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星辰

摘 要:水資源是人們生活和生產所必不可缺少的資源,其在社會發展和進步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被取代的。隨著我國近年來工業的快速發展,經濟持續的進步,對于水資源的利用和開發相對較大。其次,由于生活、生產過程中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對水資源造成了污染,使原本就緊張的水資源更加短缺,嚴重影響社會文明進一步的發展和進步。基于我國特殊的地理環境,對于水資源的管理尤為重要,特別是供求不平衡、水患水災、水污染等問題,是我國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道路上重要的阻礙,是目前我國社會發展和進步須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本文主要以水文水資源管理為背景進行分析,探究水資源管理在防洪減災工作中的實際運用與意義。
關鍵詞:水資源管理;水利工程;防洪減災;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TV87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雖然我國在多年以前就已經開始對防洪工作進行研究,但是實際取得的效果還有待提升。現階段,我國由于地理環境因素以及人為因素,水患、洪澇災害幾乎每年都有發生。而今年也是被稱之為50年一遇的洪水,南方很多地方都發生了洪澇災害,而且多地水位都已經超過了警戒線,對周邊群眾生命安全以及財產安全帶來嚴重的影響。所以,現階段對水文水資源管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首先從水文水資源管理意義以及作用方面著手分析,通過目前在水資源管理工作中現存的問題深剖尋源,針對性的提出相關的建議,以充分發揮水文水資源管理在防洪減災中的作用,更好的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財產安全。
1 水文水資源管理在防洪減災工作中的必要性以及作用
1.1 水文水資源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2020年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多地發生多輪強降雨,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受災區域全國27區,受災農作物超過2 660公頃,受災人口高達3 000多萬人次,其中傷亡人數超過140人,截止到7月份直接損失高達620億。其中198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的洪水,部分河流水位超過歷史洪水,給周邊群眾生命安全以及財產安全帶來嚴重損失。基于此背景,對我國水文水資源管理進行科學的優化提升已經勢在必行,也是目前需要重點克服的困難之一。
1.2 水文水資源管理的重要作用體現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雖然目前經濟以工業化水平都有相應的提升,但是其背后是以生態環境被破壞為代價,短期來看其影響不大,但是放眼未來,生態環境的破壞造成的損失遠遠超過現階段工業化所帶來經濟收益。例如現階段的水資源污染問題,其影響的并不僅是我們的生活環境,其影響的是一個生態系統。比如城市濕地生態系統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能夠有效的起到蓄水防洪作用,如果該系統遭受破壞,那么遇到一些強降雨天氣時濕地生態系統并不能有效的發揮其作用,不利于城市的防洪工作開展,進而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
對于水文水資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強對于降水情況的監督,并且通過監控數據進行一步的分析洪災發生的規律,采取有效的防洪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同時加強水文水資源的管理,還能夠有效的提升對水資源的利用,提高其經濟效益。
2 現階段水文水資源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重視程度較于其他方面較弱,資金投入限制技術更新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受制于其他的影響因素更多的是追求城市經濟效益,相對于一些高新技術產業來講,對于水文水資源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直接導致對水資源管理這方面投入的經費不足。研究經費是保證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資金的缺乏很難引進一些現代化的監控技術,同時也不利于對于高技術人才的吸納,這也進一步的限制了水文水資源管理中技術的更新,導致相關管理工作較為落后。
2.2 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水文水資源的管理不僅僅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同時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能夠提升其經濟效益,以及實現蓄水防洪的功能。受制于我國地理環境因素影響,我國水資源分布呈現分散式的特點,導致水資源的利用率相對較低,同時對于污水回收和雨水收集方面做得相對欠缺。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水文水資源管理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存在一些需要整改的問題。
3 水文水資源管理與防洪減災中的具體提升措施
3.1 加強重視程度,提升資金布設檢測設施以及研發
關于加強水文水資源的重視程度首選需要從政策方面進行分析,在十九大會議當中就防洪減災工作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戰略目標,落實“十四五”水利改革發展規劃,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以及提升防汛抗洪能力;其次是需要優化江河湖泊的功能,除了優化水質、改善生態系統外,還需要提升其防汛能力。
政策導向是目前水文水資源管理意識最有效的強化方式,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可以就傳統的檢測設備進行更新,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同時研發經費的投入也能夠更好的鼓勵創新,不斷的完善相關設備以及技術的更新。
3.2 建立自動化防洪預警系統
現階段我國儼然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對于水文水資源管理方面也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建立信息化、數字化的水文站網,并且通過各檢測站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充分掌握降雨量以及河流的動態。如果在檢測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可以及時的將信息發送相關的部門進一步采取相關措施。
除此之外,還需要建設自動化預警系統,對于防汛抗洪、洪潮預報以及防洪預案等進行分析,進而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預防,降低洪澇災害。
3.3 防洪減災管理制度的完善
防洪減災管理制度的完善主要以原制度為背景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優化,其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是需要對應急預案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升級和優化,提高其科學性以及可實施性;另一方面是需要加強相關部門的協調和溝通,保障應急預案能及時的落實下去。
3.4 強化社會群眾的防洪意識
相關部門需要就防洪意識、防洪工程建設以及運用等方面做好相應的宣傳和指導,讓相關群眾從內心深處了解防洪的重要性,及提高社會群眾的防洪意識,以便在洪潮來臨時能夠自救,降級洪澇災害的影響。
4 結論
水文水資源的管理對于防洪減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現階段對其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水文水資源管理中除了完善相應的檢測、預警設備,提高檢測技術,還需要就防洪措施進一步的完善,同時提升社會群眾的防洪意識,進而發揮群眾性的防洪減災,進一步的促進我國水利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汪潔晶,王丹志,郭連峰,等.GIS技術在水文水資源領域中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工程技術研究,2020,5(21):241-242.
[2]王越.城市集水區域管理的先進性協作與創新——墨爾本Carlton社區案例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10):142-143.
[3]盛豐.面向河長制管理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探討[J].學園,2020,13(23):57-58.
[4].水利技術示范項目“取用水戶計量與監測試點關鍵技術應用與示范”取得階段性成果[J].人民黃河,2020,42(08):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