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婭 黎明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改革與發展,以及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精準扶貧”在高職院校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能夠幫助家庭貧困學生逐漸擺脫物質與思想上的貧困。但是,如何提高“精準脫貧”的有效性,在不傷害貧困學生自尊心、增加其心理壓力的前提下幫助他們脫貧,成為高職院校在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首先對“精準扶貧”家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黨支部的力量對其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以供參考。
關鍵詞:“精準扶貧”?家庭貧困學生?學生黨支部?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1
引言
“精準扶貧”與“粗放扶貧”存在對立關系,指的是國家根據不同貧困區域環境、貧困農戶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詳細的扶貧方案,運用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進行精確識別、精確幫扶和精確管理的一種致貧、脫貧方式。在“精準扶貧”背景下對高職院校貧困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單單是有效解決他們的貧困問題,還在于他們未來的發展,給予他們重要的保障和支撐。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高職院校要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精準扶貧”家庭學生的教育重點,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借助學生黨支部保障“精準扶貧”工作順利落實和進行的同時,還能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價值。
一、“精準扶貧”家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自卑意識與失落感
由于高職院校“精準扶貧”的對象是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因經濟上的負擔、外界環境影響以及自身因素,極易產生自卑心理,在學習和生活等方面自我否定,缺少自信心。縱使他們努力學習,想通過成績和后續的工作來擺脫生活現狀,但是受成長、教育環境的影響,他們無法獲取豐富的知識,導致在學習上頻頻受阻,學習上的打擊,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失落感,進而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
2.敏感的內心與孤獨感
受貧困的影響,“精準扶貧”家庭的學生有著敏感的內心,再加上部分學生喜歡攀比、炫富,使得經濟困難的學生不愿與他們交流,喜歡獨來獨往,或者是與自己“同命相連”的同伴在一起溝通交流。另外,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感到自卑,常常流露出羨慕的神情,但卻不會主動與其他學生交流,害怕別人的嘲笑和冷眼相待,這種不自信的心理會讓他們產生許多負面情緒,如猜忌、嫉妒、郁悶等,不但不利于他們與同伴的交往,如此下去,也會阻礙其日后的工作。
3.挫敗感與焦慮
高職院校中的學生來五湖四海,他們的性格不同,出身不同,所處的家庭環境也不盡相同,部分學生家境殷實,花錢揮霍無度,而“精準扶貧”家庭學生則是要省吃儉用,考慮家中的開銷問題。這種貧富差距會讓貧困學生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出現諸多不良情緒,甚至有些貧困學生開始嫌棄自己的家庭,對父母產生厭煩感,等等。這些不良情緒和扭曲的心理,不但影響了“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對學生自身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二、“精準扶貧”背景下家庭貧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改變傳統觀念,加強人文關懷
要想提高“精準扶貧”的有效性,學生黨支部的輔導員老師對家庭貧困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就要改變傳統教育理念,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強人文關懷,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和愛護。當他們出現心理問題時,學生黨支部采用 “多幫一”的精準幫扶形式,并聘請有經驗的心理輔導老師共同參與,引導學生說出心中的困惑,還要耐心講解與疏導,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擺脫陰霾,朝向光明的道路不斷前進。要想真正幫助學生擺脫因貧困產生的心理問題,除了教師的幫助和關懷外,還需要全體學生共同努力,讓貧困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積極融入集體中,通過努力學習來實現自己的價值。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可以幫助貧困學生健全他們自己的品格與人格,使其端正學習思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2.對“精準扶貧”家庭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深入了解
受家庭因素的影響,“精準扶貧”家庭的學生比較內向,不愿與老師、同伴進行交流,袒露心聲,這對學校及教師的資助工作帶來了一定挑戰。基于此,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時,輔導員老師首先要考慮是學生的思想和心理,除了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外,還要與其私下談話,了解他們的思想與心理,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用自己的愛和真誠去感化他們。為避免“精準扶貧”家庭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不要出現“脫貧”“扶貧”等字眼,而是要尊重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工作。
3.營造互助、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對“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要尊重貧困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他們物質幫助,對其日常生活和學習也要進行嚴格要求,如建立班級管理制度、個人考評制度等等,通過這些嚴格的制度來鼓勵和激勵貧困學生持續向前,在提高他們學習能力的同時,還可以磨煉他們的意志,使其樹立學習及生活上的信心。為了讓貧困學生擺脫自卑心理,主動與班級中的其他學生溝通和交流,輔導員老師還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成立互助小組。讓黨員老師和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給予學困生學習上的幫助。而日常的交往禮儀和其他內容,貧困學生需要向優秀的學生學習,在這種氛圍下,不但可以擺脫貧困學生交往的恐懼和自卑心理,體現他們在班級中存在的價值,還可以建立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除此之外,對于學習成績優異、表現良好的貧困學生,教師要向學院提交相關材料,由學院進行大力宣傳,給予他們表揚和物質獎勵,特別是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學院還要給予他們“獎學金”作為獎勵和鼓勵,能夠有效幫助貧困學生解決生活壓力,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4.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提高貧困學生就業質量
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是保障學生的就業情況,為社會輸送一批批優秀的技能型人才,但隨著高職生源量的增加和社會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導致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在持續下降,而貧困學生又是就業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就業情況更加不容樂觀,不但無法實現脫貧,還會為“精準扶貧”家庭和社會增加經濟負擔。所以,高職院校在關注畢業生就業問題時,要將“精準扶貧”家庭貧困學生的就業問題視為重點,通過培訓和針對性指導等方式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辨別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使其應聘到自己理想的崗位,并在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價值。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精準扶貧”工作,不僅能夠幫助家庭貧困的學生解決經濟負擔,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要重視“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與實施,對貧困學生的家庭情況、自身的性格特點等內容進行深入了解,為避免出現虛假情況,學院還要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通過調查的方式確認貧困家庭的真實性。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黨支部輔導員老師對貧困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擺脫心中的自卑和恐懼感,樹立學習和擺脫貧困的信心,在提高“精準扶貧”工作質量的同時,還可以實現貧困學生的個性化及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江毅.基于“精準扶貧”背景下家庭貧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7,35(24):166-168.
[2]黃旭輝.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探因與心理脫貧[J].技術監督教育學刊,2016,26(01):125-126.
[3]劉貝貝,謝琰.“精準扶貧”背景下家庭貧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7,15(06):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