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
【摘 要】目的:結合內科護理管理的基本內容和形式,觀察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實際的臨床過程中是否具有良好的療效。方法:將我國國內某院60名內科護理人員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獲取他們在2016年到2017年整年的數據。選擇隨機數法作為基本的檢測方式,共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的是常規護理模式,而觀察組則是使用優質護理模式。結果:通過兩組的數據比較,我們發現優質護理管理具有較高的優勢,所有的綜合評分遠遠高于觀察組,最終的差異基本上符合統計學相關的原理要求;結論:從內科護理管理模式來看,觀察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整體的質量優于對照組。由此觀之,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具有較高的護理質量。
【關鍵詞】: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內科護理;應用效果
在護理過程中不能采取合適的護理方式,那么很容易導致患者加重病情,引發系列的醫患矛盾。所以,本文從2016年9月開始,經過一年的時間進行系統的調查,將60余名護理人員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在內科護理管理中,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 資料和方法
1.1 普通資料
采用隨機數法,將所有的護理人員分為兩類。在每一類護理人員中,按照30名的樣本數據進行設置。就所有的年齡結構來看,觀察組人員的年齡基本上在30歲上下。就性別比例而言,男性2名,女性28名。結合護理人員的教育程度,學歷為本科、大專、中專的人數依次為10名、13名、7名;至于對照組,護理人員的年齡和觀察組基本一致。就性別而言,男性的樣本數據為3名,其余27名為女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作為對照組中的關鍵護理模式,常規護理管理模式需要從一定的規章制度出發,結合相應的流程為患者提供更加舒適的服務。
1.2.2 觀察組
①對崗位職責進行細化。在實行優質護理管理模式時,要從實際的情況出發作為具體的工作依據。按照分層管理制度的基本內容,將責任落實到護理人員身上,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護理工作具有科學化和人性化的特征。
②改善目前的護理管理模式現狀,通過培訓和嚴格管理提升整體的效果,保證護理人員能夠在護理過程中具有高超的能力和水準。從患者的疾病特征出發,用嚴格完備的制度來約束護理人員的日常服務行為。
③對護理流程進行整體優化。護士長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開展護理學習工作,熟悉護理流程。等到患者入院以后,護理人員要以熱情飽滿的姿態接待患者,以溫柔大方的態度消除患者心中的疑慮。等到患者的入住手續辦理完成后,要及時告知患者醫院內部的規章制度和基本的環境狀況。
④對風險防范意識進行不斷地強化。在內科護理過程中,由于任務量較大,工作程序復雜,很容易引發系列的護理風險事件。因此要健全當前的風險管理小組職能,讓所有的護士能夠參與到日常的護理工作中。小組成員要定期召開風險評估會議,提出應急方案來解決一些不穩定性的因素。通過團隊內部的討論和協作,可以從源頭上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1.3 觀察指標
1.3.1 認知水平
結合自制量表的內容,客觀全面地對護理人員進行評價。結合優質護理管理模式的總體特征,從服務的環境、人員態度、護理行為和基礎知識等四個方面進行充分評估。得分和認知水平成正比關系。
1.3.2 護理質量
結合科學的護理質量量表,有效評估日常的護理質量。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層面的內容,它們依次是護理文書、患者日常護理、基礎性護理、病房護理,得分和護理質量呈正相關。
1.3.3 滿意度
以自制量表作為參考依據,評價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患者對其滿意度。滿分為100分,其中非常滿意應該≥90分。
1.4 統計方法
借助SPSS12.0統計學軟件,按照合理的步驟對數據進行分析計算。通過不同族別的內部比較,可以初步了解護理質量的具體狀況.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對比見下表。
2.2 滿意度對比
通過對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我們發現觀察組的效果遠遠優于對照組。
3 結論
從優質護理管理模式來看,要通過建立系統完備的三級護理模式來進行責任的劃分。讓護理人員在認清自身角色的同時,也能夠保證人力資源的高效配置。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管理程序要以人性化和科學化作為主要的特征,讓患者在優質化的服務過程中感受到護理的整體效果。綜合以上數據分析,我們應該選擇優質的護理管理模式作為內科護理管理的主要形式。一方面可以提升護理人員的認知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夠將優質的護理資源惠及更加廣泛的患者群體。
參考文獻
潘思名.臨床應用角度的護理管理模式與方法進展[J].現代管理,2017,7(02):42-46.
馬來玉.危機管理在眼科急危重癥護理工作中的應用與探討[J].護理學,2018,7(05):2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