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華
摘要:近年來隨著科教興國的策略推行,我國各大高校的辦學模式也在不斷的擴大,因此需要加強高校建設來滿足日益增多的生源問題,但是高校僅靠自身的財政資金和自籌獎金根本無法完成學校的建設工作,大部分高校通過舉債方式解決學校的經濟問題,加劇了高校財務風險。本文中對高校產生債務危機和成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研究策略。
關鍵詞:高校;債務危機;成因;策略
1996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擴大招生規模成為各高校順應時代的選擇,而高校收入基本來自財政資金和學費收入,財政資金只能保障教學辦公基本運行,而學費收入最少45%用于學生的獎勤減免補和教學經費開支,所以這兩塊收入遠遠不能滿足于高校基礎設施的擴建的資金需要,舉債不可避免的成為多數高校發展的選擇。2004年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的通知,對達不到辦學硬指標條件的高校限制招生、停招要求,也迫使硬件設施達不到指標條件的學校進行舉債改善辦學條件。
1.高校債務問題的成因
1.1高校擴招需要基出設施的擴建,教學設施的增加,大多數高校靠舉債來維持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1999年以后我國高校順應時代的選擇,開始大量的進行生源擴招,截至2019年,我國擁有普通高校2688所,是1999年的2.51倍;我國普通高校在學總規模達到4002萬人,是1999年的9.8倍。為了滿足高校發展中的教學問題,許多高校不得不采用大量舉債來建設校園,絕大部分債務籌資用于征用土地,新建設或改造教學樓、學生宿舍、操場等基礎設施,部分債務籌資用于教學設施的購置,部分債務籌資用于專項實驗室的修建等。
1.2財政資金投資不足,還債資金來源單一
1999高校實行大規模擴招以來,我國高校的招生人數已經從以前的不足百萬發展為幾千萬人數。這樣的招生速度和規模,給各大高校帶來了巨大的財務壓力。但是在中國,公立高校是事業單,并非贏利機構。收入來源途徑單一,除了學生的學費收入和財政資金撥款兩塊,幾乎沒什么收入來源。財政的撥款部分基本上只能滿足高校的工作人員的人員經費和基本的辦公需要,保障基本教學運行,幾乎沒有剩余資金。而學生的學費收入國家有規定,25%返還學生,用于學生的獎助學金、學生的日常和學習生活補貼、對困難學生的補貼等;為保證教學質量,要求高校不低于20%用于教學經費的投入;為了幫助學生就業,不低于1%用于就業指導開支,因此只剩下54%的學費可以供支配,高校能用于償債還款的收入十分有限。
1.3高校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完整債務規劃,且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過度舉債
高校發展缺乏完整的債務戰略規劃,舉債前缺乏科學論證,在進行規模的迅速擴張時,對質量、速度、效率以及效益之間的關系沒有很好的進行把握,在進行規模達擴充時沒有將速度進行合理的控制,大興土木工程,有些高校中甚至出現了“只見過樓平地起,不見學生入樓學”的怪象。有些高校搞形象工程,門面工程,過度追求辦公條件的舒適度,不顧自身需要,設備配備標準往頂配了去,比如人民大學辦公大樓觀光電梯事件等。造成資源浪費,增加債務負擔。一些高校決策者自身的責任意識不足,只顧當下,認為還債有國家頂,還債有后來人,只管建設高大強,不管還債錢哪來。而高校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者是形同虛設,監管不到位,往往是決策者一言堂,帶來過度擴健的后果,造成償債能力和債務規模的失衡,加劇了高校財務風險與管理風險,部分高校不得不通過借新債償還舊債,債務象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威脅到高校財務安全,影響高校正常教學工作。
2.高校債務危機的解決措施
2.1由財政撥款設立高校償債基金,高校投資基金,優化債務結構,減輕高校債務負擔,改善高校基礎建設
高校債解決過程決不是一朝一夕的。基于國情,我國高校其實是承擔了部分的政府職能。高校的產出主要是人才,而目前我國的高校學費收入不足以支撐高校基礎設施的建設。高校發展離不開政府長期資金的扶持。早在2009年,教育部把化解高校債務危機做為當年工作重點,各省級政府也紛紛把高校化債問題,提上政府工作議程,最終的結果是在2011-2013間由中央財政、地方政府各拿出部分資金做為財政補助資金,高校通過盤活自身資產,拿出部分事業收入共同努力下才緩解高校債務危機。直到今天,不少地方政府仍不斷在給高校進行化債處理,以減輕高校債務負擔,保障高校正常運行。隨著我國經濟日益強大,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國家對教育資金的投入也會越來越多。對這部分教育資金的管理也越來越要求專業化,細化。通過建立高校償債基金,建立高校債的項目庫管理,對用于高校基礎建設這部分債務和投資由政府來做專項化管理,有利于逐步優化高校債務結構,減輕高校債務負擔。建立高校投資基金,對高校基礎設施進行投資,改善高校辦學條件,有利于控制高校債務規模,保障高校平穩發展,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
2.2高校立足于自身教育特色,開拓多種籌資渠道
高校要提高自己辦學特色,利用突出自己高校教育優勢,加大和企業的交流互助合作,與企業合作辦學,以企業發展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等與教學科研究相結合,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人才,提供對企業長遠發展科研究技術支持,和企業建立緊密聯系關系。高校只有體現自身價值,才能獲得社會關注,爭取到社會對高校的投資與捐助;加大高校的科研開發力度,實現科學技術的有償服務;利用高校場閑置的設施開展特色培訓任務,開展以職業為導向特色教育服務,依托互聯網,開辦網上教育服務等,依靠自身教育特色服務來增加收入。
2.3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科學計劃債務規劃,提高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防控系統
高校應建立債務決策的內部管理制度并保證內部管理制度得以實施,建立舉債申請、審核、審批、論證、決議、監督等各環節的管理程序,建立債務集體決策機制,集體決策應增加無行政職權多位教授的參與。債務方案要進行仔細的分析和論證,要經過學校風險承受能力和償債能力的評估,合理規劃債務,進行財務分析,量力而為舉債,穩健發展自身學校建設。把債務管理納入對高校領導班子績效考核內容。高校要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加強資金運作管理,科學的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和風險評價模塊,要設置債務歸口管理部門,并配備財務人員對債務資金進行跟蹤管理,防范債務風險,保障高校自身的財務安全性。
2.4勤儉辦校,降低人員管理成本和生活開支成本
高校應樹立勤儉節約的辦學理念,取消一些不必要的奢侈開支,比如說教學樓外的燈帶,過于華麗的裝飾品等,在物資采購上,更注重實效、實用性,采購節能節源適標配置;在人員管理上,對學校人員結構重新進行分配,精簡機構數量,對職能上有重疊的部門進行組合,減少一些不必要的人員開支,降低人員管理成本;在生活中,高校應不斷的進行勤儉節約思想的教育和宣傳,讓教師和學生學會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對教學用具要小心使用,公共設施以及運動器材等要愛護不得破壞,叢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節約高校的開支,為高校的財政減輕負擔。
3.結語
總之,想要解決現在高校的債務危機,就要從造成高校債務狀況的成因進行細致的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需要政府長期的資金扶持,高校開拓自身籌資能力,加強高校債務的內部控制工作,控制債務規模,簡約辦校,并在生活的點滴中教會學生跟教師節約教學成本,減輕高校的財務負擔,早日實現債務償還。
參考文獻:
[1]湯常一.高校債務危機成因及化解對策[J].中國商貿,2014,(7):155-156.
[2]王勝清.淺議高校債務危機的成因與化解途徑[J].管理觀察,2009,(15):175-177.
[3]季學鳳.高校債務風險的成因及化解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3,(50):84-84,85.
[4]張莉.我國高校負債成因及對策分析[J].價值工程,2010,29(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