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 呂雯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人們日常生活已然邁入網絡化時代,自媒體也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在旅游營銷模式方面,給人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如今人們在旅行出游的時候,一般都會通過互聯網了解有關該地的旅游信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給旅游產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文章以江淮生態大走廊為例,探討自媒體時代下的旅游營銷模式發展現狀,為未來江淮生態大走廊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關鍵詞:自媒體;旅游營銷;江淮生態大走廊
中圖分類號:F274;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1-0282-02
一、江淮生態大走廊概況及生態旅游業發展現狀
1.概況
江淮生態大走廊牽涉到揚州的高郵市、刊江區、廣陵區、江都區以及寶應縣5個縣42個鄉鎮,計劃總投資為250億元,總覆蓋面積大約是1800平方公里。將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列為揚州呼應國家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國家長江經濟帶戰略以及南北水調戰略工程,2016年江淮生態大走廊被列入國家規劃中。揚州處于江淮交匯處,擔負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以及70%淮水入江的責任。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和省委最新要求的核心工程,也是揚州朝綠色發展方向和轉型的必然要素,更是為全國發展大局服務的重要戰略。
2.生態旅游業發展現狀
生態旅游業建設秉承綠色發展理念,一方面保護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通過生態文明倒逼產業綠色化以及綠色產業發展,給人民群眾以及子孫后代積累大量的生態財富。近年來,生態旅游業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九大”代表大會指出,堅持“以人為本”,保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并且一定要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據調查,江淮生態旅游業還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第一,湖水監督管理不到位。部分市民將湖水進行區域劃分,并進行養殖圍網,注重自身經濟效益,導致湖泊發展受限,有關部門對其監督管理較為輕視,因此需加強監管,促進退養環湖工程。
第二,“散亂污”問題嚴重。江淮大走廊地區中存在23座污水處理廠,其主要建設原因是企業“散亂污”現象十分嚴重,尤其是在污染層面,沿湖、河的砂石場、船廠、家禽養殖場等等污染物的排放對沿線環境污染帶來了不良影響。
第三,環境基礎設施差。江淮某部分地區污水、污泥存在現象嚴重,環境基礎設施運作頻率不高,設備管理運營體系差,沒有良好的保護機制,造成環境基礎設施因多方面原因使用性能差。
第四,水資源污染嚴重。城市雨污、黑臭水體污染問題嚴重,尤其是在邵伯湖心區域、高郵湖心區域、寶應湖心區域三個區域中,水污染面積較大,河水質量達不到標準,湖體缺乏綜合整治管理。因此,國家嚴格落實“斷面長”負責制和水環境全域補償制,為斷面水質提供重要保障。
二、自媒體影響下的江淮生態大走廊發展模式的構建
1.構建思路和原則
自媒體影響下江淮生態大走廊旅游發展模式的構建思路是:自媒體營銷帶有成本低、交互性強、傳播范圍廣的優勢。
第一,要加強區域協作,促進共建機制。同時還要統籌全局,加強內外交流協作,打破地域局限,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二,改善傳統觀念,實現產業創新。優化基礎設施,提升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具有獨特魅力的旅游產品,完善江淮大走廊交通條件,尤其是旅游周邊的交通路線。開展多元化的營銷途徑,實施協作營銷。
2.安徽省生態旅游業發展
立足全國生態旅游業發展角度分析,安徽省旅游業在生態旅游業層面的發展極為不平衡,其主要原因是因為規劃不到位、旅游產品單一,邊遠區域景點沒有得到良好開發,尤其在休閑度假、養生等層面上承載力過高、效益高的旅游產品開發力度差,造成節假日期間大量游客匯集在觀光點,景區壓力加劇。
近年來,在“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的發展理念帶動下,安徽生態旅游業發展速度逐漸提升。因為其具備生態旅游資源富集、產業發展基礎好等優勢,主要體現在森林覆蓋率、濕地面積層面上;由于如今安徽省展開了旅游飯店和低碳旅游景區的項目,交通上實施統一換乘、居住上減少接待量、飲食上要求蔬菜凈物上山等措施,同時開展了環境質量認證,對景點實行封閉輪休,實時進行生態整治。安徽省旅游企業在技術和設備上的使用都堅持以“節能減排”為核心,對污水、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并且黃山被我國列為首批“低碳旅游試驗區”。
針對安徽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我認為江淮生態旅游發展也充分借鑒安徽旅游業實施措施,堅持“以人為本”、“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合理開發生態旅游資源,對生態環境進行有效性的綜合整治,保障生態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3.保障條件和保障措施
江淮地區生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要具備一定的保障條件和保障措施。
第一,要加強對環境基礎設備投入使用力度和養護管理力度,對相關設備管理使用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制定合理性標準,對設備整體進行全面檢測,防止因微小事物帶來的危害,提高環境基礎設備養護管理的重視,增加使用壽命。
第二,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體系,對相關工作人員設定規范性標準,在環境整治過程中,能嚴格按照整治標準實行,提高工作質量,為環境治理質量提供保障。
三、江淮生態大走廊生態旅游問題對策
1.提高市民、游客的生態意識,促進其實踐化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水污染問題,就必須要對市民、游客進行生態環境教育,從而提高市民、游客生態意識促使其實踐化。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高市民、游客的生態意識,在一定程度上能預防水污染、廢氣排放等問題,并且從根本上掌控市民、游客心理態勢,在思想上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實踐化。
2.對污染問題制定專項方案
由于部分企業中存在“散亂污”的問題,因此我們認為對該類型企業要進行專項方案管理制定,規劃好整體環節中的每一個過程以及后期發展問題。一方面要制定生態環境紅線管控標準,另一方面提高審批要求,嚴懲環保隱患問題較大的企業,保障產業政策符合標準。同時要對“散亂污”類型企業進行地毯式摸排,進行清單式監管,制定專項整治管理方案,加大監管力度,為專項方案的有效性實行打下良好基礎。
3.構建健全運行保障機制
加強對江淮生態大走廊地區的環境基礎設備和環境質量的調查,實時進行分析,將列入需污水、污泥整治的區域進行有關處理,不僅要加大管網建設,建立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還要在農村建立無害化廁所等等。
四、自媒體對江淮生態大走廊旅游業起到的作用
江淮生態大走廊旅游業發展過程中,自媒體對其營銷模式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分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旅游區域建立O2O營銷模式
一般來講,O2O(線上線下網絡電商平臺)通常是利用線上技術來實現線下服務的一種網絡營銷模式,并給游客、市民建立全方位、系統性的服務。自媒體時代下的江淮生態大走廊旅游業通過O2O營銷模式網站的建立,實現了旅游資源推廣力度的提升,增加了旅游產品的吸引力。現階段,手機APP中的微信被大眾廣泛使用,旅游企業結合微信設立了微信O2O營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涵蓋了食、住、行、游、娛、購六方面的旅游要點,游客只需要利用微信平臺對旅游企業公眾號進行關注,就能實時掌握該區域具備的特色和服務項目,并且游客還能把部分較優異的旅游規劃傳播給其他熟悉的人,在一定層面上促使江淮生態旅游業資源推廣。
2.旅游市場需求變化
自媒體時代背景下公眾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人們能利用微信、QQ、新浪微博、小紅書等等自媒體平臺分享獲知旅游資源信息。站在江淮生態大走廊旅游業的角度上,能通過自媒體平臺對其旅游資源進行推廣,增強資源吸引力,從而帶動江淮地區經濟效益,促進區域發展;站在游客角度上,能通過自媒體平臺獲取江淮生態旅游業中具備的旅游項目,查看旅游路線,熟知旅游景點特色等等;站在企業發展角度上,能在相關企業旅游APP平臺上了解該地市民、其他游客對旅游資源的各方面評價,基于不完美的評價,對企業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行改進和完善,為了更好地滿足旅游市場需要進行不斷的創新,實現自身發展價值,帶動城市經濟發展。
3.推動生態旅游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自媒體背景下的江淮旅游業營銷模式打破了傳統營銷模式,采用網絡宣傳手段,在節省成本的同時減少了對宣傳單的使用。并且江淮生態大走廊具備充足的農業資源,該資源的開發符合現階段城市化發展的熱點需求,結合了生態、觀光、休閑三方面,滿足了游客觀、感兩方面需求。江淮生態大走廊水資源豐富,毗鄰長三角經濟核心,蘊含巨大的旅游消費市場。
五、結語
綜上所述,江淮大走廊作為揚州呼應國家“綠色發展”理念的核心工程,其生態旅游發展備受社會關注。隨著現階段社會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邁進了網絡時代,網絡化的旅游營銷模式成為社會發展潮流。本文通過對江淮地區現狀存在的問題分析,并基于產業融合視角研究江淮生態大走廊,分析自媒體時代下旅游營銷模式的創新作用,為我國生態旅游發展研究增添不一樣的色彩。文章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懇請相關專業人士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李煜.生態旅游文化話語研究——以安徽省為例[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
[2]王格.產業融合視角下江淮生態大走廊旅游開發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
[3]王桂琳.新形勢下環境政策在生態旅游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4).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