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開遠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的環境對于人類社會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想要通過破壞環境,破壞生態來換取一時的經濟繁榮,是不可取的,因此為了增強人們的生態文明意識,在未來的社會當中能更好的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發展,我們必須要在今天的教育當中加入有關生態文明的相關教育。縱觀整個義務教育的過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最適合進行生態教育的宣傳。本文中筆者就自身的教學經驗來談一談,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堂當中滲透生態文明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習到應用于未來工作的生存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學生價值觀尚不成熟的時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開設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豐富自己的價值觀,在自己的價值體系當中建立多種價值共存的坐標系。在今天的社會發展中,我們認識到了生態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這意味著我們要將這種概念加入到對于下一代的教育當中。初中生不僅僅是未來建設社會的重要力量,也是生態文明的主要傳播者,因此在今天的初中道德與法制課堂中,我們應該加入更多與生態文明有關的教學素材,挖掘學生內心對于自然的熱愛。從而形成良好的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意識。
1 生態文明教學的意義
1.1 有利于現實社會的發展
在當前的社會當中,環境已然成為了全世界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可以說在可以說在任何一個國家想要保持社會的長治久安,想要讓全體的國民生活的幸福,都必須要保證環境的持續發展。然而這種意識在過去的發展過程當中卻沒有被及時的提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都是以環境為代價換取發展的成果,在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快速發展經濟,這使得很多地區已經飽受了環境污染的苦果。因此在今天我們有必要及時的在教育內容中加入關于環境保護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從小樹立這種保護環境的意識,在未來進入到工作崗位當中,能夠繼續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
1.2 有利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深入
對于初中生來講,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是處在快速發展變化的階段,他們的人格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也都尚不成熟。因此可以說很多時候學生的行為都是出自本能的,但是這種本能有可能會危害到客觀的環境。比如在街上由于怕麻煩就亂扔垃圾,這本身是一種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會增加環衛工人的工作量,也會破壞其他人的環境體驗,但同時這也是一種破壞生態的行為,會對自然造成傷害。在今天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強調生態文明的意義,也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的理解教材的內容,了解到很多行為不僅在道德上是不正確的,同時在客觀上也會危害到自然環境的發展。從這樣的角度來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
2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的相關策略
2.1 豐富學生的世界觀
在當前很多人認為人們沒有保護環境的意識或者生態觀薄弱是由于個人對于保護環境這件事情不夠認真,但其實追根溯源,這源于人們的世界觀比較狹隘。
這里所說的世界觀狹隘,并不是說一個人無知而是一個人沒有將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平等地看待成一個整體。很多時候我們強調世界的概念所說的是人類所居住的環境,這里面有鄉村有城市。現代社會的發展確實足以讓人們在人類所創造的環境當中自由生活,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人類所涉及的土地,常住的環境仍然只占整個地球的一小部分。因此如果把世界這個概念等同于人類社會,那么自然就被忽略掉,一個人也就自然而然的不會去關心自然發展的好壞。比如說,近年來北極的冰川大面積融化,可是人們在城市當中的生活并沒有受到過多的影響,因此一個世界觀不完整的人就可能不會在意自然界中出現的災害。為了能夠讓學生真正關心自然界發生的變化,我們必須在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整個世界是由人類社會和自然界共同構成的,這其中自然界包裹著人類社會,其范圍遠比人類社會更加寬廣。通過這樣的教育學生才能真正認識到自然界的重要性,同時也能認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
2.2 強化體驗性教育
我們對學生滲透生態教育,一個非常必要的步驟就是讓學生真正走入真實的自然當中,去感受生態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與上文所述的內容類似,如果學生沒有真正的感受到自然界當中的環境和自然界的作用,單憑課本中的理論知識也是無法真正樹立起生態保護的意識的。
因此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去城市中的垃圾站,讓學生參觀垃圾站當中的環境感受到垃圾堆積對于環境的破壞。同時還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城市周邊的污水廠,讓學生了解到平時城市生活當中的污水究竟去往何方,又會對自然造成哪些破壞。通過了解這些內容,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到自身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行為,都會對自然界產生深遠的影響,從而從實際行動上約束自身的行為,樹立起生態意識。
綜上所述,在今天的教學當中生態教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到環境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還要讓學生了解到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自己的生活離不開自然界,因此要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只有這樣,我們社會的未來發展才能夠向著更加光明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 關雁春.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J].繼續教育研究,2013(06).
[2] 柯麗彥.構建生態課堂 實踐生本教育[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05).
(作者單位:福建省霞浦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