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英語作為學生高中教育階段知識學習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的文化理解、語言能力、學習品質等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但在當前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缺乏對學生實際學情的把握,創新課堂的形式和教授方法,進而導致學生在語言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不足。針對這一問題,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眾所周知,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課堂,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能力,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發展性。同時,高中作為學生教育成長階段的重要時期,打牢學生的語言基礎,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是學科教師發展的重點和方向,然而,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發展,過于注重對知識和技能的灌輸,導致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受限。因此,本文從課堂情景、閱讀問題、小組合作三個方面出發對此進行探究。
一、創設課堂情景,提高學生探究興趣
俗話說:環境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第二個老師”。良好的課堂環境,可以幫助學生更為積極、主動的去探索課堂知識,并以主觀化的能動心態展開學習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以直觀的畫面為引導,更易于學生對語言信息的理解和掌握,增強課堂的學習效能。因此,在英語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靈活創設課堂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把握學生的學習方向,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課堂目標。
例如:在“Food for thought”的教學中,考慮到這是關于不同國家的食物和食物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知識,為了激發學生對文本信息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對文本信息的閱讀質量,我利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創設引導場景和學習畫面,并將生活中的一些食物呈現給學生,如broccoli、Chinese cabbage、romaine lettuce、eggplant、beef、dumpling、yogurt、chicken等食物圖片,提高學生的課堂體驗和學習效果。學生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展示與情景引導,既能激發對文章閱讀的探索興趣,又能把握其課堂的學習目標,進而實現其主體發展的目的。
二、設置閱讀問題,增強學生理解能力
閱讀問題的設置,不僅能檢驗學生對英語文本信息的理解效果,還能鞏固學生對語言知識的學習基礎。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對閱讀問題的作答情況,進一步掌握學生的理解水平和學習問題,進而在下一步教學活動的實施中進行調整和優化,從而保證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因此,在英語課堂活動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靈活設置不同的閱讀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細致的深入研究,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達到有效設問的課堂效果。
例如:在“Lets celebrate”單元Understanding ideas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已通過略讀、精讀、合作討論的方式對本篇文章的故事內容、文化價值和整體思想等方面建立一個初步的認知,為了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深度,鞏固學生的閱讀基礎,我根據學生的學情發展,設置以下不同的問題內容:①Who may be most interested in the book 《letter from father Christmas》?②How is Tolkien described according to paragraph 2?③What spirit did we learn from letter from Father Christmas?④What kind of father do you think Tolkien is?通過對閱讀問題的靈活設計,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還能增強學生整體的閱讀能力。
三、開展小組合作,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在英語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因家庭環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個體難免存在差異化學情,這不僅影響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還使學生的內在心理產生厭學、抵觸等不良的問題。因此,在英語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個體變化,靈活調整課堂的學習形式,進而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學情需求,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從而促進其學生整體的發展。
例如:在“On the road”單元“Travel broadens the mind”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化現象,我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生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相互學習、合作理解的過程中,提高對文章信息的理解,打牢學生的學習基礎。同時,在小組成員的搭配上,我采取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方法,讓學生與小組之間保持積極的互動狀態和發展情況,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整體水平。此外,我還根據各組的學情發展,設置相應的閱讀問題,如Why was Lauren Bath determined to change from being a chef to a photographer?等問題,從而促進其整體語言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通過對課堂情景的創設、閱讀問題的設置、小組合作的開展,不僅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與加強,還使學生對語言的探究能力和理解效果得到提升,有助于打牢學生的學習基礎,實現其自我的發展目標。同時,從學生個體的學情出發,靈活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引導環節,把握學生的主體基礎和學習狀態,從而促進其綜合素養的發展。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希望廣大教師從學生的內在本質出發,不斷優化課堂細節、創新教學形式,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紅海.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策略[J].新課程(下),2017(8):30-30.
[2]曹寧.課改進程中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4):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