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金融經濟的快速發展,誕生了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面臨著巨大變化與競爭,僅僅依靠傳統存貸利差的盈利模式遠遠不夠,發展前景也十分有限,因此商業銀行也尋求轉型。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商業銀行應當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用于創新產品、提高服務效率。本文介紹了在商業銀行中,金融科技的主要內容和應用概況,最后給出應用金融科技的建議,以期能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金融科技;商業銀行;金融創新
1.金融科技概述
金融與科技的關系是緊密的。隨著造紙術的出現,慢慢衍生出現代銀行的雛形;隨著電話的出現,遠程交易變得輕松起來;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云計算則不再遙遠。每一次科技變革,都會給金融帶來創新。作者認為金融科技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高新技術來變革金融行業、改進其傳統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可以更好地服務客戶。我國金融科技發展迅速,不少金融機構已經在金融科技中投入了不少精力,商業銀行也應該投入金融科技的懷抱,提升金融服務效率,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從而更好服務客戶,提高客戶滿意度[1]。
一般來說,金融科技有以下特點:1、高效性。通過在電腦端和手機端開設網點和平臺,客戶可以便捷地體驗網上支付、跨行轉賬、線上理財等金融產品與服務,極大地優化了用戶體驗。2、成本低。當金融產品與服務與金融科技相結合,將服務線上化時,可以減少客戶的時間和交易成本。此外,金融機構也無需開設過多的營業網點,并減少一定的運營成本。3、發展性。金融科技是隨時隨地發展的,創新也是不間斷的。這種傳統與創新的動態平衡會不斷地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
金融科技主要內容如下:
區塊鏈,實質上是一個儲存數據和信息的共享數據庫,在存儲過程中,數據和信息公開透明,不可偽造,留下的痕跡可以“追根溯源”。基于這些特征,區塊鏈技術擁有了可靠的信任基礎,增進了交易雙方的合作關系,降低交易成本,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大數據的實質也是數據,但無法用傳統工具來處理這些數據,而是需要新處理模式來處理這類龐大、多樣的信息化資產。人工智能屬于計算機科學的范疇,它嘗試用智能代替人力,其應用也有利于金融領域的創新,主要應用在借貸、征信、投資等領域[2]。量化金融結合了金融工程、數學和計量統計等學科,并以此為基礎開展金融業務。與傳統金融不同,量化金融始終強調利用數理手段和計量統計知識,定量地處理工作。量化金融主要應用于高頻交易、金融風險管理以及金融衍生品定價等。
2.金融科技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
2.1銀行業務的發展趨勢
隨著金融科技在銀行業的不斷應用,銀行業務在產品和客戶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未來商業銀行業務更是向著數字化、普惠化、智能化方向前進。
2.1.1數字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不斷滲透著金融行業,銀行業務開始數字化、虛擬化根據《2018年全球支付報告》:中國內地的電子商務交易總額未來五年的預期復合增長率為11%。例如手機銀行、網上支付等業務會愈加普及,這種趨勢也會加快商業銀行業務的數字化,使無現金交易變成現實。
2.1.2普惠化。金融市場有明顯的的“長尾理論”和“二八定律”,也就是說傳統金融市場更傾向于服務“前20%”的高凈值客戶來獲取收益,因此忽略了“長尾”的低凈值人群。而當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結合時,金融服務可以更好的服務剩下“80%”的客戶,獲取“長尾收益”。這種趨勢也讓金融變得更加普惠,能夠為各個階層人群服務。
2.1.3智能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成熟,AI技術可以應用到商業銀行的前中后臺,不管是銷售服務還是風險控制,都能看見人工智能的影子。國內商業銀行對于技術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大多數都屬于短期風險較小的創新,技術的顛覆性創新較少。但在不久的將來,作者相信商業銀行可以運用金融科技進行全方位的改造,讓金融服務更加智能。
2.2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的挑戰
第三方支付、金融科技公司的快速發展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首當其中的就是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由于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的便利性,這些線上支付軟件已經成為客戶主流的線上支付方式。余額寶、零錢通等金融產品同時具備即時支付和理財的功能,其收益大于銀行活期存款的利息。在理財方面,由于理財服務要門檻的降低,客戶可以選擇支付寶或第三方理財產品。以上這些變化都極大影響了客戶儲存資金的方式,沖擊了商業銀行傳統存款業務。
其次是客戶管理。一些互聯網公司有較大的平臺優勢,他們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來精準地給客戶投放廣告和產品信息。他們可以隨時地掌握客戶需求、提高服務次數、擴大服務半徑,從而提高服務效率。而就傳統商業銀行而言,他們長期依靠線下網點、服務人員來建立和擴展客戶資源,成本較高、效率較低。在此惡性循環下,商業銀行維護客戶資源則不能僅僅依靠線下物理網點,而需要另辟蹊徑,尋找一條出路。
2.3商業銀行發展金融科技的優勢
商業銀行發展金融科技有一定的優勢。首先是業務質量優勢。因為商業銀行的性質特殊,需要受到銀保監會的監管,有較高的準入門檻,所以商業銀行提供的服務質量會比一般金融科技公司較高[3]。其次是良好的風險管理。金融科技的本質是金融,而金融有一定的風險性。商業銀行至今已發展許久,他們的風險管理措施已經較為成熟,遇到風險時,他們也比金融科技公司表現地好。最后是客戶基礎。商業銀行提供的是金融產品與服務,本質上屬于服務業,所以客戶基礎尤為重要。相比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商業銀行有龐大的客戶資源,更容易產生規模經濟,也為其發展金融科技作了良好的鋪墊。
2.4商業銀行發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性
對于商業銀行本身而言,應用金融科技有利于開拓業務。當商業銀行網點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如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自助終端等,彌補了線下網點的不足,有利于業務的拓展。同時隨著社會財富的不斷積累,資金管理和交易的需求也不斷擴大,從而衍生出一系列中間業務。商業銀行不再滿足于傳統、單一的資金借貸業務,為了使業務多元化和資產輕型化,他們將目光轉向了中間業務。商業銀行可以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技術,對客戶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針對不同的客戶給出不同的產品和業務。在此背景下,一些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的需求可以得到滿足,進而獲得“長尾收益”。在金融業務逐漸由線下轉為線上時,客戶的行為、金融產品、服務更加的數據化。商業銀行可以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客戶識別、精準營銷、風險控制等領域。一方面,擴大了客戶群的同時提高了產品的特有性,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銀行管理的有效性[4]。
3.商業銀行應用金融科技的建議
3.1完善監管體系
從之前P2P大量暴雷的經歷來看,任何金融創新都需要監管部門的監管。雖然有關部門于2015年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但是還需要各監管部門落實到細處,規范到相應的部門,需要讓商業銀行了解到各種金融創新的合法性,明確金融創新和違法行為的界限,了解違法行為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例如有一規則,當客戶要求開通網銀時,必須要求本人持著本人身份證才能辦理。在金融科技不斷應用的情況下,線下網點的作用不斷被弱化,自助服務機器很難核實人證合一的情況。這就需要監管當局對開戶的規則要求進行適當的修改。
3.2完善銀行相關制度
在應用金融科技之前,商業銀行需要進行制度建設。首先,商業銀行需要制定宏觀的戰略規劃并一步一步應用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應用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來建設。商業銀行需要基于現有傳統業務,統籌規劃人力、物力、技術來建設金融科技項目,有序推進金融科技的應用。其次是注重人才培養,金融科技的建設需要復合型人才。一方面,商業銀行需要加強自身員工的專業培訓,督促員工學習新技術,提升部門人員整體技術水平;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加強與其他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外派學習,共同學習、建設金融科技。最后是建立創新機制。良好的創新機制可以培育良好的創新文化。創新機制立足于服務實體經濟、堅持客戶導向、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創造出良好的創新氛圍,才能在長期的金融創新中堅持下來。
4.結語
我國金融科技發展迅速,給商業銀行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了轉型新思路。通過金融科技的應用,商業銀行可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進行創,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加金融服務效率,從而提高客戶體驗。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金融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其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會有新的風險,此時監管就顯得尤為重要。相關監管機構和商業銀行應當注意防范風險,運用好金融科技。
參考文獻:
[1]鄭聯盛.中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影響、本質與風險[J].國際經濟評論,2014(5): 103-118
[2]喬冰琴.淺談金融科技對金融的影響與創新[J].山西財經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17,19(05):16-20
[3]葉純青.“Fintech”與互聯網金融[J].金融科技時代, 2016(08):88
[4]李淼.FinTech 來襲:重塑金融格局[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6(14):18-19
作者簡介:田震培(1996-),男,上海閔行人,碩士。研究方向:證券投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