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產生并迅速發展,對各個行業都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互聯網有效應用于流通組織領域,致使流通結構發生較大改變,促使二者之間的聯系空前密切。本文從作用機理與實證分析兩大角度來研究分析互聯網對流通效率的提升,通過實證分析的方法,認為互聯網能夠極大程度上提升流通效率。
關鍵詞:互聯網;流通效率;流通結構;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71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3157(2020)20-0006-02
一、互聯網對加快流通效率的作用機理
1.轉變了商業模式和支付方式
“互聯網+”為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環境。最大程度上減小了商品流通過程中其所有權的轉移次數,對各個環節進行了有效簡化,客戶與商家可以進行實時性的溝通交流。第三方交易平臺的出現有效解決了現代金融體系存在的很多問題,同時也有效深化了金融功能。另外,實現對支付手段的有效優化,對傳統支付手段進行了根本性的變革,更加滿足了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2.推動流通組織重構
(1)實現流通組織去中間化
互聯網的出現對生產方式產生了重大的變革,由傳統的“推”變為“拉”,這也是推動流通組織去中間化的重要方式,制造商更加關注如何獲取終端市場信息,而互聯網平臺是獲取信息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生產者和購買者的有效溝通。
(2)有效解決了零售連鎖經營面臨的難題
在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和儲存及應用方面,互聯網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不僅能夠節約成本還能夠加快信息應用。因此,傳統模式下連鎖經營企業所具有的管理分散和溝通不暢等問題也就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3.互聯網技術引發制造業革命
隨著流通產業的普及率不斷提升,傳統制造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沖擊不斷加大,而原有的低效率經營活動比如零售批發等已經開始被逐漸取代,通過實現生產的流程化來達到企業轉型目的的方式已經不復存在,因此使得企業利潤能夠得以不斷提升。
4.提高了供應鏈管理水平
在網絡化管理的應用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轉化為一體化供應鏈的競爭,傳統商業交易逐漸消失,交易雙方可以達成共贏的局面。在“互聯網+”背景下提升流通效率的措施主要是:提升對各類信息資源的利益效率;轉變傳統的生產觀念;實現大數據與配送管理的有效結合。
二、互聯網對流通效率提升的實證研究
1.Tobit 回歸模型指標體系構建
通過對互聯網作用于流通效率方面的機理進行分析,本文在充分借鑒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影響流通效率方面的指標進行了選擇,具體如圖2。
①Huasman檢驗
如果純技術效率的所有F檢驗結果中的P值都小于0.05,則說明固定效應模式要比混合回歸模型更為有效,而Huasman檢驗的P值都在0.05以上,所以隨機效應模式要比固定效應模型要好,所以本文認為在研究過程中選擇隨機效應模型顯得更為有效。
②互聯網指標系數
從表1中可以看出,所有模型的互聯網指標項相關系數在0.05的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其系數都在0以上,則說明通過應用互聯網能夠有效提升流通業的純技術效率。
(2)規模效率實證結果
數據收集構造方法以及界面樣本選取的時間和地區和上文一樣。方法依舊為通過Stata12.0獲取規模效率Tobit的回歸結果(見表2)。
①Huasman檢驗
對規模效率的四個模型F進行P值檢驗,最終結果都小于0.05,可以發現應選擇固定效應模型。而對Huasman進行檢驗,其結果P值都大于0.05,證明應選擇隨機效應模型,最終結論為選用隨機效應模型更加有效。
②互聯網指標系數
表2顯示,對所有模型的互聯網指標系數進行顯著性水平為10%和5%的顯著性檢驗發現,所有模型均通過上述檢驗,回歸系數都大于0,說明互聯網的發展有利于提升流通業規模效率的。
參考文獻:
[1]鄭欣.我國流通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路徑探索——基于“互聯網+流通”背景[J].商業經濟研究,2017,(15).
[2]童紅斌.基于“互聯網+”的農產品物流信息化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12).
[3]王緒廣,胡保玲.“互聯網+農村零售商業”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7,(08).
[4]路紅艷.基于跨界融合視角的流通業創新發展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7,(04).
[注]基金項目:“互聯網+”對流通效率提升的研究,項目編號:2020-YB-35
作者簡介:
路曉瑩,鄭州西亞斯學院會計學院副教授,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高校預算管理,內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