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霖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和丘陵面積占國土面積的80%,耕地面積只占國土面積的12%,零星分布在沿海地區及峽谷地帶,山丘區耕地面積比重和農業產出比重均占據四成以上,人均耕地面積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在資源優勢不突出的情況下,日本重視科技發展,推動現代農業的進步,并且積極探索鄉村工業與融合產業,促進鄉村快速發展。
1.現代農業
農業人口眾多、人均土地資源匱乏、耕地零星不成片的資源稟賦條件決定了日本發展現代農業必須高度重視對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把科技進步放在重要位置,通過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來促進農業的發展,同時農業經營適用于精細化耕作和小規模家庭農場經營。日本政府提倡“一村一品”,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創建地方品牌,發展農業經濟的活動,各地形成了鮮明的地域特色,日本農村過去最為常見的土特產品已成功打入國際市場,成為全國乃至國際著名品牌。
日本的農業經營模式以小規模家庭農場經營為主,為實現小規模農戶與市場生產的及時對接,日本組建了著名的農業協同組合。農協組織向組員傳授農業生產技術,提供市場信息,指導安排生產計劃,指導經營管理,實現農業從產前、產中到產后與市場的接軌,提升小規模家庭農場的抗風險能力。
2.鄉村工業
日本部分鄉村擁有傳統農村副業、農產品加工、農具制造等工業基礎,或受二戰時期城市工廠疏散的影響進而發展工業,為農業剩余勞動力提供了第二產業就業機會,實現鄉村快速發展。
日本長野縣小縣郡丸子町鹽川的松山株式會社的前身是建立于1902年的松山犁制作所,經過近110年的探索,松山株式會社已由單一生產、銷售農用犁,發展為既能生產犁、耕耘機、中耕機、碎土機等農業機械,也能生產與休閑觀光相關聯的機械和食品包裝機械。公司擁有電腦控制生產流水線等先進設備,機械產品遠銷世界各地,成為了日本一個有著相當影響力的鄉村工業企業。
日本長野縣坂城町也是日本鄉村工業發展的典范。二戰末期,戰爭期間制造機械工具的宮野鐵公所及制造縫紉機的中島綜合縫紉機廠等遷到了坂城,這些工廠在當地扶植了一批機械、金屬等中小工業企業,企業集結使坂城形成了一個較好的創業環境,激勵在職員工創辦企業,形成了機械電子一條街。同時坂城的企業重視技術先行,產學研相結合使坂城町經濟發展更有后勁。
3.六次產業
1994年今村奈良臣提出“六次產業”的概念,使農業生產向二、三產業延伸,形成集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鏈,通過技術創新延伸產業鏈,將附加值更多地留給當地農村和農民。日本鄉村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形成了農業與旅游、加工、醫藥、教育等行業相融合的發展格局。
3.1鄉村旅游
發展鄉村旅游是日本“六次產業”的重要實踐。日本鄉村根據不同的資源稟賦發展不同類型的鄉村旅游。
城郊地區土地狹窄細小,耕地十分零碎,常呈“格子田”、“箱子田”。城郊農業充分利用城市資金與技術優勢,引進新品種種植,例如甜椒、茄子、草莓、網紋甜瓜、觀葉花、香石竹等經濟價值較高的蔬果和花卉,種植農業專業化和集約化程度明顯高于其他農區。依托靠近城市、農作物經濟價值高的資源稟賦,近郊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開辦市民農園和農業公園,加強市民與農民的交流,滿足市民體驗自然、親近自然的迫切心愿。
日本許多鄉村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利用當地傳統文化與民俗,建立特色主題公園或民俗農莊。江戶村以江戶時代為原型打造了一個沉浸式主題公園,完整還原當時的生活場景,使歷史文化真正活現,助推鄉村旅游發展。日本鄉村旅游注重村落的原有傳統建筑的改造,不僅滿足居民現代生活所需的基本功能,更能在保持原生態的基礎上散發活力。岐阜縣白川鄉合掌村竭力保護原有生態環境和地域文化的同時,合理規劃并充分利用鄉村資源,建立民家園博物館,開發傳統節日,建設商業街和民宿,推進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
日本的鄉村有許多極富審美價值的自然景觀,在這樣資源稟賦條件下,許多山村農莊提倡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開發生態觀光鄉村旅游,打造都市市民度假旅游理想去處,由此形成了賞櫻花、賞紅葉、看日出、觀云海、觀冰雪、看潮汐、觀魚、觀鳥、觀螢火蟲等旅游形式。
一些海邊漁村利用環湖靠海的區位優勢開發漁業觀光體驗旅游,提供租船游覽、出海觀光、拉網捕魚、撈海菜、制作海產品、品嘗海鮮料理以及特色民宿等旅游產品,吸引大量游客觀光體驗,拉動了漁村經濟發展。
3.2農業加工
日本鄉村政府積極促進農業與加工業的融合,在鄉村開展食品加工、飼料加工、藥材加工等。農業生產者與當地大型生產加工企業形成契約化種植,農協指導農戶根據市場需求和食品加工需求生產高品質農產品,由加工企業對優質原材料進行精細加工,如谷物類加工、油料油脂加工、茶類加工、豆制品加工、奶制品加工、水果和蔬菜的罐頭果汁制品加工等。此外,飼料加工與對農業廢棄物的加工也日漸活躍。
日本政府開展“醫福食農聯合”,促進醫療、社保等相關產業與農業合作,在生產環節鼓勵農戶種植藥用作物,在加工環節依靠藥品生產企業開發功能性食品、醫療看護食品、其他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及中成藥,深挖農產品藥用價值,再遵循一般商品營銷策略進行市場信息的搜集、商品品種與價格的確立,廣泛采用農產品直營店、農超對接、交通樞紐特產店等銷售方式,擴大農產品及加工品的銷路,最后向市場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營養保健品和藥品。
3.3農業教育
2008年日本開始實施“兒童農村交流項目”,廣泛開展小學生到農村的住宿體驗活動,將農村作為一個教育場所,讓兒童貼近自然、接觸農林牧漁業生產,培養其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正確認識。針對中高等教育的學生,政府利用日本學校畢業旅行的傳統,積極推廣農家體驗項目,體驗播種、澆灌、收割、放牧、乳制品的收集制作等農業生產活動,培養學生熱愛農村、珍惜農民勞動成果的思想。同時,日本各地的農協也積極開展飲食文化教育,提升消費者對傳統飲食文化的認同感。此外,政府積極建設公益性、營利性的市民農園,讓都市的百姓親近農業、了解農業、心系農業,加強農民與市民的交流,并積極開展城市與農村的交流對話,推進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等主體的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