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祥

【摘 要】 目的:研究髓內固定術在老年下肢骨折治療中的效果 。方法:選取于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間接受髓內固定術的94例股骨近端骨骨折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47例,實施髓內固定術)和對照組(47例,予以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時間、恢復時間。結果:研究組的出血量、住院時間、恢復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髓內固定術患者予以實施髓內固定術,能顯著降低出血量和住院時間,骨折的愈合時間更短,該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髓內固定術;老年下肢骨折;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83.42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014-02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鈣元素流失,老年人的骨頭變得脆弱。由于老年人骨質疏松,在外力的撞擊、碰撞、摔跤的情況下都會導致骨折。下肢骨折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出現長歪的情況[1]。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老年下肢骨折的治療技術越來越先進,鎖定加壓鋼板是治療骨折的常見方法,但老年患者的造血系統衰退,身體機能下降,該治療方法難以有效控制手術出血量,且術后病人恢復較緩慢。為此應采取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4例髓內固定術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髓內固定術的治療效果,其研究結果如下所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間接受髓內固定術的94例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47例,男性20例,女性27例,年齡58-78歲)和對照組(47例,男性21例,女性26例,年齡61-79歲)。患者基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術前穩定骨折部位,可采取常規牽引或石膏外固定方法,患肢腫脹較輕者可直接進行外科手術,若腫脹較為嚴重應當待腫脹消退后再進行手術。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矯正患肢,通過X先結果選擇的鋼板,于骨折部位上緣處做一切口,切口長約2至4cm。剝離骨軟組織在植入鋼板,擰入螺釘,經C臂機透視確認固定效果后結束。
研究組實施髓內固定術,術前予以清創,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側臥位臨時固定患肢。在進針點做一切口,再對患肢進行復位,復位后置入內釘。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選擇適當的內釘,固定后縫合切口。髓內固定術應在X線機透視配合下實施,降低手術難度。術后對所有患者進行抗生素治療,避免術后感染。
1.3 療效標準 本次研究須記錄兩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時間、恢復時間,出血量越少,住院時間、恢復時間越短說明手術效果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研究組、對照組出血量、住院時間、恢復時間比較,研究組的出血量、住院時間、恢復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3 討論
老年人易發生下肢骨折,往往是骨質流失速度加快、骨質疏松引起,嚴重者甚至打噴嚏也會引發骨折[2]。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導致患肢長歪,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外科手術是治療骨折最有效的手段。
鎖定加壓鋼板治療是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常見的治療手段,但該手術方式對患者的骨膜會造成一定的損傷,不利于骨折的恢復,延長愈合時間[3]。而住院時間過長,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幾率。為此,應當采取更有效的治療方式。
老年患者軟組織較少,造血系統衰退應當避免出血量過多的現象,內固定術的效果較好,能有效提高愈合率。髓內固定術骨膜無剝離損傷,且在X線機透視的輔助下,出血量降低,患者術后無需進行外固定,有利于患肢早期的活動鍛煉。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得知,兩組患者通過手術治療后,研究組出血量、住院時間、恢復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結果比較可以證明,髓內固定術的治療效果優于鎖定加壓鋼板。
綜上所述,對髓內固定術老年患者予以髓內固定術治療,能顯著降低出血量和住院時間,骨折的愈合時間更短。該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陽. 探討鎖定鋼板內固定在治療下肢骨折髓內釘內固定術后骨不連的臨床療效[J].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9,25(10):57-58.
[2] 石偉, 唐盛平, 黃子龍,等. 閉合復位彈性髓內釘內固定治療兒童長骨干骨折的效果分析[J]. 中國醫學創新, 2019, 16(17):146-149.
[3] 姜波. 閉合復位髓內釘內固定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疼痛患肢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校醫, 2018, 32(8):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