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有財
摘 ?要: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不良的家庭環境、應試教育機制的弊端、少數教師的師德缺失等因素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而鄉鎮中學對于德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對于中學生心理健康不夠關心,需要一些方法來幫助中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關鍵詞:德育工作;心理健康;中學生;人生觀
引言:
學校教育目標不僅是為了傳授學生知識技能,更是為學生培養和塑造人格。所謂“教育”,我聽過最好的解讀是“教書育人”。隨著國家對基礎教育的逐漸普及,有更多的孩子接受了更多更優質的教育。但是,對于中學生的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鄉鎮中學德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原因和成果
(一)必要性
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共有普通中學 2289 所,在校學生數 279.96萬人[1],460所高中學校,而每年的中學生有70萬余人。鄉鎮中學生在里面更是占了很大比重。由此可見,廣西鄉鎮中學生的數量之大,德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有效整合的必要性。
(二)原因
1.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增大了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難度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社會亂象的滋生,中學生接觸到很多不適合他們年齡的亂象。當他們看到很多不禮貌行為甚至是暴力行為等,他們很難去正確地認知這些行為,甚至會受其影響。對塑造學生自身人格會造成阻礙,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2.不良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影響了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鄉鎮中學里,很多學生的家長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雙雙外出打工。孩子們長期缺少父母的愛,即使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他們很好,但還是不夠了解孩子們內心的想法,也很難去知曉孩子們心里的一些問題,一些扭曲的苗頭。
3.應試教育體制的弊端,影響了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效
長期的應試教育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家長們掙錢有多難,就會告訴孩子要有多努力,其實這些也是在給孩子們施加壓力,唯分數論更是壓垮孩子們的天性。應試教育情況下,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推廣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孩子們更是無從了解到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4.少數教師的師德缺失,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產生消極影響
近年來,不乏一些教師不法事件爆出,打罵學生甚至對學生做出可恥行為。這些行為,對于孩子來說,是一輩子的陰影,嚴重傷害了孩子們的自尊心,甚至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建立,產生報復社會的傾向。這些缺失師德的行為,不僅抹黑了教師這個神圣的行業,更是助長了社會的不良風氣。
(三)成果
廣西鄉鎮早在前些年已經開展了大量的活動來推進當地德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建設。比如,“大力推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鄉鎮學校少年宮建設是鄉鎮中學生課外活動的重要場所。在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的支持下,廣西各鄉鎮大力創建少年宮,并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共辦中學生課外活動場所。據統計,從 2011 年開始至 2014 年,全區已建鄉村學校少年宮 372 所。(其中 2011年 68 所,2012 年 77 所,2013 年 81 所,2014 年 146 所),分布在全區 110 個縣(市、區)、372 個鄉(鎮)中小學校[2]。
二、鄉鎮中學的德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途徑
(一)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相結合
中學生和老師接觸的時間遠超過其他人,所以教師是一塊敲門磚,敲開中學生心里的大門。對教師進行培訓,甚至專門開一門相關的課程,請專門的老師進行授課,切實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質,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為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教師在德育中要結合學生特點尊重學生
每個學生生活的經歷不同,性格也不盡相同。雖然我們不能感同身受,但是我們需要在沒有完全了解事情之前,不要妄加猜測和評價。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德育的另一個啟示是,要加強德育工作的人性化管理,是真正站在尊重學生的角度上來為學生解決問題,可是更多的德育是用“我認為你應該”開頭,以一種高傲的姿態進行勸說,或許學生需要的是傾聽,是老師適時的一句“那你想過你要怎樣做嗎”是“你想聽聽我的故事嗎”。一種平等的姿態,一種聊天輕松的氛圍,沒有那么多的壓迫感,沒有“我和大家不一樣,我有病”的氣息,學生或許會更容易接受和改變。所以,教育中要吸取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去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做法,尊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通過引導,幫助他們形成更健全的人生觀和價值觀[3]。
(三)搭建有效平臺,提高學生抗挫能力
了解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不足與缺陷,為學生搭建一個有效的平臺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團體輔導、心理沙龍等;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個宣泄的平臺,學生可以盡情發聲,表達內心的聲音、想法。心理老師和輔導員教師也可以從中了解到更多學生的困惑,從而根據不同的問題制定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學生的問題。
(四)建立家校通平臺,建立層層聯系網絡,老師提醒家長重視孩子的變化
學生到學校上學,脫離了家長所能觸及、管理的范圍,很多家長并不了解學生的在學狀況,因此不能及時發現學生心理的異常[4]。更何況,有些時候,就是因為父母的關系,孩子內心受到了傷害,但是不少孩子已經學會了“悲不外露”,父母只是覺得孩子青春期,也不當回事。近年來,學生的抑郁率也在上升,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影響。所以,不僅是老師要第一時間了解學生情況,并將“苗頭學生”第一時間告知家長,叮囑家長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有問題及時溝通,家長也應該更加關注孩子的變化,及時和老師溝通、請教。
結束語: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5]。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重要,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的德育工作要吸收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優點和長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更有效地發揮德育工作的作用,促進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廣西統計年鑒:201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468.
[2]關于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的調研報告[Z].南寧:廣西壯族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2018(02):20.
[3]柯曉軍 王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有效結合.2017.02:012.
[4]俞國良.論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及其體系建設 [J]. 教育研究.2018:22-24.
[5]孫健.中共中央總書記來到北京大學考察時講話.201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