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瑩
摘要:如何讓抽象的數學教學變得更加具體,更加富有人文氣息,這時課堂教學策略就變得倍數關注。通過怎樣課堂的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對理論基礎的深度理解,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要學。最終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進而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在數學學習中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關鍵詞:數學;素養;課堂教學;策略;關注點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怎么做到問這40分鐘要效果,就得懂得怎樣取舍,課堂上關注什么才可以做到高效活力,讓孩子學有所獲,不僅僅是表面知識的獲取,不僅僅是這節課知識,眼前知識的獲取,更是長遠知識的吸取,和習慣的養成,情懷的鑄成。現通過以下幾點淺談感悟:
1 注重課堂的實質,抓住課堂的亮點所在,不拘泥于形式的演繹。
(1)注重情感教學。一節好課應該是生生互動的狀態,學生積極、快樂的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教學的。素養是什么,其實說白了就是情感,情感到了,知識就算沒有講完也是一節完美的課,否則沒有情感的課就算有再多的知識在里面也是干巴巴的。所以課堂上老師要在情感上去引導孩子去探索,而不是在知識上牽引孩子。
(2)注重學生的參與度。一節好課不要看環節,要看學生的參與面,這才是一節課的亮點所在,而不是知識的多少,要體現知識的豐富也應該是學生自己活動中不斷感悟到的,學生真正獲得了什么。怎樣才可以讓一節課學生的參與面廣了,那么就要在不同層次的知識點或者題上下功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讓所有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課堂應該是師生的課堂,別太因為有聽課老師而過分注重環節,而應該全心放在學生身上,關注學生的點滴。一節好課應該是學生有所發現,有所感悟,學生有積極探索的過程。老師應該在備學生這下功夫,學生來講,學生來做,學生來回答,學生引出學生的問題。有矛盾才有進步。
(3)注重師生語言的魅力。語言是思維的外殼,由具體到抽象。我們的課堂不是冰冷的課堂而應是多溫暖的課堂。這里語言的魅力就是無可替代的,教師的語言,學生的語言,交織在一起才是完美的篇章。一節課中所有的教學方法中,單獨的“聽”是效率最低的學習方法,而應該讓學生之間互動起來。一節好課還應該具有人文的東西在里面,這樣才不是一節干巴巴的課,人文的東西就相當于血液一樣,可以讓所有的枝葉和軀干具有養分,從里到外都是耐人詢問的好課,而且人文的東西更是可以把問題激發出來。這就要求老師擁有廣博的學識,不斷學習,更新自己,跟上時代,跟上科技的步伐。
(4)注重情境氛圍的營造。一節好課就是在玩中學,在思中做。放松愉悅的環境可以讓教師和學生都在這一節課中有最大的收獲。學生有什么樣的方法自己體會。基礎教育的實質就是面向學生的情感教育,素養教育,尊重教育,氛圍教育,習慣教育。芬蘭的教育就是在放松的狀態下達到最大的學習。這里的學習不只知識的學習,而是在最少的活動中讓學生從思想上有最大程度地體驗和收獲。放松的狀態往往學的更多。在活動中體驗體會,在活動中樂學。
2 課堂中以豐富多樣的綜合性活動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環環相扣,注重細節
(1)在開課應該快速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課堂,開課應該富有情趣和理趣。課堂上應該懂得合適的取舍。貪多嚼不爛,課堂要落到實處,今天事今天落,別貪多,別貪明天的,把今天的做好就是最好。
(2)課堂起點和落點要恰當。小學數學高段教學千萬不要讓自己的課起點太高,落點太高。要注意研讀課標。教師你是在學校教書,學校要教給孩子的和學校的數學課堂上要交給孩子們的是什么。注意教師自己沒有經過驗證的擴展內容就千萬別交給孩子們。也許你教的都是錯的,如果是錯的那就影響很大,后果很嚴重。教師原本以為的亮點就會成為孩子思想上的污點,成為教師教學生涯中的敗筆。
(3)情境教學主題要有意義。課堂上有情境就要用到恰當好處,如果不用它就不要創設這樣的情景,負責就是一個敗筆,而不是錦上添花。情境應該是服務于一個亮點或者是服務于整節課,貫穿整節課的;PPT教學已經很普遍了,但是教師對它的利用上可能只發揮了它百分之三十的潛力。比如PPT可以直接用手填的,讓學生直接上去用手填,會比教師事先做好答案一一出示效果好,PPT應該用的扎實,用的有效,用在點子上。
(4)課堂上邏輯性、知識性、認知性和建構性都應該落到實處,都應該是清楚明了的。只有這四點落到實處,才是一節完整的課,才是一節值得拿來談資的課,負責連想提起這節課都不想,怕污染了自己的腦子,嘴巴。在這里教師的提問藝術就至關重要的,恰當的提問會提起所有學生的思考欲望,而合適的,不藝術的提問甚至會讓這個孩子討厭上數學,甚至讓所有學生對教師,對本節課,甚至對數學課都持有懷疑態度。而且教師課堂上的應變能力要強至關重要,化矛盾為亮點。
課堂上不管學生發生什么樣的意外都應該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里的掌控就是教師要懂得利用這個意外,轉意外為驚喜,轉意外為亮點,再不行就轉意外為本就存在的流程。這里的意外可以是教師根本就沒有想到的情景,但是教師應該課前充分的預設,才能保障課堂上不要出現太多的意外,不要讓意外變成事故。
3 注重人文素養的輸入和養成,一節好課,不光是知識的學習,更是情感的享受
不管是什么樣的課堂,以學生為本,是一切成績的原始狀態,也是落筆之處。而情感的注入,恰恰是激勵我們孩子從根本上去漁,也是我們教育的目的,讓孩子們學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一節好課,不光是知識的學習,更是情感的享受。
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學習,還應該有很多數學情懷的影響,影響孩子們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教師就是服務于學生,為學生的一切努力才是真實的課堂。表演的課堂會讓所有學生無所得,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就是浪費國家民族的時間,因為孩子們是一個家庭期望,一個國家希望,一個民族的未來。特別是公開課千萬不要是放電影式上課,這樣就是犯了大忌,萬不是為了表演而表演。
最強的說服力應該是這節課學生得到了什么。學生得到的多了,教師才能得到的多。學生什么也沒有得到,教師就算演的再好,說的再多都是百搭,甚至是在你原有的成績上還會再減分、再再減分。公開課更應該是更扎實的,更平時的課。學生的點滴放在心中才是真正的大師,不要做假大師,那樣是很失敗的。
各種科技應用于課堂,都在提醒我們教師注重學科之間的融通的同時,務必注意科技的引領。注意人文情懷的輸入。直面的教育帶給師生的收獲可能遠不及側面教育的效率高,而且側面教育影響的深遠性有時是出乎我們意料的。情感的感化可以讓我們的學生真正的和教師站在一起,一起去遨游在數學的海洋中。
總之,教師應該帶領自己的孩子從不同角度觀察生活中的小事物,這樣讓簡單的生活現象就有了數學的味道。把生活中簡單的小事做細,做精,就是課堂的魅力所在。一節好課始終是學生在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點滴,注重課堂的細節。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張祥云,羅紹武.對話的意蘊-基于教育立場的多維理解[J].高等教育研究,2011(07).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西安第二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