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癲癇相關負面情緒中人際關系、焦慮、抑郁三項高于健康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關鍵詞】 癲癇;負面情緒;現狀【中圖分類號】 R44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013-01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尹伊湄 龔艷

【摘 要】 目的:調查民族院校大學生癲癇相關負面情緒的現狀,為校園疾病防控提供依據。方法:通過隨機、整群抽樣,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結果:少數民族大學生與漢族大學生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0)。癲癇相關負面情緒中人際關系、焦慮、抑郁三項高于健康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0)。結論:民族院校中大學生以局灶性癲癇為主,負面情緒中以人際關系、焦慮、抑郁為主,治療依從性低和負面情緒明顯的大學生是校園衛生保健工作的重點人群。
【關鍵詞】 癲癇;負面情緒;現狀
【中圖分類號】 R44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013-0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epilepsy related negative emotion in national university. A health-questionnaire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n epilepsy was conducted by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No statistic significance(p=0.864,x2=0.030)between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and Han college stude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 significance(p<0.050)abou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xiety and depression between epileptic and healthy person. The students with poor compliance and negative emotion were main object in school health work.
Key words:epilepsy; negative emotion; status
1 對象及方法
1.1 調查對象及抽樣方法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以2019年-2020年期間22558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年齡16歲-29歲,平均年齡21.2±1.6歲。
1.2 調查方法 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和ICBERG篩選問卷[1]為基礎,以常識問卷和心理健康自評表[2]的形式進行調查。采用國際抗癲癇聯盟(ILAE)2014年新的癲癇實用性定義[3]作為統一標準。
1.3 調查內容 包括性別、民族、心理健康10項。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患病率的性別、民族分布 調查22558人,確診51人,患病率2.3‰。男性8508人,確診29人,患病率3.4‰;女性14050人,確診22人,患病率1.6‰。男女大學生癲癇患病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5,x2=7.977 。少數民族大學生13535人,確診30人,患病率2.2%;漢族大學生9023人,確診21人,患病率2.3‰。少數民族與漢族癲癇患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864,x2=0.030。
2.2 癲癇相關的負面情緒調查結果 51例確診癲癇的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43人參與調查作為實驗組,8人拒絕,年齡17歲-28歲,平均年齡22±1.9。男性23人,女性20人。少數民族25人,漢族18人。同時選取43例身心健康的大學生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的選取標準參考實驗組,包括年齡、性別、民族、生源地區、專業、年級、家庭背景等一般情況。
3 討論
癲癇是僅次于腦卒中的第二大常見神經系統疾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兒童和青少年為高發人群。全球約有6500萬癲癇患者,病死率是一般人群的2-3倍[4]。大學生中癲癇病例屢有報道。以某民族院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癲癇相關的心理健康影響的現狀調查.
患有癲癇的大學生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情緒高于健康人群。多數學生表示害怕疾病復發或加重、害怕周圍人的不理解和歧視、害怕影響將來的就業和婚姻。越是近期出現過癲癇發作的患者,這種負面情緒越明顯。一些研究顯示癲癇患者焦慮、抑郁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5-6]。治療癲癇不僅僅在于控制發作使其達到治愈,也能有效減少癲癇相關負面心理情緒。學校聘請專科心理醫師每周固定的時間對于這些有著心理訴求的學生進行科學評估,并根據個體情況給予適時的干預。
高等教育逐漸普及化,但學業壓力、就業競爭并未隨之減少,在各種矛盾和沖突中,患有癲癇疾病的大學生對未來生活產生不確定感,對其疾病的控制和心理健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現代醫學提倡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通過本次調查了解某民族高校中大學生癲癇現狀調查,不僅幫助其更好的治療疾病,并通過掌握心理健康狀況,予以及時有效的幫助,使患有疾病的大學生能順利的完成學業,以良好的心態進入社會。
參考文獻
[1] Placencia M, Sander JWAS , Shorvon SD, et al .Validation of a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for the detection of epilepsy seizures i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J].Brain , 1992 , 115 :783-794.
[2] 胡凱. 大學生心理健康理論與方法[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93-297.
[3] Fisher RS, Acevedo C, Arzimanoglou A, et al .ILAE official report: a practical clinical definition of epilepsy[J]. Epilepsia,2014, 55:475-482.
[4] Ngugi AK,Bottomley C,Kleinschmidt I,et al. Estimation of the burden of active and life-time epilepsy: A meta-analytic approach [J]. Epilepsia,2010,51( 5) : 883-890.
[5] Kwon OY, Park SP.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eople with epilepsy [J].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 2014, 10(3): 175-188.
[6] Fiest KM, Dykeman J, Patten SB, et al. Depression in epileps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Neurology, 2013, 80(6): 59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