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以影子銀行系統為代表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這樣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傳統商業銀行系統和影子銀行系統它們共存的運營結構。在中國,影子銀行的不斷發展雖然為商業銀行獲取更多的中間業務收入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但是其規模的不斷擴張也給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帶來巨大的風險。本文從影子銀行規模的角度出發,分析其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的影響。本文使用的數據來自16家商業銀行2012年至2018年的盈利能力以及影子銀行的規模,進行固定效應模型回歸分析,得到以下結果:影子銀行對中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呈現“先促進,后抑制”的態勢,可以用倒“U”曲線來描述,如果我們能夠將影子銀行規模把控在合理范圍內,那么影子銀行規模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有著正向的影響。
關鍵詞:影子銀行;商業銀行;盈利能力
1.引言
影子銀行最初是由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麥考利設計的。傳統的影子銀行系統在發達國家非常普遍,主要采取投資銀行或貨幣市場基金資產證券化的形式,獨立于銀行系統,并發揮信貸中介機構和商業活動的作用。影子銀行體系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替代傳統銀行貸款的作用,但它提高了資金分配的效率,并支持將間接融資轉化為直接融資,但這種機制要么不受金融監管,要么缺乏監管,成熟度和流動性不兼容,流動性轉換等特征對金融安全構成重大威脅。本文研究了影子銀行系統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這是為了找出與傳統商業銀行的銀行系統的盈利能力,以及與影子銀行系統之間是否可量化。
2.模型與樣本數據說明
2.1樣本說明
我國商業銀行數量龐大,數量眾多。評估模型的數據是需要真實性,連續性和可用性的,本文選擇和研究了16家商業銀行的盈利數據模型,其中包括5家國有商業銀行,分別是中國交通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8家國有股份制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和3家城市商業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文章中的數據庫信息來自銳思數據庫,選自2012到2018年間的樣本數據。
2.2變量選擇
2.2.1被解釋變量
當前,在學術界有很多指標指標衡量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例如ROA,ROE,人均利潤等,但是ROE是衡量股東資本使用效率且無法替代的銀行資產的整個能力。[1] 銀行資產的總體盈利能力。本文與大多數學者相同,本文使用銀行的ROA作為解釋變量來衡量銀行的盈利能力。[2]
2.2.2解釋變量
為了研究影子銀行體系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本文選擇影子銀行的總資產的對數作為解釋變量[3],同時由于我們知道影子銀行對商業銀行不僅有有利的一面,還有不利的一面,所以我們推測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和影子銀行之間是非線性的關系,因此,作為解釋變量之一,我們還增加了影子銀行總資產對數的平方這一變量。用來衡量影子銀行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4]
2.2.3控制變量
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多方面的影響,除了解釋變量以外,還包括宏觀經濟運行狀況以及銀行內部管理情況的因素。本文將這兩個因素進行量化加入到模型中,以提高結果的準確性。具體變量包括GDP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資產總額以及總資產周轉率。
GDP增長率。一國的宏觀經濟運作將對生活的所有領域產生影響。。而反映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就是GDP,因此本文選取GDP增長率作為整體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
營業收入增長率。是衡量公司業務狀況和市場份額并預測公司業務發展趨勢的重要標志。總體而言,隨著營業收入的增長率不斷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也會隨之加強。
資產總額??梢院饬裤y行規模,在銀行經營的初期,銀行規模增加,銀行的營業能力也會得到加強,但不會一直增強,如果規模過大,可能會使得銀行的盈利能力下降。[5]
總資產周轉率。他是一段時間內商業銀行出售凈收入與公司當期平均總資產之比。它是衡量資產投資范圍和銷售水平之間比率的指標。資產的一般周轉率越高,商業銀行的利潤率就越高。
2.3模型設定
本文使用了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1)
(2)
在上述模型中,將i賦值為1-16,分別代表16家銀行,t表示本文選取的研究年度,LnSize1t代表t年整體影子銀行規模對數值,LnSize2t代表t年整體影子銀行規模對數值的平方項,OR是樣本中各個商業銀行營業收入增長率,TAT是樣本中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周轉率, LnAS為銀行總資產的對數,GDP為一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ε是誤差項。
3.實證分析
3.1描述性統計
本文使用stata15.0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得到的結果表明使用三種不同類型的銀行,這導致各指標差異較大,在描述性統計的結果中可以發現,各商業銀行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和銀行資產規模差異較大。從銀行規模的角度來看,標準差達到1.08696,這表明幾個銀行的規模仍然存在顯著差異。一般而言,國有銀行它的規模較大,然而地方商業銀行規模較小;該營業收入增長率指標的標準偏差為11,7469,波動幅度非常大,說明各銀行的營業收入增長差距巨大。
3.2F檢驗
本文使用stata15.0首先對模型(一)、模型(二)進行F檢驗,F檢驗的結果可知,兩個模型中都有P>F= 0.0000,在1%的水平上,拒絕接受原假設,不能使用混合估計模型。
3.3Hausman檢驗
為了確定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還是隨機效應模型,本文使用Hausman檢驗,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中數據可知,兩個模型的P值均小于0.01。根據Hausman檢驗的結果可知應該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處理數據。
4.回歸結果與分析
固定效應模型的回歸結果來看,在1%的水平上,影子銀行規模的一次項和平方項都是顯著的,說明影子銀行的規模對盈利能力具有顯著影響。同時,從模型(一)的回歸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Lnsize1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這表明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隨著影子銀行規模的擴大而增加。商業銀行的ROA越高,銀行帶來的單位資產利潤就越高。從模型(二)中得到的結果我們可以發現Lnsize1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而Lnsize2的回歸系數顯著為負,表明了影子銀行和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并不是線性的。是一種先提升后抑制的關系,稱之為倒“U”型關系,這說明我們需要合理控制影子銀行規模,使其保持在一定范圍內,只有這樣,使其能對商業銀行產生積極的正面影響,否則則是負面影響會一直商業銀行的發展。
在本文的實證模型檢驗結果中還可以發現,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和營業收入增長率并不存在顯著的關系,通過數據我們發現,在總資產周轉率與和GDP增長率之間的回歸系數是顯著為正的,可以知道商業銀行的能力隨著總資產周轉率和GDP增長率的提高而增加。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的系數顯著為負,說明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會因為大規模擴張而產生不利影響。
5.結語
經過前文的分析我們知道,中國的影子銀行起步較晚,發展與國外發的的金融機構相比較不完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影子銀行體系的存在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基于分析得到的結果,從控制影子銀行自身具備的風險和商業銀行自身經營兩個方面,對如何提高商業銀行盈利能力提出如下建議:一是要加強商業銀行資產的利用效率。從銀行內部指標來看,總資產周轉率高會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產生正向的影響,反之產生不利影響,商業銀行只有擁有高質量的資產管理和利用效率,才能對運營效率而且對盈利能力也會產生積極影響;從本文的實證研究結果來看,很明顯,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是和它自身的管理和經營能力有關??梢钥闯觯虡I銀行的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所以對于商業銀行,在應對外界帶來的競爭壓力的同時,還要加強內部控制。不能一味的擴大其資產規模,否則會適得其反,對其盈利能力產生不利的影響。二是要是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目前我國監管體制依然不夠完善,而且由于影子銀行在我國設立的時間較短,對其監管存在缺失。因此,必須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關于對影子銀行的監管,首先就要明確統一影子銀行的概念以及特征,然后根據不同的影子銀行所依附的金融機構不同,對其制定不同監管標準。而對于有些銀子銀行所依附的金融機構不明確的情況,應當對這類影子銀行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對其進行專門的監管,制定特定的監管標準。
參考文獻:
[1] 周婭樂.影子銀行對商業銀行風險收益影響研究[D].河南大學,2014.
[2]崔景釵.中國影子銀行規模測算[J].納稅,2019,13
(25):195-196.
[3]陳兵兵.影子銀行對中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5.
[4]王嚴.中國影子銀行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分析[D].遼寧大學,2015.
[5]鐘雨畫.影子銀行業務規模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的影響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8.
作者簡介:劉瑩瑩(1995-),女,吉林松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