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青 張超東
摘要:公立醫院預算績效管理是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到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督、分析考核的全過程。隨著新醫改的逐步推進與深化,國家對公立醫院預算績效管理要求也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本文通過對當前公立醫院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改進建議,為公立醫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公立醫院;預算績效;改進建議
一、引言
公立醫院預算績效管理是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到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督、分析考核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作為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將圍繞預算績效管理在公立醫院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在公立醫院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展開研究。
二、公立醫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國家政策制度要求
2009年,隨著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正式出臺,我國新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拉開了序幕。新醫改方案提出,要加強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嚴格醫院預算管理;加強績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為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強與規范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與績效管理,近年來國家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8 年9 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強調醫院等事業單位應創新預算管理方式,注重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益,硬化責任約束,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管理體系,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工作意見》提出,為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通過績效考核,推動三級公立醫院在發展方式上由規模擴張型轉向質量效益型,在管理模式上由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轉向全方位的績效管理。由此可見,隨著新醫改的逐步推進與深化,國家對醫院預算績效管理要求也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二)公立醫院內外環境變化
在國家著力推進新醫改的大背景下,公立醫院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也發生著巨大變化,隨著社會資本逐步進入醫療衛生市場,大批民營醫院涌入醫療行業,公立醫院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同時,隨著分級診療、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取消藥品、材料加成、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人事薪酬制度等醫改政策的逐步實施,醫院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運營壓力。過去,公立醫院重投入輕管理、重支出輕績效,不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和社會效益等,導致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資源閑置浪費,沒有實現應有的產出效益和社會效益。而現在,在國家醫改政策制度要求、主管部門監管、市場競爭倒逼、內部管理需求下,公立醫院必須逐步轉變觀念,要以績效為導向,通過預算績效管理高效配置醫院資源,將成本效益理念、全程控制理念、權責利相結合理念貫穿于預算編制、審批、執行、分析與考核的全過程,降低醫療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效率、提高綜合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發展先機,走“優質、低耗、高效”可持續發展的質量效益發展道路。
三、公立醫院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績效管理意識不強
醫院對于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識較為淡薄,暫未樹立主動管理、先行出擊的大局觀念,對于預算績效管理尚且處于比較被動的階段。無論是預算編制人員還是績效管理人員,從業務執行到預算管理都需要對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與需求目標具有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需要掌握預算編報的基礎知識。醫院的預算績效管理意識亟待加強,這是一個多部門聯動、多環節貫通的實施過程,需要得到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同時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業務反饋,既需要財務指標的進行精細量化,也需要非經濟指標對其執行質量進行考核評價。
(二)預算績效管理機制不健全
預算績效管理貫穿項目執行的全過程,是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關鍵環節,但是公立醫院對于預算績效管理的機制善不完備。具體表現為制度不健全,部門聯動性較差,專業管理人員匱乏,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念普及面有限等方面。預算績效管理需要業務部門懂財務,財務部門懂業務,臨床科室懂管理,管理部門懂醫療。對于機制不健全、人才緊缺的醫院來說,預算績效管理在龐大的業務活動和項目執行中,很容易脫離實際紙上談兵,其推行更是舉步維艱。
(三)預算執行情況監控具有滯后性
預算編報是根據實際支出需求進行的測算,而實際執行情況的經濟指標往往通過財務信息來反映。財務會計科目與績效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勾稽關系,卻未能實現一一對應,需要通過拆分、整合會計信息或是專項管理,才可跟進預算執行情況,若不能借助現代信息化管理系統,將導致工作量繁冗,監督考核過程復雜,對于預算績效的實時監控具有局限性,對于執行情況的統計分析具有滯后性。
(四)醫院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
醫院的預算系統、物流系統、財務會計系統與HIS系統間存在信息壁壘,難以實現資源共享、數據互通等功能,導致項目執行前端與預算績效管理后臺相脫節,不能及時反映預算的實際執行情況,對數據的歸總統計缺乏準確性與全面性,預算執行部門難以直觀了解各項數據執行進度,后臺管理難以實時跟進,加大了績效管理的難度。
四、公立醫院預算績效管理改進建議
(一)加強宣傳與引導,樹立績效理念與責任意識
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是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和今后財政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培訓、專題會議、信息平臺等多種形式,加強宣傳和引導,樹立牢固的績效管理理念和績效責任意識,逐步促進全院全員將績效思想自覺運用于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斷提高醫院預算績效管理水平。
(二)完善制度與流程,規范管理行為與機構職責
公立醫院應緊跟黨中央、國務院、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對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的步伐,不斷完善醫院預算績效管理制度與流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組織機構,進一步厘清并明確各職能部門/科室預算績效管理職責,為醫院預算績效管理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與機構保障,全面規范預算績效目標申報、審核、執行監督、評價考核等各環節的管理行為。
(三)健全體系與智庫,優化評價指標與數據基礎
預算績效考核指標是衡量部門或項目績效的重要標準,其是否科學、合理、可行,直接關系績效評價結果的準確性,鑒于公立醫院預算績效評價涉及多種項目類型,如設備類、基建類、信息類、重點學科建設類等,項目之間差異性較大,目前雖然有一些共性指標可供績效評價考核使用,但真正體現項目效果的個性指標,還需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細化與完善。除通過健全專家智庫進行項目績效申報的專業指導和評審外,公立醫院還應在預算績效管理具體實踐中,不斷優化與動態完善評價指標庫,逐步建立健全預算績效評價指標數據庫。
(四)落實問責與激勵,強化結果應用與資金效用
以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為落腳點,以促進預算管理、推進績效信息公開、實施結果獎懲為突破口,實際績效評價結果的有效應用。進一步建立績效評價結果的反饋與整改督促各職能部門、科室、項目組整改績效評價考核中發現的問題,促進其提高預算管理水平;進一步建立績效評價結果激勵與問責機制,將評價結果作為以后年度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將一些績效評價結果不好的項目,原則上不予安排或調減預算,績效評價結果好的,優先安排,切實發揮績效評價工作的激勵效用。
(五)支持研究與開發,提高信息水平與系統功效
推進公立醫院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化建設,全面掌握預算績效管理全流程數據信息,建立預算績效管理信息數據交換平臺,強化預算績效管理數據的整合,逐步實現預算績效信息資源的共享,增強績效信息數據對比分析能力,為預算績效考核提供依據,逐步提升績效信息的質量。
五、結語
預算績效管理作為現代醫院管理與發展的重要管理方式,是財務與醫療業務、宏觀與微觀、靜態與動態的有機結合,貫穿于醫院運營發展與醫教研的始末,有利于整合優化有限資源,促進醫院健康持續高質量發展。提高公立醫院績效管理水平不僅需要在健全制度建設,發揮人才優勢,同時也需要在信息化建設與管理中進行長足規劃,不斷探索智慧化、精細化預算績效管理新模式。
參考文獻:
[1]徐玲.公立醫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21):21-22.
[2]萬俊茹.公立醫院績效預算管理探究[J].會計之友,2020(08):117-121.
[3]林海巍.政府會計制度下管理會計績效評價探究[J].價值工程,2019,38(19):30-33.
[4]田曉雷.公立醫院開展項目支出預算績效評價的探討[J].會計師,2019(0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