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介紹了雞大腸桿菌病、壞死性腸炎、球蟲病等消化道疾病的臨床表現、發病原因、鑒別診斷方法和治療措施,旨在降低發病率,保證養殖安全。
關鍵詞:雞;消化道疾病;大腸桿菌病;壞死性腸炎;球蟲病;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31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08-0028-02
雞消化道疾病是一種常發病和高發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腹部下垂、嘔吐、腹瀉、體重顯著下降、生長發育不良、精神萎靡不振。大部分消化道疾病與養殖場的養殖管理、衛生環境、個體免疫能力、營養失調、養殖密度過大有關。另外某些致病原侵入機體中會產生大量的毒素,造成機體出現嚴重的中毒反應,給雞的正常生長發育帶來較大影響,甚至會引發死亡。
隨著雞養殖產業不斷向前發展,養殖規模擴大的同時,消化道疾病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造成的危害日趨嚴重。為了更好的防控雞消化道疾病的發生流行,需要掌握養殖場的疾病流行特點,并作出精確有效的診斷,然后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防控,才能保證治療方案的有效性,降低發病率,保證養殖安全。
1 ?雞大腸桿菌病
雞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引發的一種傳染性疾病,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節發病率最高,主要侵害2周齡以下的雛雞,是一種常見的地方流行病。病原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可視黏膜等途徑侵染,初期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敗血癥、腸道疾病、生殖器官疾病。年齡越小的雞感染大腸桿菌后所表現出來的癥狀越嚴重大,多呈現敗血癥發病經過,表現為萎靡不振,采食量下降,出現嚴重的腹瀉癥狀,排出的糞便呈黃綠色,患病雞身體逐漸脫水,消瘦,雙腳干癟,最終衰竭而死。病理學解剖發現嚴重的纖維素性氣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產蛋階段的雞受到大腸桿菌侵染之后,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逐漸下降,并出現腹瀉癥狀,產蛋率顯著下降,肛門周圍的羽毛被糞便污染。發病后期腹部下垂,腹部水腫,身體逐漸衰竭。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卵黃性腹膜炎、卵巢炎、輸卵管炎、卵巢囊腫,病死雞還會出現肝周炎、心包炎等敗血癥。
2 ?雞壞死性腸炎
雞壞死性腸炎也是一種細菌性傳染性疾病,通常情況下是由A型和C型的魏氏梭菌感染引發的一種傳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其中以夏季發病率最高,多發生在2~5周齡的雛雞,發病率在5%~50%,以雞的腸黏膜壞死為主要病理特征[1]。臨床上患病雞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下降,腹瀉,排出暗黑色糞便,糞便中夾雜較多血液,慢性發病雞逐漸消瘦,足部有大量出血點和壞死病灶,有時還會看到壞疽性皮炎,最后衰竭死亡。病理變化主要集中在腸道,尤其是空腸和回腸病變最為常見,腸管嚴重擴張,腸道中充滿氣體,腸道內充滿了泡沫狀的棕褐色液體,腸壁變脆,外觀呈半透明狀,腸黏膜出現壞死。發病嚴重時還能看到因腸壁穿孔引發的腹膜炎,肝臟明顯腫大,充血,腎臟腫大,質地變脆,外觀呈紅褐色。
3 ?雞球蟲病
雞球蟲病是艾美爾屬球蟲寄生在雞小腸或盲腸中所引發的一種消化道疾病,成蟲在腸道中繁殖,會造成腸道組織嚴重損傷出血,甚至會引發大批量的雞死亡。任何年齡和品種的雞均對球蟲具有易感性,其中對雛雞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多發生在溫暖潮濕的春夏季節。養殖密度過大、養殖環境惡劣、缺乏維生素、各種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均會誘發該病的發生流行。臨床上患病雞主要表現為采食量逐漸下降[2],羽毛雜亂,雙翅下垂,腹瀉,排出水樣腹瀉物,并夾雜較多血液。患病雞擁擠在一起取暖,雞冠蒼白,身體逐漸消瘦,貧血,后期體溫下降,癱瘓衰竭而死。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盲腸嚴重腫大,腸道充滿血液。病死雞的小腸管顯著增粗,腸壁黏膜上有較多出血點和灰白色的壞死點,腸道中充滿帶有血樣的內容物。
4 ?防治措施
4.1 ?治療
引起雞消化道疾病的原因十分復雜,致病原種類多種多樣。在對消化道疾病進行治療前,首先應該明確具體的致病原、感染情況,然后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診斷,確保治療的科學性、合理性。采集典型的病料組織進行嚴格的實驗室診斷,確診致病原后再采用針對性措施進行治療。大腸桿菌和魏氏梭菌屬于不同類型的致病原,采集病料后將其粉碎處理,分別接種到血液瓊脂培養基、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結合致病菌菌落形態,判定致病菌的類型。同時采集病死雞的腸道內容物進行涂片,發現球蟲卵囊,由此可以判定細菌感染和球蟲感染。通常情況下,治療大腸桿菌病引發的消化道疾病一般選擇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四環素、土霉素進行治療,治療魏氏梭菌感染引發的疾病,選擇磺胺藥物進行治療,首次用藥加倍能縮短治療周期,提高治療效果。有條件的養殖場應該在分離致病原的基礎上篩選出敏感抗生素對癥治療。球蟲感染引發的消化道疾病,可以選擇抗球蟲類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但應做到輪換使用藥物,避免產生耐藥性。
4.2 ?預防
首先,應加強重點傳染性疾病的疫苗免疫接種,在嚴格落實春秋兩季重特大傳染性疾病疫苗免疫接種的基礎上,應結合養殖場消化道疾病的流行特點和發病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免疫程序,指導養殖戶定期對雞群進行疫苗免疫接種,保證雞群的抗體水平達標[3],這樣能在短時間內構建一支整體抗病能力較強、健康程度和整齊程度較高的優勢種群;其次,做到科學合理的搭配飼料,禁止向雞群投喂發霉變質的飼料和被致病原污染的飼料,在整個養殖管理過程中一定要堅持清潔衛生的原則,向雞群提供清潔安全的飲用水,確保飲用水符合畜禽養殖標準,維持雞群的消化道功能正常,減少消化道疾病的發生率;再次,控制合理的養殖環境,定期開展圈舍清潔和衛生消毒,確保整個養殖環境干燥整潔、無菌、空氣質量良好、溫度濕度適宜。定期開展驅蟲工作,控制養殖場蚊蟲鼠害的數量,減少致病菌傳播流行的幾率,加強雞群日常監管,及時發現早期患病雞,并進行封鎖隔離,及時無害化處理病死雞,控制病原的進一步傳播蔓延,保證養殖安全。另外還應輪換交替的使用消毒劑,避免長時間使用單一的消毒劑。圈舍內部環境每周消毒2~3次,外部環境每個月消毒1~2次,進入疫病流行高發期,要增加消毒頻率。
5 ?小結
雞消化道疾病是雞養殖過程中的一種常發病和高發病,該病發生流行的原因十分復雜,在具體診斷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的流行情況和臨床癥狀進行調查和初步診斷。有條件的養殖場還需要進行嚴格的實驗室診斷,明確具體的致病原,并在此基礎上構建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以此來提高治療效果,降低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荊榮坤,張安幫,姜彩霞.雞大腸桿菌病綜合防治技術[J].畜牧業環境,2020(1):85.
[2] 楊美榮,劉志剛.淺談雞消化道疾病的綜合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7(17):69.
[3] 吳小平.雞消化道疾病的科學防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7(10):91.
收稿日期:2020-06-10
作者簡介:郭玉芬(1978-),女,廣東增城人,助理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電子信箱)548541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