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俊芳 陳欣

摘? 要:蘇繡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首,以“精、細、雅、凈”的風格傳承和發展了兩千多年。蘇繡紋樣在中式女裝中既有直接應用又有創新應用。這一運用既能審視具有民族傳統特色的服裝設計風格,同時又充分體現蘇繡的設計和藝術價值,使之熠熠生輝。
關鍵詞:蘇州刺繡;紋樣;手工藝;中式女裝;運用
蘇繡作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內涵,其獨特的刺繡風格和鮮明的地域特色已經成為了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著裝款式越來越多元,但蘇繡紋樣在中國女裝中仍舊占據了一席之地,人們可以從蘇繡的紋樣中感受到來自古代東方文化的韻味。因其一行一線里都透露著雅致與自然,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所以蘇繡紋樣之于中式女裝,傳遞的是一種民族特質和江南的風貌文化,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
一、蘇州刺繡概述
我國的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西周的墓葬中就發現了刺繡的印痕,在敦煌藏經洞中發現了大批唐代的刺繡佛像、幔帳等[1]。而蘇繡便是從錦繡之鄉——江南吳縣起源的,其以針作畫,以繡傳情,歷經歷史變遷、文化積淀,孕育了細膩綿長的文化。女紅之巧,十指春風,江南女子把情思和智慧寄托于絲線之上,這才有了栩栩如生、光彩碩目的蘇繡。其雅逸格調傳于揚州,便有了揚繡,山水人物,意境深邃;傳于無錫,便有了錫繡,一脈相承,雙面精微……更有亂針繡源于蘇繡而青于蘇繡。正因如此,蘇繡才能與湘繡、粵繡、蜀繡統稱為中國“四大名繡”。
二、蘇州刺繡紋樣的藝術特色
密接其針,排比其線。蘇繡的美,美于平、齊、和、光、順、勻,能給人帶來高雅柔和的審美享受,而這也恰恰是其源遠流長、經久不衰的原因。“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狎昵之態”,此一句足以詮釋蘇繡技藝之高絕。
(一)紋樣豐富
蘇州刺繡是中國民間工藝文化中重要的藝術瑰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紋樣極為豐富多彩。傳統蘇繡主要有紋飾和繪畫兩大類題材。繪畫類題材主要是以著名畫家的書畫作品為畫稿,通過刺繡再現其筆墨效果[2]。簡而言之,其過程就是一次對藝術作品的再創造,使作品擁有了書畫作品雅致傳神之外的立體質感。一件優秀的蘇州刺繡作品,往往達到了繪畫所不能及的藝術效果,增強了原畫作的藝術感染力,使得刺繡與繪畫完美統一。繪畫類題材的蘇繡是珍貴的藝術品,它多了詩書、繪畫、題詞、押印等附加值,讓其更具收藏價值。相比較而言,紋飾類題材就顯得多而雜亂了些,它會展現吳地的鄉土人情、生活習慣,也會勾勒花蟲鳥獸、民間傳說。
(二)針法多樣
針法繁多而復雜是蘇繡的傳統特色之一,可以用“平光齊勻、和順細密”這8字概括。“平”指繡面平整;“齊”指圖案邊緣齊整;“細”指繡針細而繡線精;“密”指線跡緊密排列,不見針跡;“和”指配色適宜;“光”指光彩奪目,色澤鮮明;“順”指肌理順滑;“勻”指線條疏密相同分布均勻[3]。通過對并不相同的針法的嫻熟運用與合理組合,繡品在內部表現出不同的層次和空間,這樣便有了復雜多變的圖案和精巧細致的紋理,讓蘇繡擺脫了局限性,從而有更大更廣的發展空間。據統計,蘇繡的針法多達9類43種。繡面中物體的塑造與刻畫的不同取決于繡法的不同,比如活毛套的針法適用于繡制走獸,體現毛發的靈動感;散套針適用于繡制花瓣、樹葉,體現其漸變、過渡的效果;麟針法適用于繡制羽毛或魚鱗,體現紋路分明的藝術效果。
(三)色彩考究
蘇繡的色調頗為豐富多彩,粗略地分約有10多類,細分則有百余種。而這只是肉眼所見的畫面效果,事實上,蘇繡所用的絲線的顏色多達1000多種,而且為了使作品色澤和潤,每種色線又都有從深到淺的多個色級[4]。蘇繡在色彩運用上的考究不僅僅體現在色級的復雜,在對色彩的搭配上也有著極為嚴格的把控標準。正因如此,才會使得蘇繡紋樣色彩飽滿,畫面和諧;整體過渡自然,形象逼真,體現其秀麗奪目、惟妙惟肖的藝術特點。
(四)寓意深厚
蘇繡運用不同的刺繡手法,創造出不同的圖案,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一定的道德意蘊。例如喜鵲站立于梅花枝頭寓意“喜上眉梢”,蝙蝠、古錢寓意“福在眼前”,玉蘭、牡丹寓意“玉堂富貴”,金魚、玉蘭寓意“金玉滿堂”。另外還有“鴛鴦戲水”“松鶴延年”“鳳穿牡丹”“麒麟送子”“事事如意”“三陽開泰”“二龍戲珠”“如意菊花”“龍鳳呈祥”“萬年如意”等。由此可見,這些紋樣承載著地方的風俗文化、鄉土人情,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的期盼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蘇州刺繡紋樣在中式女裝中的運用分析
近些年來,隨著刺繡被大幅度地應用于日常服飾之中,人們也逐漸重視起了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在服飾產品上的附加價值。刺繡藝術作為傳統元素與現代服裝完美結合,賦予其新的生命內涵,成為我國甚至國際時尚界的設計手法[5]。
中式女裝的裁剪方式不同于西方服裝,一般采用平面型結構,是中國典型的傳統服飾樣式,通常以圖紋為主要的服裝裝飾,輔以盤口、系帶等。
(一)直接應用
1.部位
蘇州刺繡在很早的時候就作為裝飾手法應用于服飾品中,蘇繡紋樣在大多數時候是可以直接應用的。例如花鳥紋樣和動物紋樣可以直接應用于中式女裝的不同部位。一般來說,服裝的衣領、袖口位置,下擺位置等都是將紋樣運用于服裝上的比較常見的位置。圖1中肩部、褲口的刺繡設計相互呼應,使服裝整體有了視覺亮點的同時增添了幾分靈動。圖2中紋樣應用于下擺一側,而側面屬于服裝的承前轉后的特殊位置,紋樣應用于此不僅增添服裝的意趣,而且使服裝整體的體積感更加飽滿。將刺繡紋樣運用于袖口,下擺等地,因以上位置多為經常摩擦之處,加以綴繡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強服裝的耐久度[6]。
2.色彩
蘇繡色調豐富多彩。若將色彩鮮明、過渡柔和的蘇繡紋樣直接運用于服裝上,使得整體服裝和諧秀美,從欣賞者的視覺感官看,其富有直觀性和生動性。圖3中,將紋樣運用于胸前、胯部、腰部等部位,此時作為裝飾的刺繡紋樣不僅突出了女性的優雅知性,而且紋樣色彩與服飾的色彩相輔相成,尤其是袖口處刺繡紋樣打破了黑色絲絨面料所帶來的沉悶感,芊芊淑女,旗袍著身,花影搖曳,曼妙多姿,透出的是江南女子骨子里的賢淑、典雅和溫柔。
3.針法
刺繡對于不同的紋樣所采用的繡法也各不相同。如果保持紋樣的原有針法,將其應用到服裝上,不僅可以使紋樣表現效果不變,而且多樣化、復雜的工藝也使服裝層次感和空間感加強。這時繡線給服飾帶來的立體感與服裝面料肌理產生質感上的鮮明對比,使其服裝效果更加絢麗多姿。紋樣的針法越精深,其服裝越為精致。
(二)創新應用
1.材料創新
(1)材質創新
蘇繡多用真絲制成,雖然繡線的高密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面料的厚度和結實程度,延長了使用壽命,但也極易抽絲、起毛,長期穿著就會有一個個細小的毛線頭,影響美觀且不好去除。所以,為了蘇繡的發展,我們運用蘇繡時,不僅要考慮到紋樣,還要考慮到真絲的可代替材料,使蘇繡能更好地運用和傳承,來適應這個市場。
(2)與其他材料結合
在中國的傳統刺繡體系中,多是平面刺繡和立體刺繡。縱觀諸多高級定制服裝,法式刺繡常常被運用其中。中式刺繡追求光滑與平整,法式刺繡則講究凹凸的立體感。前者更適宜表現逼真的花鳥魚蟲,后者更善于講訴更為抽象的精神和情緒。考慮到人們不斷提升的審美要求,技術和文化的融合勢在必行,而亮片、珍珠、緞帶、寶石等這些材料組合的圖案立體感強,造型更加多變,把其融入蘇繡,不失為一個創新的方案。新材料的運用,將結合2D的傳統刺繡和3D的立體刺繡,使服裝的立體感和肌理感有一個明顯的提高,增加趣味性的同時也有了互動感。圖4就是大面積的傳統刺繡工藝,珠子、亮片等局部點綴于裙擺處,完美地展現出服裝的精美與時尚。同時運用刺繡紋樣搭配層疊錯落的薄紗,展現出了一種特別的浪漫風情。
2.工藝創新
從刺繡工藝角度來說,傳統手工藝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了,我們急切需要新的工藝,甚至新的生產力,用機械代替人工來做到大批量生產,蘇繡與科技相結合,紋樣與立體裁剪相輔相成,便可見蘇繡的新生。
數碼印染是計算機快速發展帶動下產生的新技術,逐漸在紡織業得到廣泛的應用與發展。我們可以將刺繡紋樣的手工技藝與數碼印染工藝相結合。這樣,紋樣展現的效果更為逼真,同時色彩與層次也將更加豐富,給人以全新的視覺享受。
3.紋樣創新
(1)題材創新
刺繡紋樣的選擇不應局限于現有的蘇繡紋樣,而應將現代時尚元素與刺繡紋樣相結合,提高服裝的時尚感。在設計上可以以吉祥紋樣和傳統色彩為切入點,進一步把現代人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緊密結合在一起,而重新設計的紋樣不能只是簡單的復制。魚蟲鳥獸已經滿足不了現在藝術的多樣性了,在這個充斥著動畫形象、新中式美學、亞文化的時代,現代元素才能更好地表現潮流和時代感。
(2)結構重組
好的布局構思是一件中式女裝服裝的靈魂所在,每件中式女裝總有獨屬于自身的適合的刺繡紋樣。有時單獨看圖案會覺得很完美,但是搭配之后就會破壞主題和風格。所以,一件服裝被廣大消費者接受從而成功開拓市場的關鍵是作為裝飾的刺繡紋樣與服裝形成相互襯托、協調。
在中國古代,傳統的服飾紋樣講究對稱之美,很少有不對稱的紋樣出現。而如今不同了,大多數年輕人都講究個性和設計,審美文化也更具包容性,只要剪裁和比例到位了,不對稱的設計也可以很美。而傳統服裝的對稱性將不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作為現代服裝設計師,在服裝設計中加入蘇繡紋樣,可以根據設計要求打破對稱的構圖,在不同的服裝位置重新設計,從而體現裝飾圖案的靈活性和生動性。
圖5中,傳統工筆繪畫融合壁畫著色技巧,在薄紗上進行圖案塊面式表達,將簡單的清荷刺繡紋樣通過打破對稱的紋樣構圖形式裝飾于服裝上,加之其精致細膩的繡工,使得服裝給人一種清秀疏雅的感覺。此時刺繡紋樣成為了整個服裝聚集視線的審美中心。紋樣運用于這件服裝面料上時,其絲線的光澤與薄紗面料的光澤相互呼應、相互映襯,多變的光澤閃爍著江南女子的秀美,不對稱的蘇繡紋樣為女裝圖案設計展現了更多可能。
4.色彩創新
刺繡紋樣色彩有著鮮艷和素雅柔和兩種色調,不管是有著鮮明對比的紅綠撞色還是淡雅的漸進之色,如果在將其運用于服裝時,利用好色彩純度、飽和度、明度,服裝將會展現別樣美感。我們可以將精致的刺繡紋樣適當地裝飾在服裝衣領、袖口、肩部等局部地方,使原本普通、安靜的服裝變得活躍而靈動起來。將素雅清新的紋樣應用鮮艷色彩加以局部點綴,經過再造處理后的紋樣,色彩搭配效果會更加靈巧有趣。
四、結語
傳統的蘇繡紋樣運用不僅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個性化追求,同時也保護了蘇繡這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創新型的蘇繡紋樣運用則是以保護傳統工藝為前提開拓多元化的發展方向,使得服裝在視覺上變得更加多樣化,充滿新穎感。在諸多傳承技藝面臨遺失的今天,我們需要將目光聚焦于此,通過蘇州刺繡紋樣在中式女裝中的運用去傳承和革新蘇繡技藝。
參考文獻:
[1]肖晨.文物化新,方成文化,蘇繡創新,能生萬象-中外專家放談蘇繡創新[J].蘇南科技開發,2004(11):7-8.
[2]鄭蓉蓉,王欣.傳統蘇繡藝術特色研究[J].現代絲綢科學與技術,2016(6):223-226.
[3]王式竹.蘇繡的藝術特色及其在服裝上的應用[J].廣西輕工業,2010(11):87-88.
[4]張曉穎.蘇繡藝術特點淺析[J].東南文化,2000(5):77-79
[5]魏玉龍.傳統刺繡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創新運用[J].毛紡科技,2014(7):29-32.
[6]陶然.傳統刺繡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創新運用[J].大眾文藝,2018(7):134-135.
作者簡介:彭俊芳,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通訊作者:陳欣,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