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要:德育工作不單是領導的工作,更是普通教師的責任。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花功夫去研究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和拓展德育教育,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并在語言教學中達到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PEP版英語教材;德育;教學
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情感、傳播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工具。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也流露了自己的情感、態度和認識。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工作的頭等大事,思想品德素質在人的素養結構中是靈魂,居于首位。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把知識傳授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載體,確保德育首位。那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呢?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言傳身教,影響學生
課程育人在研究寓德于教的探討中,特別重視將學生性格和意志的培養滲透在教學中。教師是課堂德育的實施者,這就要求教師做到先為范,后為師。教師的世界觀、情感、品行及教態,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首要的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響學生,以愛激發學生的情感世界。
二、課程育人,教導學生
1.寓核心價值觀教育于字里行間
整套小學英語教材在介紹英語國家文化的同時,沒有忽略中華文化,以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與熱愛,養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態。PEP版五年級下冊Unit4?What can you do ?介紹興趣活動中,既安排了sing English songs這樣的洋派才藝,又有do kung fu,play the pipa這樣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粹項目。
2.寓禮儀教育教育于教材學習中
教材中“Hello! ”“Hi !”“Good morning !”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Can I help you ? ”“Lets go together ! ”教育學生團結友愛、互幫互助;“Lets clean the classroom .”“I often help my mother do the housework.”教育學生愛學習、愛勞動……教師在備課時,要仔細分析教材、深挖教材,敏銳捕捉這些德育因素,把知識性和思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把他們納入教學目的,有意識地融入教學過程中。
3.寓意志培養于英語教學中
在平時與學生的接觸中,了解到學生中普遍有一種怕苦怕累的情緒,覺得自己一天到晚在學習,一年到頭是學習,好像自己是天下最辛苦的人。考慮到學生的思想實際,上課時有意向學生提問:“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year?”學生答:“There are 365 days .”又問“How many days do you go to school?”學生一下子回答不上來了。可以趁勢引導學生算一筆帳,請他們說出一年中所有的假日,用英文一一在黑板上列出New Years Day(1),May Day(3),National Day(7),Spring Festival(3),weekend(2×52=104),summer holiday(50),winter holiday(20),圍繞這個列式,進行教學活動。學生不僅學習了節日的名稱,而且興趣盎然,思維活躍。接著再:問How many days do you go to school in a year?學生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這時教師就感慨地說:How happy you are ! 此時不需多言,學生明白了他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要珍惜光陰,努力學習。
4.寓理想信念教育于課堂學習中
理想信念教育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直接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全局性問題。PEP版六年級上冊Unit 5 What does he do ? A部分中學習各種職業,啟發學生向科學家、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學習,學習他們愛觀察、愛思考、愛提問、愛實驗、愛發明,為人類謀福利的高尚思想行為。
5.寓養成教育于英語教學中
《小學德育綱要》指出,德育“要能起到促使學生養成文明行為習慣目的”。教師要結合不同話題教學內容靈活地聯系學生實際,對其進行良好的學習、生活、勞動鍛煉習慣教育。PEP版五年級下冊Unit 1 My day在談論sports體育活動中,就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不怕困難,堅持鍛煉。
三、文化育人,熏陶學生
在這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名言警句、諺語等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搜集,比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活到老,學到老)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讓他們選擇喜歡的寫在筆記本或書本的扉頁上,用這些前人智慧的結晶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四、實踐育人,知情意行相結合
在教學六年級上冊Unit 3 My weekend plan時,討論:“What do you do on Sundays?”當同學們在興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談論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時間時,教師要求同學注意聽別人發言,還要引導學生什么是合理安排時間,從而懂得珍惜時間。這時知識的講授、學生的交際練習,實際上成為德育滲透的載體。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達到了教育、教學融于一體的教學效果,才能使學生達到Learning to know- Learning to do-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Learning to be的目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讓我們為孩子們創設一個真、善、美的情感空間,使他們在語言學習的同時把握情感品質的內化力量,讓他們在語言的天空中感受純正的自我本色吧!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委員會《小學德育綱要》(試行)360百科網2008年第2頁
[2].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