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
摘要:在企業不斷市場化和資本化發展的現階段,企業會計盈余是企業所有者對管理者進行評價考核以及外部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指標。盈余管理可以調整企業的會計盈余,使企業的會計盈余傳遞出企業經營良好的信息,但是,盈余管理也可能對企業的所得稅稅負產生影響,由此產生的稅收成本降低了盈余管理的預期收益。本文分析了盈余管理與會計盈余以及盈余管理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關系,最后總結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盈余管理;所得稅;稅負
一、引言
會計盈余是一個企業經營成果的重要體現,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指標,不管是企業的所有者,還是外部投資者,都非常關注企業的會計盈余。會計盈余反映了企業一段時間的經營成果,會計盈余的構成以及企業會計盈余的縱向和橫向的對比都包含著許多重要信息。由于會計盈余對企業來說尤為重要,會計盈余這一指標可能會影響到企業上市、投資、融資等,因此,幾乎每個企業都會對企業的盈余進行一定程度的操控,即——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指企業主體利用會計政策的靈活性、會計估計和會計變更的可選擇性以及關聯交易、出售資產等手段,對企業本來的會計盈余進行操控,從而實現一定的目的。盈余管理是影響會計盈余的手段,而會計盈余和應納稅所得額息息相關,會計盈余的改變是否會對應納稅所得額產生影響?而所得稅的稅率水平又是否會影響到盈余管理的程度?這變成了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二、盈余管理對會計盈余的影響
由于會計盈余是衡量企業經營業績的重要指標,對會計盈余進行管理是每個企業都會采用的手段。特別是在現代企業兩權分離的情況下,所有者通過聘用職業經理人對企業進行日常的經營管理,來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由于所有者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簽訂了薪酬契約,在制定薪酬契約時會預先規定一些條件,只有當職業經理人的經營業績達到預先設定的條件之后,經理人才會得到足夠的報酬。因此,為了獲得足夠的薪酬,職業經理人會充分利用盈余管理粉飾公司業績。當今年的利潤明顯高于上年以及以往年份時,經理人會刻意調低利潤,為下一年的盈利留以足夠的空間;當今年的利潤較低時,由于薪酬制度具有剛性,經理人會通過刻意調高利潤,以免自己由于經營不佳獲得較少的報酬。由此可知,盈余管理可能使會計盈余減少,也可能使會計盈余增加(張海風 2019)。
盈余管理具有多種目標導向,不同的目標導向下,盈余管理對企業會計盈余的影響是不同的(蘆笛 2017)。如果企業是為了上市,則需要滿足上市前三年內的會計利潤達到一定的額度,這個時候企業經理人就會平滑上市前三年的會計盈余,使這三年的會計利潤都能夠達到上市的要求。如果企業作為債務人與債權人簽訂了合約,債權人規定如果該企業的年盈利達到一定的數值,就應該加大償債的力度或者提前償債的期限,此時企業為了保護自己的經濟利益,會要求經理人調低會計盈余到預先約定的數值以下,就可以避免多償債或提前償債的風險。
三、盈余管理對應納稅所得額的影響
根據盈余管理對會計收益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的影響,我們可以把盈余管理分為兩種類型:會稅一致的的盈余管理和會稅不一致的盈余管理(何慧玲 2013)。前者是指企業經理人在進行盈余管理時,改變了企業的會計利潤,也同向地影響到了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因為企業的大部分收益都是需要納稅的,需要做納稅調整的僅僅是一小部分,所以會稅一致的盈余管理是最為常見的盈余管理方式。后者是指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雖然影響了企業的會計利潤,但是對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沒有造成影響,這種盈余管理方式又稱為非應計項目操控,也就是對不納入應納稅所得額的項目進行操控。比如,企業對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有直線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加速折舊法這四種方法。如果企業要變更折舊方法,必須向稅務機關提出申請,如果稅務機關同意變更,那么企業就按照變更后的的折舊方法計提折舊,同時會影響到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但如果稅務機關不同意變更,那么企業變更后的折舊方法只適用于企業的會計利潤,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仍然采用變更前的折舊政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會計利潤變了,但是應納稅所得額卻沒有變,這種盈余管理方式就是會稅不一致的盈余管理。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會稅不一致的盈余管理不會對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產生影響,也不會額外增加企業的稅負;而會稅一致的盈余管理,會在提高企業會計盈余的同時增加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企業就會為此多承受一定的稅收負擔,增加企業的所得稅稅負。
四、結論與建議
盈余管理作為企業重要的財務管理活動,對企業的經營、投資、融資等活動都有重要的影響。而根據本文的分析,盈余管理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額外的稅收成本,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因此,企業在進行盈余管理的時候,可以盡量選擇非應稅項目操控這一方式,在這種方式下,既能實現盈余管理的目的,又能規避盈余管理引起的稅收成本。企業應該在綜合考量盈余管理的成本和收益的情況下選擇盈余管理方式和盈余管理水平,謹慎開展盈余管理活動。
參考文獻:
[1]張海風. 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的關聯性研究[J]. 中國注冊會計師, 2019, 241(6): 50-53.
[2]蘆笛. 稅收_會計差異與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的研究_蘆笛[J]. 科研管理, 2017, 38(5): 98-106.
[3]何慧玲.會計—稅收差異、操縱性應計利潤與盈余管理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3,431(20):58.
[4]呂敏,曾富全.注釋-會計收益_應稅收益差異_所得稅稅_省略__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_呂敏[J]. 財會通訊,2010,488(12): 75-77.
[5]戴德明,姚淑瑜.注釋-會計_稅收差異及其制度因素分析_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_戴德明[J].財經研究, 2006,10(5): 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