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麗坪
摘 ?要: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語作為全世界主要交流語言之一,是小學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培養學生英語語感,我國教育部將英語作為基礎課程,與語文、數學并列,旨在給孩子創建一個較為成熟的英語學習環境。詞匯作為組成英語語句的主要單位,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許多教師都會有意識地擴充學生詞匯量,其中,單元整體設計是最為常用的策略。對此,本文基于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探究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有效途徑,為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成效與教學效率,改善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現狀,探索小學英語課堂優化方式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詞匯
引言:
單元整體教學(Holistic teaching method)被國外廣泛應用于第二語言教學中,它強調一種單元與單元之間的整體性教學理念,將各種因素穿插在教學過程中,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美國語言學家Goodman嘗試英語教學分為語法、詞匯、音標等不同環節,他發現這種“分類”雖然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教學速度,然而卻降低了學生學習效率。
一、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現狀
在小學教育體系中,教材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然而許多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總會無意識地忽視單元教學目標之間的遞增性。例如在廣州版小學英語教學中,《Module 1 Greetings》作為一個總單元,其中《Unit 1 Hello !》《Unit 2 How are you?》兩個單元之間存在明顯的遞進關系,從簡單的問好“Hello!”到問安“How are you?”,再到具體約定性對話,不僅是雙方關系逐漸遞進的過程,也是學生逐漸深入學習的過程。然而在當前教學中,英語教師往往會將《Unit 1 Hello !》《Unit 2 How are you?》拆開,將每一節小單元作為一節課時的主要目標,并根據上課時間安排,將課時內容劃分為讀音、拼寫、對話三個環節,這一教學方法雖然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率,但卻沒有發揮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有效性[1]。
二、小學英語單元整體設計的教學策略
(一)緊貼單元內容,設計單元目標
單元整體設計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必須充分把握住課文與課文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的聯系,也意味著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有著深入的了解,能夠對課文進行重構。以廣州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module 1 Colours》單元中的“UNIT 1 ?I like red”和“UNIT 2 Lets colour it”為例,通過分析教材中的語言對話材料及關鍵單詞,教師可以直觀地看到本單元的關鍵詞是“colour”,在這一課時中,要求學生掌握不同顏色的名稱,即“red;blue;green;orange;yellow;pink;purple”以及相關的語法,如“It's red”。除此之外,教師通過深入挖掘教材,還能明顯發現“Look at ……”、“Let's ……”等句型,教師可以圍繞“colour”主題,運用一般現在時,最終引導學生學會用時態去表述一個物品的常態[2]。
(二)基于學生認知經驗,組織教學內容
在廣州市采用的小學英語教材中,絕大部分內容十分貼近小學生的認知思維,而教師開展的英語教學必然是基于小學生認知經驗開展的。以廣州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module 5 Clothes)》為例,在本單元《UNIT 9 Look at this T-shirt》一課中,學生首先接觸了兩種不同時態的運用,即“I like purple clothes”與“I wont take it”,因此,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時態的基本區別,讓學生有著基礎的“現在”與“等一下(將來)”的時態概念。而在《UNIT 10 Can I help you?》中,學生在學習“服裝”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始學習數字,雖然單詞、語法在課文中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的,但這種內容十分契合學生認知,使得他們能夠在具體情境中開展學習。同時,課文對話的內容也緊跟第一課時中的內容,能夠強化學生對于時態的印象,引導學生將單詞運用到對話中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各國學者對于單元整體教學法的研究愈發深入,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理念逐漸演變為現代所熟知的一種英語教學原則,即圍繞學生學習興趣、生活經驗等因素開展教學,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目的。
參考文獻:
[1]黃偉燕.小學英語單元整體設計的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2]沈雯晴.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背景下語境創設的實踐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