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宇
摘?要:新課程改革實施的教育理念是要保證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培養,雖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會建立相關的德育學科來開展教學,但是就目前的教育狀況來看,德育水平還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德育對學生以后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樹立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單一設置德育教育學科無法使學生掌握其中的精髓,所以可以將德育滲透到各個學科教學過程中,如將德育貫穿到初中歷史教學中,令歷史知識和德育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實現德育品質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歷史;德育教育研究;教學研究
一、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教師只有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才能保證學生對歷史事件有更好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礎上滲入德育。興趣作為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能夠幫助他們更好、更深入地探索知識。但由于歷史學科知識較煩瑣,前后連接性較強,不僅需要學生在課上全身心投入,還需要學生在課后對知識點進行記憶,難度較高。如果學生不了解歷史事跡,課堂上的德育質量就會降低。所以,教師要采取措施,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通過講述歷史英雄人物的事跡和品質,提升德育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最可愛的人”時,教師可以課前搜尋一些有關抗美援朝的紀錄片,在課上進行播放。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夠更直觀地體會到戰爭時期的艱辛,以及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質,從而更加容易記住知識,并學習前輩的優秀品質,真正做到在歷史學習中滲透德育知識,提高道德水平。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確保學生在課上集中注意力,提高德育質量。例如,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形式,將知識內容通過框架形式呈現出來,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還可以將原來枯燥乏味的知識,通過圖片和視頻等方式進行講解,使內容更直觀,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蛘呓處煵捎帽硌莸姆绞?,選擇某一段歷史事跡,讓學生分小組合作進行表演。學生通過前期的準備,揣摩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及表演過程中的人物體驗,能更加深刻地了解人物的情懷和品質。
三、體會革命精神,從中得出感悟
時代的變遷,朝代的更替,歷史上的每一次變動都體現了事物發展的結果,都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都象征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在歷史的潮流中,任何事物都在發展,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會為人的意愿所變動。所以,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帶著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要在分析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總結經驗,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師可以利用歷史中的典型事物,讓學生領略到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如處于封建時期的中國在列強的入侵下仍然固步自封,不接受先進思想,不發展新興技術,最終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而在當時惡劣的社會環境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不懼艱難、不畏困難,始終堅持共產主義信念,堅持革命斗爭精神,最終解放了全中國,帶領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通過對書本上知識的學習,以及自身對現在生活的體會,學生能夠很直接地感受到先輩們前赴后繼、不顧生死、不畏艱難的優良品質,從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通過對這些革命英雄人物的講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持之以恒、不懼艱險的品質,更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不向困難低頭、不被環境的壓力所擊垮的精神,使其努力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的接班人。
四、開展研究性學習
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法,研究性學習可以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內進行發展。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包括上網查閱資料、走訪咨詢、實地考察等,再結合自己的課題和研究內容進行知識的匯總,最終得到答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能力。在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我心目中的英雄”的課題,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對自己的答案進行補充。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對某一歷史人物進行深入的研究,這樣才能深入了解他們的品質,加深對歷史人物的記憶,從而被他們的品質影響,在生活中變得更加積極弘揚社會的正能量。同時,教師可以單獨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發揮,分享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非常關鍵,這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需要。所以,教師應該將德育滲入各學科教學過程中,而歷史學科尤為重要。將歷史課本中的歷史真實事件和人物作為素材,不僅能夠完成教學任務,還能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同時,在歷史學科中滲透德育較為直觀,對學生來說也比較容易理解。所以,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對事件進行客觀評價,為學生德育提供正確的觀念。
參考文獻:
[1]高明華.論述初中歷史教學德育滲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52.
[2]韓鈺鈴.解析初中歷史教學德育滲透研究[J].營銷界,2018(1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