張曉芳
摘要:中美貿易摩擦加快了價值鏈從中國向東盟轉移,東盟具有豐富勞動力和承接價值鏈轉移的優勢,但在勞動力素質、內部資本和基礎設施上還有待提高,近幾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發展迅速,投資產業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產業生產,但在東盟國家吸引外資中所占的比重較小,主要受到政治和經濟風險影響較大,東盟大多數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并不完善,對外投資需求巨大,而中國與東盟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加大中國對東盟投資對于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美貿易;直接投資;中國;東盟
1.引言
從2011年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后,一直面臨國際逆經濟全球化和國內結構性矛盾雙重壓力,通過以價值鏈分工為基礎的局部生產形成了產業集群,使得生產要素在區域間實現自由流動,在中國對外區域合作發展過程中,中國和東盟建立起良好的政治、經貿和人文交流戰略伙伴關系,但中國和東盟投資活動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對于中國與東盟投資合作的研究,學者普遍認為加大中國與東盟雙邊投資能夠有效促進產業合作,胡國良、王繼源、龍少波(2017)認為雙方通過合作對于東盟國家GDP拉動效應影響更為顯著,中國與印尼、菲律賓產業合作能夠有效拉動雙方經濟增長,中國與越南產業合作對雙方GDP拉動效應相對于其他國家較弱,中國和東盟在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合作對雙方GDP拉動作用最強,而紡織品產業拉動效應最弱。林創偉、譚娜、何傳添(2019)認為東盟豐富的資源吸引了中國大量投資,通常中國對東盟各國直接投資流量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帶動東盟同期出口和進口分別增加0.53%和0.62%。增大中國對東盟投資有助于提高東盟進出口規模,進而提升雙方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2.中國對東盟投資現狀分析
2.1從投資流量分析
中國對東盟各國投資總體規模較小,但增長速度較快,從2003年開始,中國加快對東盟直接投資,投資流量從2003年的1.19億美元到2018年的136.94億美元,平均年增長率為37.21%,2003年-2007年增長呈平穩上升趨勢,2008年到2009年增速變緩,但仍呈上升趨勢,在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之后,2009年到2018年呈快速上升趨勢,占中國對外投資流量比例也隨之增加,從最初2003年的4.18%增長到2018年的9.57%,中國對外投資需求增大,未來東盟作為中國對外投資重點地區,中國對東盟投資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越靠近全球價值鏈核心區域越有利于帶動本國的發展,東盟地理位置上與中國相鄰,中國作為亞洲區域價值鏈的核心,正在以中國力量帶動周邊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發展。
2.2從投資目的地分析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對東盟國家投資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對東盟投資規模較小,但發展速度較快。中國對東盟投資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尼、緬甸、柬埔寨等國,而對于文萊和菲律賓投資規模較小,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將東盟劃分為發達國家、發展較好的國家和發展相對落后的國家三大類,第一發達國家主要包括新加坡和文萊,新加坡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勞動力素質和技術發展水平較高,豐富的港口要道有助于開展投資活動,國內重視引進外來資本,削減國內工會的權利,成為吸引中國企業對新投資的重要因素,中國對新加坡投資行業主要集中于第二、第三產業生產。對于文萊而言,豐富的油氣資源為文萊帶來了發展機遇,整個國家都很重視外資的流入,相對于其他東盟國家而言,總體發展情況較好。第二發展較好的國家有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和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經濟總量較大,也是中國產品向東盟出口的主要市場國,馬來西亞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再加上政府一直推行經濟轉型計劃,市場開放水平較高且發展較為成熟,加大了中國企業對馬來西亞的投資,印度尼西亞成為中國對東盟投資發展速度較快的國家之一,目前主要依賴油氣資源和礦產品出口,工業化發展程度相對較低,而菲律賓由于受到國際形勢影響較小,市場發展較為成熟,為中國對東盟投資創造了便利條件。第三發展相對落后的國家有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越南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勞動力資源豐富,老撾、緬甸和柬埔寨勞動力成本更低,利用當地勞動力和資源優勢,成為中國產業向東盟轉移的主要目的地,中國對這些國家投資也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柬埔寨由于國內政局不穩定,導致發展較為緩慢,近年來這些國家開始積極推動本國制度創新和市場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越來越受到跨國公司普遍關注,利用外資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3.中國對東盟投資存在的問題
東盟國家政局不穩定會直接影響投資活動順利進行,一些東盟國家國內政治環境復雜,國內政局持續動亂和政治集團沖突不斷,東盟一體化發展相對于歐盟并不是很成熟,對于加快中國對東盟投資造成了威脅,領土爭端尤其是南海問題一直是中國和東盟合作隱形的導火索,嚴重損害國家安全和國內投資環境。東盟許多國家在法律體系上并不完備,在企業投資過程中不僅會面臨許多法律風險,還會不斷受到國家安全審查等問題,雙邊投資合作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另外由于國際形勢緊張,部分國家還面臨大規模經常項目赤字,嚴重影響國家經濟穩定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東盟國家民眾普遍持支持態度,但也有一部分民眾持謹慎態度,擔心大量進口中國產品會沖擊本國產品市場正常運行,甚至會阻礙國內產業發展,抑制國內技術創新水平,東盟國家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增大,在全球價值鏈重組的背景下,要完善中國和東盟區域合作建設,穩定國內政治環境,增強政策宏觀指導,降低經濟風險,不斷推動產業鏈向外延伸。
東盟作為“一帶一路”的核心成員,一直以來由于各國傳統文化、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性使得宗教沖突問題頻繁發生,也為中國和東盟投資活動帶來了不確定性,但隨著各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各國發展潛力仍然向好。東盟在地理位置上與中國相近,貿易物流運輸成本較低,產業結構存在互補優勢,在這樣的發展條件下,東盟也加快了與中國投資活動,中國如何通過借助與東盟合作構建起東南亞區域產業鏈,轉移國內富余產能,將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出去也有利于推動國內產業轉型升級,進而帶動東盟相關產業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