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鈺
摘?要:詩歌鑒賞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具有提高學生學科素養與人文素養的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隨著素質教育與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審美教育受到了社會的空前關注,詩歌鑒賞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與主要途徑,需要教師結合高考背景,加強對詩歌鑒賞教學策略的研究,提升高中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與審美能力?;诖?,文章主要圍繞著高中語文詩歌鑒賞題型分析及教學策略展開相關研究,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歌鑒;題型分析;教學策略
一、了解詩歌特點,掌握大致方向
鑒賞詩歌的前提是抓住詩歌整體的特點,高中語文的詩歌內容主要包括羈旅思鄉詩、托物言志詩、詠史懷古詩、邊塞征戰詩等。抓住了詩歌的類型特點,分析起來就能掌握大致的方向,盡管有些詞匯或者句子難以理解,但思考的方向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就避免了跑題等情況的出現。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特點,下面筆者介紹一些典型事例。首先是托物言志詩,一般來說古人在創作詠物詩時,詠物的對象自身都有一定特點,梅花通常象征著傲骨,常被詩人用來自喻,來表達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頑強不屈的品性。竹子常被詩人喻為賢才,詩歌中的“竹”一般都是表達正直不屈的品性。菊花是不趨炎附勢的典例,表達了詩人生性淡泊,是隱者的主要象征。詠物詩的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例如“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一句,不僅描繪了梅花的特點,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的高尚情操以及淡泊名利的性格。邊塞征戰詩的特點往往是表現詩人的愛國情感以及為國建功立業的決心;詠史懷古詩的特點主要是以歷史人物為題材,借以抒發詩人的情懷,或諷刺時事,或寄托希望,從而表現作者的反思,蘊涵了深沉的憂患意識,主要代表人物有劉禹錫、杜牧、蘇軾等。
二、分析經典題型,歸納考試重點
《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說明》對于詩歌的鑒賞的要求是:一要能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二要能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一些觀點態度。鑒賞的要求一般涉及詩歌作品的形象、語言和思想內容方面。教師要在復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考綱要求,掌握出題類型。詩歌鑒賞的出題類型比較集中在一些人物形象分析、意象的的分析、情感主旨類的提煉、語言表達技巧類的分析,考査的重點集中在煉字、情感、內容和手法四大方面。大部分考試題目都直接考查了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v觀近年來詩歌的考查特點,高中語文的詩歌鑒賞題型比較復雜,意蘊深刻,不易分析,考驗的是學生的日積月累的語文素養。針對這樣的教學難點,教師可以采取分析主要詩歌題型,歸納考試重點內容的方法,來提高詩歌鑒賞答題正確率。教師在研究考試“怎樣考”時,首先要從往年的詩歌鑒賞題型的范圍入手,大體歸納出主要考點,然后根據各類考點的主要內容進行合理的教學安排,最好是專門安排一節詩歌鑒賞課。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結合近十年甚至更久的高考詩歌鑒賞題,深入分析高考詩歌鑒賞題的出題方向,幫助學生建立更加全面的詩歌賞析練習策略,有針對性地進行查漏補缺,從應試答題技巧入手,有效提高學生的短期鑒賞能力。其次是考察詩歌中的某些關鍵詞,分析詩人的情感,賞析某些意味深長的句子,考察詩歌的大體布局等。在進行詩歌教學時一定要有針對性,要從命題人的角度出發,分析題目的設題技巧,了解命題人的出題內涵,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
三、體會詩歌意境,升華詩歌情感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是一門語言類學科,且詩歌鑒賞更加注重對學生語言表達和分析能力的考察。詩歌鑒賞題型中,往往需要學生對意象進行分析,只有正確且合理地將意象分析出來,才能更好地把握意境,體悟詩人的情感。意象作為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詩歌的中心思想緊密相關,是詩歌中滲透詩人個人情感的客觀事物,體現在詩歌中的每一處情景中,是構成意境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高中學生在賞析詩歌之前,需要先提煉意象,然后分析具體意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正確體會詩歌意境,升華詩歌感情,正確把握詩歌中出現的時間、地點、人物等。比如,在分析《登高》的意境意象時,需要先找出詩歌中的關鍵句或字詞,如“風急天高猿嘯哀”、“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這些蕭瑟的景物以及深遠的意境,無一不在訴說著詩人心中的悲涼凄苦之情,體現出了詩人壯志難酬的不滿與心酸。學生通過分析詩歌的意象,不僅可以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情感,還能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詩歌鑒賞題的正確率,提高語文學科的成績。
四、反復誦讀體悟,創建良好的詩歌鑒賞氛圍
詩歌誦讀對提升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誦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還是詩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通過誦讀文本,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屬于自身的個性感悟。在實際誦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加強范讀的重視,以精彩的范讀帶領學生領會詩歌中的美感,進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其次,誦讀應采用多樣的形式進行,例如可采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名人名家的誦讀視頻,又或是要求學生在家長的輔助下,將自己的誦讀過程制成視頻,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接下來,還可舉行競賽或是游戲,實現的誦讀教學的多樣化開展。最后,除了要進行教材中詩歌的誦讀外,教師還可鼓勵學生誦讀一些課外的詩歌篇目,但前提需要依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適量增加,要求學生利用早讀或是課余時間來進行,潛移默化,創建一個鑒賞詩歌、熱愛誦讀的良好氛圍。
五、加強反思,不斷完善詩歌鑒賞教學體系
縱觀當前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現狀,不容否認的是,我們取得的教學成效并不理想,學生在高考試題中并沒有取得較好的鑒賞得分,因此必須進行高中語文鑒賞教學的反思。重視教學反思,是提升語文詩歌鑒賞效率的重要途徑,因為只有通過反思,教師才能從自己的詩歌鑒賞教學中發現問題,進而通過不斷探索與創新,實現問題的有效解決,并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參考文獻:
[1]胡宗妮.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策略之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37-38.
[2]張蓉芳.解析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策略[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9):27+29.
[3]俞永飛.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5(3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