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媛 曲華瑩
【摘要】自信心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質,能夠使人正確地對待學習和工作,面對困難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因此,在小學階段,不僅要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也要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關于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進行簡要的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信心;學生
自信心稱為信心,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項目標或做成某項任務所表現出來的對自我肯定的心理特征,是一種積極、陽光向上的心理狀態。擁有自信心的人能夠擁有強大的內心,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戰,表現出毫無畏懼的精神狀態,在實際生活中不斷超越自己。小學階段是學生初步與人接觸進行學習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時期。在小學課程體系中,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必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逐步建立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促進學習水平的提升。
一、自信心對學生的作用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經常會習慣性地低估學生的自我觀察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經常出現為學生出人意料的舉動而感到驚訝的現象。但是,在對學生進行贊同的同時,仍然不能打破傳統的成見,以客觀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智慧。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一直得不到提升,學習過程呈現出傳統的被動式學習,長此以往,容易對學習內容喪失興趣,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也容易抹殺學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和主動積極性又能夠刺激學生成長以及智力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育教學工作者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方法
1.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與良好的環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相關的教育心理學和實踐研究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精神愉悅的情況下,大腦皮層最容易形成奮斗中心,此時學生的思維力較為活躍,具有非常強大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我們應當明白良好的課堂氛圍以及教學環境是建立學生自信心的首要基礎條件。大量的教學實踐也表明,當學生的學習環境較為寬松愉悅的時候,他們就會存在較強的自信心理,在學習過程中有充足的勇氣進行探索和實踐,不怕失敗,在學習天地中自由發揮自己的力量,積極地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不斷拓展自身的思維空間。因此,在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自信心是他們向新的目標、新的成績前進的動力,隨著新成績的取得,他們也會產生更加強烈的自信心,朝著更高的目標不斷努力,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多多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定的障礙,教師要積極主動地進行幫助。面對內向膽小的學生,教師可以積極主動地邀請學生回答問題,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利用臉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來激勵學生深入思考并且作答,可以用關心的話語來鼓勵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調動班級的力量,讓優秀學生來幫助學困生,通過學生幫助學生避免學生輔導時的緊張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優秀學生更加自信,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孕育出自信和創新的種子。
2.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不同的學生存在著不同的個性差異以及智力差異,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不能一刀切,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設計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容易被學生理解和完成,讓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實現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一樣的要求,為每一個水平的學生設計相關的數學題,讓每個學生都盡可能地獲得成功,這樣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心理學案例研究表明,一個人自信心的建立和他自身做事成功的多少成正比關系,也就是說,一個人成功的次數越多,自信心就會越強。反之,如果一個人經常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挫折和困難,自信心就會受到打擊而逐漸削弱。數學學習是一個邏輯性較強的過程,如果單純地將枯燥的知識羅列在學生的面前,無疑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和理解難度,不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成功的喜悅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將邏輯性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自信心。對待不同階段的小學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可以多多引用童話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知識融入童話故事中,不斷豐富課堂氣氛,寓教于樂,面對高年級的學生要多引用學生生活中的實際情況來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建立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3.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和指引者,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針對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教學時不斷轉換多樣的教學形式,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圖文并茂,將邏輯性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化、具體化和形象化,最大程度地呈現教學內容,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不同的學生有其自身的成長背景和知識學習能力,而面對一個具有多種特性學生組成的班級,簡單傳統的知識模式和教學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在豐富教學形式的過程中不斷選擇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用當前不斷發展的多媒體信息技術,通過圖形、視頻、模型、PPT等方式將知識直觀的傳達給學生。此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個性特點,實行分組教學,將課堂的主動權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多多進行交流和討論,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和實踐。
4.科學評價以表揚激勵為主
評價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有利手段,但是傳統的評價模式一直是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作業完成情況,而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下課堂教學不僅僅只是向學生單純地傳授知識,更應該不斷培養學生的能力和自信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評價方式應該注意多樣化,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和表揚,能夠讓學生更大程度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評價,那么每個學生都會充分享受數學課堂,在課堂學習中暢所欲言,更好地發揮自身潛在的本能。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以肯定的眼神、溫暖的笑容、肯定的語言來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總結,滿足學生的自信心需求和成就感,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學會獨立自主地學習。
對于小學生而言,自信心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關乎學生日后的成長和發展,對學生一生的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無論是在體力、智力,還是綜合能力方面都具有基礎性的支持作用。所以,只有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下,因材施教,豐富教學形式,科學評價,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和自信心。
綜上,總而言之,在當前的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把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個性特征、學生的學習水平,逐步找到適合增強學生自信心的途徑,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于敏.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信心與創造性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21):122.
[2]遲立勛.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J].黑河教育,2017,(02):41.
[3]楊靜.淺議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J].品牌,2014,(08):237.
[4]韋格珍.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信心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08):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