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樂
摘要:滑雪產業是以滑雪場為依托,以滑雪旅游設施建設和裝備制造為基礎,通過提供多樣滑雪旅游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各種滑雪旅游需求的綜合性行業。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的滑雪場是滿足國民日益增長的冰雪運動需求、發展滑雪產業的重要保障。通過梳理國內外相關文獻,發現當前關于滑雪產業或滑雪場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滑雪旅游產業、滑雪產業可持續發展、滑雪場建設與發展、冬奧會與滑雪產業發展、冰雪運動場地(滑雪場所)的空間布局等方面。
關鍵詞:滑雪旅游;綜述
1.關于滑雪旅游方面
李小蘭等運用層次分析、專家訪談、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對我國三大滑雪旅游產業聚集區黑龍江、吉林、河北三省的投資軟環境進行比較研究,旨在為我國滑雪旅游投資軟環境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為滑雪旅游的理性投資與開發提供理論參考和依據。李雪以長白山萬達滑雪場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冰雪旅游在長白山的發展背景、近況、優勢、劣勢及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具體相關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使長白山地區甚至吉林省的冰雪旅游與經濟得到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李光通過中南地區冰雪體育旅游資源和資源價值的分析,中南地區居民、游客的冰雪體育旅游認知現狀的調查和認知機制的解析,對中南地區冰雪體育旅游資源價值的實現進行研究。柯營營等以大明山萬松嶺滑雪場、亞布力新體委滑雪場、北京南山滑雪場、張家口云頂滑雪場4座滑雪場為例,收集攜程網上游客對這4座滑雪場的體驗評價,以扎根理論為研究方法,分析滑雪旅游游客的體驗線索。朱振宇運用SWOT戰略分析法對冰雪體育旅游產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得出長春市冰雪體育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是生態失衡和環境保護不足,并為實現冰雪體育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建議。
2.關于滑雪產業可持續發展方面
李欣對我國滑雪運動三大核心區域東北、華北和西北的發展現狀和優勢進行分析,客觀審視三大核心區域的發展困境以及與其他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探索三大核心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為我國滑雪運動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陳文靜對黑龍江省有質量等級、較大規模的滑雪場、室內滑冰場、室內滑雪場、用于教學訓練或商業運作的室外滑冰場以及其他冰雪旅游勝地等冰雪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調查研究。張毅分析我國滑雪產業發展特點,研究我國滑雪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谷化錚通過對我國滑雪運動發展的基本國情背景、歷史背景和政策背景進行的系統分析與討論,找出我國滑雪運動的發展變化受政策、經濟發展水平和自身發展水平的影響因素,對于處在我國經濟轉型時期的滑雪運動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3.關于滑雪場建設與運營
發展滑雪產業是建設健康中國和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舉措,而滑雪場地建設則是滑雪產業發展的核心資源。從經濟角度(在運營和管理方面)以及地理問題(例如環境惡化)的角度出發,在不合理位置的滑雪場進行投資都會引起問題,所以滑雪場的建設和經營是不可忽視的。于文謙以我國滑雪場地分布數量較多地區的 155 個滑雪場地從事冰雪健身人群為調查對象,基于消費者需求與滿意度構建 KANO 模型與 IPA 分析,對我國滑雪場地的服務質量進行評價,并提出進一步改進的策略。Li Y等通過參考現有國際滑雪場的條件,基于自然因素,人為因素,體育運動和受歡迎的滑雪旅游業,開發了用于評估滑雪場發展的綜合指標體系。
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是冰雪經濟和冰雪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契機,滑雪產業也得到了廣闊的發展機遇。楊國慶等選取 2008—2017 年我國關于冰雪運動普及與發展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梳理,研究發現:近些年我國冰雪運動研究文獻呈現出明顯的上升態勢,這與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和國家對冰雪運動發展重視有著密切的關系。闞軍常等以2022年我國冬奧會的成功申辦為契機,從滑雪產業升級的驅動因子與實現路徑角度出發,探究冬奧戰略目標下我國滑雪產業如何進行產業升級。研究認為,冬奧戰略與滑雪產業升級是耦合的,二者互為依托,相互促進,內部關系重要并應給予重視。王曉軍等以張家口冰雪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分析為出發點,將奧運經濟效應融入產業發展過程,提出了張家口冰雪旅游產業在冬奧會影響下三個不同階段的發展情況,進而總結了張家口市冰雪旅游產業不同奧運周期的發展定位,并提出以冰雪產業為契機,借助冬奧承辦城市的奧運經濟效應,推進冰雪旅游產業鏈的發展,激活張家口市第三產業的全面發展。王飛認為冬奧會與滑雪產業發展密切相關,從區域角度對冬奧背景下滑雪產業結構效應進行判斷是提升滑雪產業現實作用的重要前提。他通過對冬奧背景下我國區域滑雪產業結構效應的理論組成及現實提升策略進行研究。
4.關于滑雪場所的空間布局方面
趙敏燕等采用ArcGIS和SPSS19.0軟件,分析滑雪旅游產業集聚區的核心要素滑雪場地、游客市場和產銷鏈條,分析其空間分布格局與時間演化規律。孫雙明等基于GIS空間分析技術,從關聯、密度、色彩等級對中國滑雪場的空間分布特征進行研究,揭示我國滑雪場的分布規律,為科學規劃滑雪場地、制定滑雪場發展相關政策提供借鑒。結果顯示:我國滑雪場場地分布狀況呈現持續的空間集聚態勢且滑雪場空間分布格局主要受自然要素和社會要素影響。楊奇峰等運用最小鄰近指數、基尼系數、核密度、優越度等方法探究黑龍江省 96 所滑雪場空間分布格局特點,同時闡釋此分布特點與其降水、地形、社會經濟、以及旅游景區分布等影響因素的關聯。劉佳宇系統研究了我國冰雪場地的布局與建設現狀、主要特點、存在問題、發展趨勢與發展方案等方面的問題。并通過對比國內外冰雪場地的數量、建設環境條件和產業發展情況,對我國冰雪場地布局與發展的客觀環境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進一步優化我國冰雪場地布局的對策建議。和田娟以世界冰雪產業核心區阿爾卑斯區域與中國冰雪產業核心區華北、東北區域為研究對象,探討基于冰雪產業的小城鎮群空間結構及產業結構,并選取區域內核心冰雪小城鎮霞慕尼于崇禮區進行重點分析,在兩個尺度上進行對比研究,以探索在2022冬奧背景下中國冰雪產業核心區域以及重點小城鎮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