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
摘要:企業資產證券化是金融工具創新的一項重要成果,它有助于企業擴展融資渠道,改善資產負債狀況,但隨著資產證券化業務規模的迅速上升,風險敞口不斷擴大,業內風險事件不斷顯現,對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風險管理也顯得愈發重要。本文針對資產證券化不同環節可能發生的風險提供相應的風險防控對策。
關鍵詞:資產證券化;風險管理;對策
1.文獻綜述
國內現有資產證券化研究,主要從銀行的角度出發分析信貸資產證券化,而從證券公司的角度出發分析企業資產證券化的研究相對較少。關于資產證券化的定義,彭文峰(2011)[1]認為企業資產證券化是以企業流動性相對較差的存量資產或可預期的未來收入作為基礎資產,設定專項計劃以使其能在資本市場交易和流通的過程。王杰(2014)[2]通過重大事件將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劃分為早期探索階段、試點階段、停滯階段和重新啟動階段,認為我國資產證券化正處于規模小、質量不高的初級階段。舒欣睿(2019)[3]認為企業的資產證券化主要面臨道德、技術、金融管理和法律四個方面帶來的風險;可以從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建設信息評估體系和提高管理人員素質等措施進行風險防控。張宏元(2019)[4]認為目前資產證券化面對的主要難題是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二級市場流動性缺乏??梢酝ㄟ^建立統一定價體系和促進質押回購交易以提高二級市場流動性。陳訓梅(2017)[5]認為雖然企業資產證券化可以改善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是現階段資產證券化融資業務不夠完善,還存在諸多風險,因此要注重基礎資產質量,晚上配套體系建設。
2.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過程及現狀
2.1探索階段
在1992年至2004年間,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開啟了早期探索階段。1992年三亞市丹洲小區將800畝土地作為發行標的物,以其地產銷售和存款利息收入作為基礎資產發行了2億元地產投資券;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監管機構開始著手研究中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可行性;2001年《信托法》的頒布為中國資產證券化的信托模式奠定了法律環境和基礎。
2.2試點及停滯階段
2005年開始,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開始試點。經國務院批準,包括一行三會在內的十部委共同組成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協調工作小組成立,這標志著中國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大幕正式拉開。2005年至2008年,共有11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了17單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總發行規模約667億元。然而由于金融危機的波及,2009年和2010年資產證券化陷入停滯。
2.3重啟階段
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2011年至2013年進入重啟階段。這個階段基礎資產標的開始豐富,SPV獨立的法律地位確立,各項政策也趨于完善。在此期間,資產證券化發行數量達33件,總發行金額573.9億元,占債券發行0.3%以上。
2.4快速發展階段
2014年至今,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其中,相比2013年,2014年資產證券化業務增長高達1000%。并且在2014年底,資產證券化業務轉變為備案制。相關制度的完善、風險管理的加強為我國資產業務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3.企業資產證券化關鍵風險環節
3.1基礎資產確認環節的風險
此環節主要風險包含收入不及預期風險、相關主體資信狀況所帶來的風險以及基礎資產出現瑕疵所產生的風險。譬如,2014年以未來黃河大橋通行費收入作為基礎資產設立的專項計劃,由于收入低于預期而導致當期兌付難以實現。2016年以慶匯租賃對鴻元石化享有的租金請求權及附屬擔保權利為基礎資產設立的專項計劃由于鴻元石化停產導致兌付風險。
3.2信用增評級環節的風險
2016年12月,中信華夏三胞REITs產品在上交所掛牌流通。而在2018年12月,由于原始權益人債務違約,信用資質惡化,其信用評級由AA級下調至BB級而引發產品信用風險。同期還包括慶匯租賃1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由于單一承租人實際控制人風險、業務停產被下調至C級;平安凱迪電力上網由于差額支付承諾人債務發生實質性違約而被下調至BBB-級。
3.3存續期管理環節的風險
該環節風險主要來源于資金混同使用以及相關方未履行職責。譬如,“寶信二期”項目原始權益人按照約定將基礎資產產生的回收款歸集至監管賬戶后,在投資不知情下短期挪用資金并在專項計劃賬戶劃轉歸集資金日之前,則重新將資金集中轉回監管賬戶。2018年,由于鄒平電力ABS所有相關方都未能履行職責,山東證監局對鄒平縣電力集團、國信證券、山東和信會計師事務所、北京奮迅律師事務所、中誠信評估評級機構逐一出具了警示函。
4.我國資產證券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4.1加強資產證券化的風險管控
建立嚴格的風控評估體系,對基礎資產及原始權益人資信狀況的相關信息要有效、及時披露,建立完善的資產證券化信息披露制度。同時,構建風險預警系統和應急機制,對資產證券化業務全流程進行監管和把控,做到事前預警、事中事后及時處理,減少資產證券化業務運作風險。
4.2完善信用評級體系
評級機構是發行人和投資者的信息橋梁。評級機構對發行產品的信用風險進行評估生成評估報告,投資者翻閱評估報告獲取相關產品信息。因此,通過完善信用評級體系,借助評級機構專業技術實力,可以為投資者的風險判斷提供客觀依據。同時要加強對評級機構的監管,強調評級過程的系統性、科學性、客觀性和信息充分披露。
4.3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借鑒國外經驗,美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很大程度受益于健全的相關法律制度。由于現有法律的復雜性以及目前還不存在資產證券化專門法律,資產證券化受多項法律法規限制。可以通過立法機關對資產證券化進行專門立法,在對資產證券化進行全面、系統的規范以外,還針對現行法律規定中與資產證券化相沖突的情況規定例外條款。通過這些條款來解決發展資產證券化的法律障礙問題。
參考文獻:
[1]彭文峰 .我國資產證券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1.
[2]王杰.中國資產證券化的演變進程,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商業時代, 2014 (21): 75-76.
[3]舒欣睿.淺析企業資產證券化存在的風險及對策研究[J]. 中外企業家,2019 (31): 43.
[4]張宏元.信貸資產證券化二級市場的現狀及展望[J]. 銀行家, 2019 (10): 36.
[5]陳訓梅.2017.企業資產證券化融資存在的風險與對策研究.財會學習,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