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霞
摘要:國有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突出貢獻,把握著國民經濟的命脈。在國有企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財務管理工作依然局限于預算、記賬和事后分析,使得財務信息與實際業務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導致企業的經營發展受到局限,存在明顯的對立情況,嚴重影響企業發展水平。企業管理層需要高度關注業財融合理念,充分了解業財融合重要性,在企業經營中合理應用,梳理國有企業開展業財融合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恰當的改進措施,增強企業內部的綜合實力,為企業的長遠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問題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面臨著全新的環境,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給國有企業發展帶來諸多的挑戰。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技術應用使得傳統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無法適應現代化的制度要求,許多企業紛紛開始探索業財融合,加強企業內部的管理水平。業財融合能夠促進業務和財務相互融合,保障數據共享業務互通,促進企業價值最大化。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需要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充分發揮自身所長,取長補短。
1.業財融合的概述
業財融合就是將業務部門收集到的數據信息,及時傳輸給財務管理部門,通過財務管理人員對數據信息進行科學準確的分析,為業務發展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在業財融合模式下財務管理工作能夠促使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之間的相互配合,使他們對彼此的業務內容進行全面了解。財務人員不僅需要對成本預算,事后監督更需要主動參與到業務經營活動之中,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更科學合理的保障。為此應當高度關注國有企業業財融合的問題,從實際角度出發,提高業財融合的發展質量,推動國有企業的轉型升級,增強國有企業綜合競爭實力。
2.國有企業業財融合的重要作用
2.1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當前國有企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特殊性,不僅需要肩負著保障民生的公益性質,同時還要促進經濟發展的商業性質,國有企業需要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通過業態融合能夠為國有企業實現這一目標做出重要保障。國有企業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最主要的就是合理利用有限資源,促進資源的發展,業財融合也能夠與企業多個部門進行有機協作,對于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實現共享,促進各專業知識得到優化配合,推動經營活動的全面發展。
2.2強化風險管理和承擔能力
國有企業自身具有龐大的體量,能夠對國民經濟的運轉起到突出貢獻,同時也可以改善民生,增強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目前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沒有注重財務管理機制的重要作用,使得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顯著下降。通過業財融合的模式可以打破業務和財務之間的鴻溝,促進信息的交流,減少業財部門之間的沖突,保證內部管理更加和諧統一,增強國有企業對市場風險的識別和規避能力。
2.3提高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和決策的精準度
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預算分配報表,記賬等工作,使得工作內容非常滯后與被動,在業財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財務記賬會計職能轉變為管理會計職能,使得企業整個運行環節都處于財務監管之中。通過與業務部門的相互配合也可以對企業產品,研發企業市場信息有著更準確的了解,在第一時間內形成強大的支持,方便企業的經營決策,全面發展,同時也能夠為企業管理者作出決策,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
3.當前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存在的主要不足
3.1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基礎環境薄弱
目前在國有企業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直接受管理層的領導,使得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和交流,使得業態融合“貌合神離”,企業財務部門應當對各種經濟活動加以確認計量。通過記錄報告來實現資金的有序管理。通過審核會計核算的真實性,科學性和合理性,來保證企業財務發展。企業業務部門則需要根據運營部門制定的運營績效和指標進行分析,完成業務要求,兩個部門之間的工作目標和工作特點存在顯著差異,使得企業業財融合的開展存在諸多隱患。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協作性不足,不同專業領域又會使得業務和財務發生彼此對立,加劇矛盾沖突,大幅度削弱業財融合的環境。
3.2企業財務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在業財融合發展的背景下,企業財務人員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財務管理知識,同時還要對企業的業務工作內容有準確的把握,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不高,無法滿足企業業財融合的需求。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明顯落后,甚至大多數的財務人員只掌握基礎的財務工作,而缺乏財務管理意識和管理會計意識,這些因素都使得企業業財融合的構建質量不高。
3.3企業業財融合溝通平臺不夠完善
在企業業財融合發展的背景下,需要積極構建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溝通交流的相關平臺,促進信息的快速交換,但目前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之間,在業務交流中還存在諸多問題,管理分散,使得無法及時有效發現各種問題,隨著多層級溝通交流,也會造成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受到干擾。
3.4考評機制不夠完善
在國有企業開展業財融合的背景下,廣大人員缺乏對工業財融合的正確認識,使得業財融合無法有效落實,很多工作人員沒有感受到業財融合的重要性,使得白白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財務管理的效率依然不高。在考核管理的過程中,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各有不同側重,使得考核機制無法全面反映業財融合的效果。
4.國有企業業財融合發展的主要措施
4.1提高綜合人才的培養力度
目前國有企業要想獲得業財融合所需的專業人才,就應該積極成立包括業務領域的專家共同組成培訓團隊。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對企業員工進行業財融合的專業培訓,保證財務管理的效率大幅提升,國有企業財務人員還要有明顯的競爭意識,積極掌握新時期的財務管理方法和措施,不斷的充實自我、提高自我,讓自己的積極主動的學習,增強工作的整體水平。
4.2搭建信息對稱的橋梁
國有企業要想快速實現業財融合,首先要積極形成良好的業財融合氛圍,促使企業信息化共享,通過構建完整的企業內部數據庫,來保證數據接口統一管理,提高信息共享的效果,消除各種不對稱的信息影響問題。通過建立集中化集成化的數據平臺,來增強國有企業自身綜合性的數據資源優勢,促進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形成良性互動,統一完善交流數據口徑,真正提高業財融合的發展效果。
4.3統一行動目標
目前國有企業在發展的背景下,將財務工作與業務活動形成一體化管理,保證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分別負責不同的工作內容,將最終結果及時反饋給業務部門,針對實際情況保證業務資源實現快速部署,增強信息決策的整體效果,同時也能夠促進業務部門的全面發展建設水平,提高協調能力,保證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
4.4配套科學的獎懲措施
各部門之間應當完善考核機制,從業財融合的角度對考核內容進行。根據業財融合的具體程度進行分析,加強對全體人員的引領,讓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高度重視業財融合的發展特點。針對部門或者個人,可以進行適當的獎勵或懲處,提高廣大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促進業財融合的發展質量。
5.結語
在國有企業開展業財融合的背景下,能夠使得企業財務管理轉變為價值型管理,保證業務融合的效率大幅提高,為企業運營發展做出重要保障,同時在業財融合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打通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實現業財融合的全面發展,充分調動自身資源,保證國有企業資本增值,為國民經濟的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郭明潔.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0(30):53-54.
[2]萬君.淺議國有企業業財融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現代商業,2020(25):183-184.
[3]李雙玲.在國有企業中推廣業財融合[J].中國中小企業,2020(08):119-120.
[4]董傳江.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問題探析[J].財經界,2020
(18):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