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資管行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伴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從傳統金融服務轉型到智能金融服務,智能投顧開始出現。目前我國智能投顧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在提高投顧服務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時,也存在著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未來智能投顧的發展趨勢也受到廣泛關注。相信對于我國投資者而言,目前其對投資理財的需求增加,投資理念也開始發生轉變,未來智能投顧服務必會成為廣大投資者的選擇之一,智能投顧的崛起還會遠嗎?
關鍵詞:人工智能;智能投顧;資產管理
1.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因此,為了滿足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客觀需要,國務院在2017年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指出要在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進行創新,發展金融新態勢??萍寂c金融的結合,必將是現在更是未來中國中長期發展中重要選擇,這為中國未來的金融建設指明了正確的方向。而人工智能作為一種科技創新產物,為金融市場帶來了新的動力,除了涉足智能監管、智能客服、智能量化交易等領域外,還在智能投顧領域日漸風行,其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為投資者提供更優質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智能投顧是伴隨著金融市場發展、金融產品以及金融工具的日趨復雜化以及傳統的服務難以跟上步伐等原因,借助大數據分析以及智能算法而應運而生的產物。智能投顧通過收集投資者的個人風險偏好以及投資需求等信息,利用大數據技術、智能算法來構建投資模型和算法,從而為投資者提供數字化、高效化、智能化的投資建議服務。它的出現意味著人工智能和金融結合不斷完善。目前,隨著投資者對于資產管理的需求不斷增加,智能投顧管理資產規模也快速增長,智能投顧行業真正崛起將指日可待。
2.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探索
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不論是實體經濟還是金融業都與人工智能進行碰撞融合。肖翔、王平、周鈺博(2020)認為截至2019年,超過25%的機構分別在智能風控、智能客服、智能投顧以及智能營銷等應用場景開展業務,并且在智能投研、量化交易、保險理財等領域開始有機構涉獵。金融投資方面,何誠穎(2020)從理論層面探究金融和人工智能,認為兩者都以解決問題為根本,但側入點存在差異,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兩者互相融合,使機器學習更好的應用于研究金融投資等領域,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使金融投資分析以及建模等過程變得高效性、準確性。而智能投顧作為人工智能在投資領域的主要應用,馮永昌(2017)將其定義為是通過把馬科維茨投資理論設計到算法中,并對市場數據進行實時高效的監測,推出智能化的投資管理服務和投資組合建議。金融風險管理方面,于孝建、彭永喻(2017)探討了人工智能在金融風險管理中的應用以及面臨的挑戰,闡述了神經網絡、支持向量機等不同人工智能模型如何應用到金融風險的預警和控制,并認為人工智能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由于程序自身錯誤而產生風險等問題。王新華和肖波(2017)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用戶畫像進行精準定位,有利于提高對其信用評估的準確性,從而提高信貸風險管控水平。
可見,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可以借助機器學習、智能算法等技術開展智能投顧、智能客服、智能投研等業務;還可以利用知識圖譜、神經網絡等技術建立風險預警模型對金融風險進行監測,從而幫助金融機構更好的預防風險。此外,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存在技術風險、監管漏洞等問題,因此,如何將人工智能更高效的應用于金融仍是一個發展的過程。
3.人工智能應用:智能投顧的發展
3.1智能投顧發展現狀
隨著智能投顧的話題熱議,越來越多的投資咨詢公司開展智能投顧服務,由于智能投顧是通過計算機后臺程序的算法自動根據客戶的投資理財目標和風險偏好等信息構建投資數據模型,相比于傳統投資顧問階段和在線理財階段的投顧服務,其服務效率大幅提高,可以做到千人千面,并且由于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基礎,大大降低了人工投資顧問帶來的高成本,降低了投資的準入門檻,幫助低凈值的客戶獲得投資顧問的服務。
根據Statista,中國智能投顧管理資產規模2018年達5390億元,預計2022年我國智能投顧資產管理規模近4.5萬億元,可見我國智能投顧市場發展迅速。但目前仍處于智能投顧發展初期,因此在監管層面仍存在空白,目前就智能投顧領域僅有個別法律條款涉及,但在未來發展中,還需不斷完善我國智能投顧市場規范,從而加快智能投顧發展。
3.2智能投顧發展面臨的問題
監管層面尚未突破。由于智能投顧業務包含投資咨詢、產品銷售和資產管理等業務,但在我國這三塊牌照相互分離,導致代客理財活動受到限制。因此我國的智能投顧公司處于三者的灰色地帶,獲得牌照的難度加大,從而在金融監管趨嚴的趨勢下,面臨更大的監管風險。同時,目前還未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來監管智能投顧,僅在對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規中有個別條款涉及智能投顧,因此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監管層面仍有待突破。
傳統投資觀念根深蒂固。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中的投資者主要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對傳統投資觀念較強,并趨向于獲得短期投資收益,在做出決策時傾向于將自己手中的可投資資產用于短期投資,而智能投顧投資理念的核心是基于資產組合配置,追求風險回報均衡的長期投資方法。因此,對于我國投資者而言,投資觀念的轉變仍處于漫長的過程。
投資標的少與需求匹配度低。目前我國智能投顧投資標的以公募基金為主,種類較少,而智能投顧最主要的投資標的是ETF投資組合。根據Wind,截至2020年底,我國交易市場上ETF總數為278只,資產規??傆嫵^7500億元。近年來,我國ETF市場發展較為快速,但相比美國,仍存在較大差距,美國交易市場在2016年已有1600只ETF組合,資產管理規模超3.50萬億美元??梢?,我國智能投顧投資標的覆蓋的產品類型不多,不能很好滿足智能投顧需求。
4.智能投顧崛起必經之路
建立健全法律監管體系。智能投顧是依賴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應運而生的產物,如果沒有健全的法規保障,就會因一系列監管漏洞導致數據信息泄露風險、代客決策風險甚至系統性風險的出現。因此有關部門在制定金融監管條例時,應該加強對智能投顧平臺的監管,避免客戶信息泄露、剛性兌付的行為出現,加強智能投顧的合規性管理,在未來發展中,有關部門可開設同時具有投資咨詢和資產管理業務的智能投顧牌照,使智能投顧業務避免因牌照問題而處于監管灰色地帶,讓監管做到有法可依,從而加快推動智能投顧市場的發展。
強化投資者投資理念。讓客戶根據自身投資理財情況進行自我定位,并為不同水平的投資者提供定制化金融理財案例和專業知識講解課程,從而樹立正確的投資價值觀。同時,由于投資存在風險,但我國大多數投資者過多關注短期投資收益,忽略了風險。因此,智能投顧公司在提供理財服務的同時,應明確告知投資者投資風險的存在,做好相關的風險提示工作,讓客戶在投資過程中了解每一步流程,這樣不僅增加了投資者對投資理財的學習,深入了解智能投顧,還可以幫助智能投顧公司不斷優化了其服務質量,打造更加專業化的智能投顧服務,從而吸引眾多投資者的青睞,未來其發展勢不可擋。
立足自身,發展特色智能投顧服務。我國投資者持有的可投資資產差距明顯,因此針對不同凈值人群,提供差異化的服務,滿足不同凈值投資群體的投資需求。除此之外,我國智能投顧公司主要分成獨立第三方理財平臺、互聯網金融公司、傳統金融機構等,各平臺應當根據自身優勢提供智能投顧服務,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務,拓寬業務范圍,開拓房地產、養老健康等領域,為客戶帶去一體化的投資理財服務,為我國投資領域帶去多行業的業務,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的融合發展。
5.總結
目前,我國資管市場發展規模不斷壯大,成長空間廣闊,并且伴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轉型發展,不再局限于提供傳統金融服務,開始開展智能投顧業務。隨著移動互聯的普及,未來智能投顧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傳統的理財模式將不再滿足投資者投資需求,智能投顧可以全方面的分析了解客戶的真正需求,從用戶導向出發,幫助用戶達到收益-風險最優化。因此,對于我國而言,在資產管理需求日益增長的情況下,未來智能投顧資產管理規模也將不斷創新高,智能投顧將邁入快速發展的崛起之路。
參考文獻:
[1]馮永昌,孫冬萌.智能投顧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下).金融科技時代,2017(07).
[2]何誠穎.人工智能炒股能跑贏大盤嗎?[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0(16):92-101.
[3]肖翔,王平,周鈺博.人工智能金融應用原則思考[J].中國金融,2020(13):64-65.
[4]于孝建,彭永喻.人工智能在金融風險管理領域的應用及挑戰[J].南方金融,2017(09):70-74.
作者簡介:金潔穎(1997-),女,浙江紹興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金融、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