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飛
摘要:近年來,我國農村地區的綜合發展情況日見成效,這與國家大力推動和政策傾斜是分不開的。而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問題,更是國家應該關注的重點。想要科學規范地管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就是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關鍵性舉措,必須全面梳理并把控農村集體資產的各方面細節問題,建立并完善一個完整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系。文章從概述農村集體資產的內涵出發,簡述了清產核資的主要實施方案,并討論了實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初步效果,以便為我國農村集體資產規范化管理事業提供一份助力。
關鍵詞: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資產管理
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近年來在我國農村范圍內開展的如火如荼,這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強大助力,也是提升廣大農民利益的關鍵點所在。由于我國農村集體資產總量規模龐大,對于大量的農村集體資產來說,閑置、流失或被侵占都是損害農民利益的表現,如果不能及時清查、合理利用,并進行歸屬性分配,就會讓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受損,同時失信于民。
一、簡述農村集體資產管理
(一)什么是農村集體資產
所謂農村集體資產,是指包含有自然資源資產、流動資產、長期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類型資產的鄉村全體成員集體所有資產,其中自然資源資產包含歸集體所有的山林、田地、水域等。而承載農村集體資產的實際形式就是鄉村集體經濟組織,例如像鄉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等。
受國家法律保護的農村集體資產歸屬權明晰,村級經濟組織集體資產歸其全體成員所有,組級或隊級的歸其全體成員所有,不得越級管轄或侵占,或者以任何名義巧立名目實施破壞或私吞,妨害廣大農民切身利益。
(二)農村集體資產的包括范圍
農村集體資產主要分為三類:資源性財產,即實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完善了“三權分置”的集體資產;盈利性資產,是指已經經過股份合作制改革,并同時辦理過土地確權的農村集體資產;非盈利性資產,是指一些經過經濟組織統一登記、統一運行管理和統一保護后的集體資產。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已經登記過,權屬集體所有的包括土地、森林、水域、荒原等在內的自然資源資產;權屬集體所有的現款、開戶名為集體經濟組織名稱的銀行存款等流動性集體資產;集體所有的牲畜、禽類、經濟林木和非經濟林木等集體資產;權屬集體經濟組織的水電交通等便民設施、或是醫療衛生教育體育等公益福利設施等集體資產;權屬集體經濟組織的企業、工廠、公司等以及相應收益與收益資產;集體經濟組織與其他經濟人、經濟組織或國家、外資等合作中,權屬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份額;他人贈與或投資方的注資已經權屬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權屬集體經濟組織的企業、工廠、公司等按條件申報通過并享受國家優惠政策所獲得的收益及純利潤;權屬集體經濟組織的發明專利、出版著作、專有商標等權利性資產;權屬集體經濟的股票債券;依法權屬集體經濟的其他類型資產。
(三)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
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作為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摸清了家底,對集體資產的所有權作出明確劃分,為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和創新集體經濟運行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石。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不僅是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不受損失的政府作為,也是對農村集體資產的創新管理思路。在農村的發展過程中,集體資產是實現農民增加自身利益和推進農村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清產核資來掌握集體經濟的實施運行情況,以后就能夠合理利用現有的經濟條件來使集體資產增值增效,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推進農村現代化改革。
二、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實施方案
(一)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對象與范圍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對象包括:鄉村管轄范圍內每一級的集體經濟組織。其中也含有代理管理職能的村委會、村小組以及其他管理村民組織,還有農村城市化后形成的行使同樣職能的社區居委會,還有權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企業、工廠、公司等。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范圍有:權屬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自然資源資產;經過股份所有制改革和土地確權的盈利性資產;經過經濟組織統一登記管理保護的非盈利性公益福利資產;重點是清查歸屬不明晰的自然資源資產和集體所有的營利性資產明細。
(二)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方法與步驟
由于農村集體資產覆蓋面較廣,包含內容較多,所以要做好清產核資的工作必須要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來進行制定和實施。
目前我國各地制定的常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方法步驟主要有以下幾點:前期準備工作,組建專項清產核資隊伍及核心人員,確立清產核資主要流程與措施,加強宣教;中期具體施行,完成清理查實產權、登記在冊、確定歸屬、資產估價與價值重估等工作,并建立健全當地清產核資的監督體系;后期總結工作,總結各項清產核資工作的落實情況,向上級各主管部門匯報工作并接受驗收,同時在集體資產監督管理系統中錄入清查結果數據。
(三)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內容與程序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主要工作內容有:清理查驗集體資產、評估集體資產與重新估計其價值、確定集體資產所有權歸屬、核驗集體資產、將產權登錄造冊和構建并完善集體資產管理制度等。
清理查驗集體資產,就是全面清查農村集體資產,相關工作人員要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清理查驗集體資產的總價值后進行登記填報。對于未登記或登記信息不準確的集體資產,要多次查驗核對后修正賬目;對資產手續不全或丟失的,要查清實際資產的額度,補全手續;對于他人或其他組織侵占的集體資產,要直接按規定讓其全額退賠。評估集體資產,就是要對權屬集體資產卻未進入集體經濟核算,或者無來源憑證等的集體資產進行評估,以保證集體資產的真實價值;重新估計集體資產價值,就是對實物與賬目登記差距較大的集體資產進行重新估值,以確保集體資產賬目的真實性。確定集體資產所有權歸屬,清查團隊要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統籌考慮歷史原因和現實狀況的原則,嚴格按照國家規章制度進行集體資產所有權確認歸屬,不能雜亂無章,隨意劃分。核驗集體資產,在完成前期的清理查驗、評估集體資產等工作后,需要再一次對集體資產進行審核和查驗賬面相關記錄,充分核對,以免出現紕漏。產權登記造冊,要對核查后的資產進行產權登記,建立起完整的農村集體資產登記檔案。最后,要構建并完善集體資產管理制度,要能夠及時采取有效方法來消除清產核資中產生的矛盾,要切實為農民利益著想,提高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效率,以便推進新農村建設。
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工作基本是按照“清查、登記、核實、公示、確認、建立臺賬、審核備案、匯總上報和納入平臺”等九個操作流程進行的,各地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制定流程具體實施內容,以免造成疏漏。
三、實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效果
(一)明確資產權屬,盤活集體資產
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清產核資使得集體資產的權屬關系更加明確清晰,對于不同層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來講,其集體資產的所有權將不受上級所控制,能夠確定歸屬為其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所有。在劃分產權歸屬時,也能夠按照集體資產形成的不同類型和不同實際情況來確認歸屬,以免發生不必要的爭端。將集體資產確權到鄉鎮、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這樣既能保障廣大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傷,也對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和雙層經營體制的穩定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進行債務核算,加強財務管理
農村集體財產還包括有農村集體經濟行為中產生的各種債權和債務,清產核資也要進行核算落實,還要制定相關措施集中處理集體資產的各種欠款。對于能夠償還債務的集體經濟組織應該一次性償還清各類欠款;償還能力欠缺的集體經濟組織可以制定相關計劃,通過貸款或其他途徑來按期還款;對于毫無償還能力的集體經濟組織可以組織雙方調解,達成一致后制定調解方案并實施。同時要對集體經濟資產里的債權賬目進行處理和核實,無法收回的死賬爛賬和外來經濟組織的掛賬必須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以免造成賬目出入情況不一致,出現漏洞。
(三)整頓農村經濟管理體系,防止集體資產流失
在清產核資的過程中會發現有大量集體資產的流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不到位。而采取對集體資產進行清產核資的方法,我們就能夠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保護好農民切身利益不受損。這里主要有幾個方面的成效:一是部分集體資產的處理得到了治理和合理規劃,例如荒地空地、林木果樹、水電線路等;二是一些有形的集體資產賬目與實物對不上,要么沒有實物卻有賬目,要么沒有賬目卻有實物,針對如此情況進行詳細登記;三是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對于一些集體資產流失或被破壞嚴重的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相應的教育性懲罰;四是對破壞或侵害集體資產等的違法行為進行上報并嚴肅處置。
(四)提升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水平
對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不僅管好利用好了權屬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也是構建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提升農村財務管理水平的體現。通過清產核資,不僅建立健全了農村集體資產核查體系,詳細登記了集體資產的使用情況,形成了集體資產增值考核制,同時也推進了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的建設步伐,實現了信息化和現代制度化管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通過建設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不僅能切實提高集體資產的管理水平的效率,也能夠鞏固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提升農村財務管理的專業性,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
從以上討論可以看出,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主要依靠清產核資作為基礎工作來開展,輔以運營管理、財務審計、評估資產和建設法律法規等幾個方面。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清理查驗集體資產、評估集體資產與重新估計其價值、確定集體資產所有權歸屬、核驗集體資產、將產權登錄造冊和構建并完善集體資產管理制度等六個方面,基本按照“清查、登記、核實、公示、確認、建立臺賬、審核備案、匯總上報和納入平臺”等九個操作流程施行。清產核資對農村集體資產而言能夠明確資產權屬,盤活集體資產;也能夠核算債權債務,提高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效率;還能夠構建并完善農村經濟管理體系建設;同時也能提升農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水平,促進我國農村經濟平穩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志秀,李增元.鄉村振興中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對社區治理的影響——基于山東省J縣A社區的實證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1):33-51.
[2]解孟妮.做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04):204+206.
[3]方桂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多重影響研究——來自北京市昌平區的實證調查[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9(01):5-19+206.
[4]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部就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展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J].吉林農業,2018(14):3-6.
[5]夏英,鐘桂荔,曲頌,郭君平.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做法、成效及推進對策[J].農業經濟問題,2018(04):36-42.
[6]陳華彬.“三變”視域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研究——內在機理、運行機制和實證分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31(11):50-58.
[7]方志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理論和模式選擇研究[J].科學發展,2017(04):80-92.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李集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