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實踐
摘?要:線上教學開拓了教師的視野,提高了教師的信息化水平,解決了師生遠距離的困難。借力“網絡+”,讓師生心連心,為戰疫奉獻智慧和力量,我們可以提升教學自信,提高心理感受力,提高心理領悟力,增強師生互動,做好心理科普,提高心理耐受力。
關鍵詞:借力“網絡+”;心理戰疫;線上教學;線上家訪;線上德育
身處網絡教學的主播、“粉絲”、網絡巡查員、心理輔導員等各種角色紛紛登場,老師們在網絡教學的各個端口游弋、沖浪、找尋自己的人生坐標,定位自己的人生價值。
心理健康老師緊緊把握疫情動態,領會抗疫精神,參悟戰疫技法,口吐良語真言,助力心理戰疫。下面我就如何開展線上輔導談一些自己的收獲,以饗讀者。
一、借力“網絡+指南”,提升教學自信
疫情發生以來,國家衛建委等相繼出臺、出版了心理防護指南、手冊,各公眾號也相繼推出了一些推文、小貼士。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冠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編寫了《健康教育手冊》和《心理健康指導手冊》;國家網絡云平臺也推薦了防疫、線上教學專題資源。這些專業的讀物讓我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進行自我調適、助人自助時,可以檢驗效果,豐富內心,增強積淀,大大提升教學自信。
二、借力“網絡+感恩教育”,提高心理感受力
面對這場世界性的災難,與我們宅在家里做奉獻相比,更多的是抗疫中的“逆行”風采。鐘南山、張繼先、李文亮、張伯禮等人的大愛無我深深地感動我們,我們要把這份感動傳遞,以感恩帶動感恩;那些身邊的志愿者的故事,需要我們來講述;那些無私捐款捐物的行為需要我們來宣揚;那些克服困難艱苦教學和學習的案例需要我們來推送……在心理抗疫中,榜樣的力量是最大的,我們善加利用這些資源,在講故事中傳遞意志和力量。同頻共振,在感恩中提高心理承受力。
三、借力“網絡+德育美育”,提高心理領悟力
人天生具有怡悅自己的能力,這次疫情讓很多女教師特別有成就感,她們潛力迸發,把有限的食材變成了餐桌上的美食,讓家中充滿溫馨和激情,就是很好的證明。因此,激發人的自我覺察和療愈的潛力,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抗疫戰斗中,大量的美篇分享了師生、家長的奇思妙想,他們開心的笑容就是他們幸福的樣子。抖音的鬼步、朋友圈里的點贊、家中的美飾,讓大家成就感、獲得感爆棚。一次次家務體驗、小制作、繪畫、配音或表白、優美的舞蹈、日記或美文、隔空喊話等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的自信與堅強,體驗到驕傲與幸福。在德育活動中克服自私、偏激、沖動,找尋克服困難的初心與勇氣,逐步變得自律、自覺與堅強。在網絡教學中我們可能是會感到一部分孩子不太懂事,學習不上心,作業完不成,我們會擔心,會焦慮。但是只要我們不傳遞焦慮,不放棄,多給予正面的引導,孩子這種獨特的人生體驗,加上我們結合進行的德育美育教育,讓他們去發現美、感悟美、體驗美,逐步去追求美,讓自己充實起來,讓朋友多起來。
四、借力“網絡+線上家訪”,增強師生互動、親子互動的親和力
網絡教學因多群聯播受眾廣、內容短小精煉記得牢、結合實際感悟深深受終端觀眾的喜愛。心理健康課可能是學生溜堂最少、圍觀最多的一節課,我們還要持續做好這件事。由于線上家訪在空間上有較大的距離,反而拉進了心理的距離,家長、學生都能放得開,利于打開心扉,消除心結,所以我們要利用這個契機,積累一些線上家訪的經驗。心理問題因其個性化、隱秘化和隱私性的特點,辦公室模式是不太適合的,這就給心理老師一對一提供了很多方便。我們只要抱著“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钡男膽B,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傾聽,去共情,去實施無價值判斷的有價值影響,就可以提高互動的共頻同振,“你心入我心,默默支持你”讓他們的人生支撐系統逐步完善起來,減少負面情緒,避免負性事件發生。
五、借力“網絡+全員育人”,增強心健普及力,形成科普氛圍
心理戰疫是一場人民戰爭,任何時候都離不開全員的參與與互助,學校的心語人是主心骨,掌握著心育的話語權,要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情商和豐富自己心商的基礎上去做好撫慰和帶領。
心育人是“讓更多的人因為我的存在而幸?!钡拇髳壑?,以自己的良好心態去感染周圍的人。所以我們要團結和動員更多的人加入,特別是班主任等一批有正能量的人、有號召力的人、有感染力的人。我們適時把握心理熱點、推出心理知識,依托大眾的力量讓更多特定人群得到需要的心靈養分。
六、借力“網絡+平臺資源”,提高數字化教師水平
利用平臺資源的線上教學我們要圍繞以下步驟進行:(1)調研心中有數;(2)學習心中有譜;(3)篩選心中有度;(4)加工心中有情;(5)組合心中有事;(6)直播眼中有人;(7)課后心中有悟。課后的“家校本”布置兩三道填空題,把重要的心理熱點內化于心,或者采用問卷星做一些抽樣,使下一次的教學能滿足師生、家長的需要,不一定要求全員完成,心理健康的抽樣就能很好地指導我們的線上輔導。
七、借力“釘釘+心理熱線”,做好特異學生的疏導工作
隨著公眾心理需求的不斷提升,心理健康工作者中更多的人加入了心理公益和慈善的隊伍,大家在自己活得好的同時,還有能力去幫助別人了,這是心理學教師的春天來了。我們的背后有一個強大的團隊,我們既可以投身其中,也可以尋求支援、支持和幫助。這樣心理輔導的層級逐漸建立起來了,很好地滿足了大家的隱私需求、一對一和免費的需要,也彌補了我們缺少督導、缺少團隊、專業能力的不足。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讓師生活在安全的世界里,活在被需要里,活在成就里,活在被尊重里,活在關系里,在認知世界里構建屬于我們的世界。心理教師要突破自我,讓我們的學生笑起來、幸福起來,一起來實現心理學的終極目標。
一位心理學家總結了這樣一個心想事成的公式:正面的思維+積極的情緒+強烈的渴望+堅定的信念+持續的關注=心想事成,我們帶著愛、帶著智慧的選擇、耐心地傾聽、教學和輔導,就一定能戰勝“疫情”所帶來的沖擊,與疫情同成長,與學生同成長,每一天都遇到更好的自己,一步步實現我們心育人的夢想。
參考文獻:
[1]李張琴,張仲明. 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支持輔導模型研究[J]. 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2):6-10.
[2]支卓華. 借力"互聯網+"創新高校就業指導課教學模式[J]. 中國成人教育,2017,000(001):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