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經濟快速發展,法治社會建設穩步推進,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糾紛日益增加,新時期司法裁判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對于“人情”的思考成為了推動司法裁判公平正義與理性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闡述了司法裁判中規避人情因素的要求,詳細論述了“人情”在司法裁判中的運用,以供相關工作人員分析。
關鍵詞:司法裁判;人情;訴訟;獨立性
當前法理學研究人員重視對司法裁判的公正性研究,并且對于現階段“人情”是否能夠應用于司法裁判中,探究天理、國法以及人情之間的相互統一道路。當前我國對于法治社會的建設尤為關注,結合最高人民法院對于法官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不受權勢、人情的負面影響。
1.司法裁判中規避人情因素的影響
在法官職業道德要求中,其中人情并不是指現階段法官的個人感情以及世故等因素,而是一種在特殊歷史事情,在人民生活與實踐中形成的固有行為模式,而是一種不同于理性的判斷,屬于群體性認知。現階段我國法治建設中,重視天理、國法以及人情之間的研究,相關研究人員應該理清思路,正確處理三者之間的關系,重視對于人情世故的解答,避免司法裁判中公正性受到負面影響[1]。
2.司法裁判中正確看待人情
現階段我國法治社會建設中,應該重視對于人情的認識,理清工作思路,對于人情的基本含義進行深入研究,逐步提升現階段工作質量。首先,在日常工作中,司法裁判工作人員應該重視對人情的含義認知,其中人情主要包括五個不同的層面,接下來一一闡述。第一點,人情指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一些約定俗成的事理標準。第二點,人情指的是個人感情,主要是交情與情分等因素。第三點,人情指的是眾人的情緒以及輿論。第四點,人情又可以表述為人際往來,一些應酬活動。第五點則是禮物。在司法裁判中,應該對于現階段人情在司法裁判中的應用作出細致分析,深入了解當前研究工作的本質,以便于更好的發揮自身重要作用,推動現階段法治社會建設,確保國法的威嚴,合理應對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糾紛與矛盾[2]。
現階段法學研究人員認為法意與人情之間并不存在較大的關聯,在實際應用環節,一些特殊的案件影響了現階段司法裁判的公正性。很多研究人員認為法理與人情之間是能夠統一與融合的,只不過在實際應用環節,法官很難公正地處理人情與法理之間的關系,往往只能夠保持法理的公正性,符合職業道德的要求。對于天理、國法、人情之間的融合,實現三者的相互統一,在實際應用環節,并不存在一定的現實意義。
3.司法裁判中關于“人情”應用
3.1案件證據采集應該符合常理
現階段我國公安部門、法院以及其他機構,在案件證據采集階段,應該重視對現階段案情的評價,確保證據真實,避免出現弄虛作假的行為,一旦發現,需要給予嚴懲。法官在事實認定環節,應該結合自身工作經驗,重視對證據的有效分析,嚴格按照當前法律制度的要求,從而提高當前管理工作質量,以便于重視對現階段司法工作的研究。只有在案件證據采集階段,確保證據的公正與合理,結合事實依據與法律文獻,依據常情與邏輯要求,重視對事實的認定。
3.2充分顧及訴訟糾紛中的感情因素
在法律裁判環節,針對婚姻家庭糾紛等案件,法官在日常工作中,務必考慮感情因素。在我國關于相關案件的審理中,法律中明文規定,法官必須考慮感情因素,落實婚姻法對于撫育子女、贍養老人的要求,并且對于婚姻中無過錯方有權申請損害賠償作出規定,從而保障婚姻中受到損害的一方合法利益。在當前司法過程中,法官應該重視感情因素在案件審理中的應用,重視人文關懷,促進社會和諧。
并且司法裁判環節,相關工作人員應該重視對矛盾的調解,在日常生活中,熟練運用法律知識,有效調解現階段婚姻家庭糾紛案件中的矛盾。至于其他的民商案件糾紛以及知識產權糾紛等案件,由于涉及到雙方之間的利益,本質上并不需要法官考慮人情因素,因此,法官在判決此類案件時,應該按照事實依據,認定該事實,從而緩解現階段案情糾紛。
3.3刑事訴訟環節重視人情關懷
現階段刑事訴訟環節,主要目的在于懲戒與教育改造,有利于預防犯罪。在刑事訴訟處理環節,應該重視對于案件的審理,以便于教育公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遵紀守法,發揮刑罰的重要作用,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穩固應有的秩序。
法律工作人員在量刑環節,應該重視人情關懷的應用。法官在案件審理中,應該重視對案件動機的審定,準確把握案件的性質,重視對教育感化的應用。
例如:現階段關于防衛過當的案件頻發,并且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法官在審理該案件時,應該重視對于案件事實的認定,并且對于案件的動機進行深入研究,酌情對于被告人的量刑給予減輕,符合當前社會民意與正義的觀念。同時,法官還應該重視對被告人犯罪后的表現與被害人的陳情,以便于公正處理此類防衛過當案件。
3.4避免人情影響到司法判決的獨立性
由于《法官職業準則》的要求,現階段法官在事實認定與司法裁判中,應該規避人情,避免接受案件當事人的請客送禮,為自身謀取不當利益。現階段研究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該重視對于案件的審理,要求法官不得違背自身道德,與被訴人之間存在不正當利益往來,在案件管理環節,遵守職業道德,規避“人情”在司法裁決中的應用,影響到整體判決工作的公正性。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對于法律工作人員的要求不斷提升,并且制定了相關法律,對于出現以上情況的法律工作人員進行處罰,避免法律工作人員囿于人情,影響到當前案件的審查與管理。
相關法律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該結合實際依據與法律文獻的要求,確保司法裁判公正合理。
總而言之,現階段法治社會建設中,法學研究人員應該結合我國法律法規的要求,在日常案件審理中,重視對案情性質的明確,通過對于事實證據的認定,明確雙方的利益需求,重視教育感化與人文關懷,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強.理一理司法裁判中的“人情”[N].人民法院報,2019-06-14(005).
[2]張若云.“辱母案”中網絡輿論對司法審判的影響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8.
作者簡介:張駿智(2002.6-),男,漢族,山東省青島市,本科,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學生,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