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嘯
摘要 ? ?薈豐優3301是福建科薈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用薈豐A(♀)×閩恢3301(♂)配組而成的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本文闡述了薈豐優3301的特征特性,從適時播種育秧、適時移栽、合理施肥、科學管水、綜合防治病蟲害等方面介紹了其高產優質栽培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水稻;薈豐優3301;特征特性;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511.048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7-0017-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連城縣地處閩西北,地理位置為北緯25°14′~25°51′、東經116°32′~117°10′,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1 723.4 mm,日照時數1 760.7 h,平均氣溫19.0 ℃,無霜期291 d。揭樂鄉位于連城縣東郊,土地肥沃,排灌條件良好,適宜優質稻生長,是連城縣主要產糧鄉鎮之一。加快優質新品種的應用推廣是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重要措施。薈豐優3301是福建科薈種業服務有限公司用薈豐A(♀)×閩恢3301(♂)配組而成的中秈三系雜交稻新品種,2017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閩審稻2017008)[1]。2018—2019年引進薈豐優3301在連城縣揭樂鄉作晚稻示范種植,通過2年觀察,薈豐優3301表現出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產量高、米質優、后期轉色好等特點。現將薈豐優3301水稻在連城縣揭樂鄉作晚稻示范種植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 ?特征特性
1.1 ? ?農藝性狀
薈豐優3301在連城縣揭樂鄉種植田間表現群體整齊、分蘗力強、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有效穗255萬~270萬穗/hm2,株高120.5 cm,穗長21.2 cm,每穗總粒數135.8粒,結實率84.6%,千粒重29.5 g。
1.2 ? ?生育期
薈豐優3301于2019年在連城縣揭樂鄉作晚稻示范種植,6月17日播種,7月15日移栽,9月20日齊穗,10月26日收割,全生育期131 d,較對照宜優673遲5 d。
1.3 ? ?產量表現
2018年引進薈豐優3301在連城縣揭樂鄉羅坊塅村作晚稻示范種植7.2 hm2,平均產量8 743.5 kg/hm2,較對照品種宜優673增產6.19%;2019年結合揭樂鄉糧食產能區增產模式攻關與推廣項目,分別在呂屋村、官峰村作晚稻示范種植8.1、7.7 hm2,平均產量分別為8 782.5、8 838.0 kg/hm2,分別較對照宜優673增產6.67%和7.34%,表現出高產、穩產等特點,在連城縣可作晚稻種植。
1.4 ? ?稻米品質
薈豐優3301經福建省農業廳米質檢測:糙米率81.0%,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3.0%,粒長7.6 mm,長寬比3.3,堊白率180%,堊白度3.5%,透明度1級,堿消值3.0級,膠稠度82 mm,直鏈淀粉含量15.5%,蛋白質含量8.5%[1]。
1.5 ? ?抗逆性
薈豐優3301經福建2年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在連城縣揭樂鄉作晚稻示范種植2年,田間未發現稻瘟病,大田群體長勢整齊,后期轉色好,耐肥,抗倒伏。
2 ? ?高產栽培技術
2.1 ? ?適時播種,培育帶蘗壯秧
薈豐優3301在連城縣作晚稻種植,播種期安排在6月15—20日為宜,采用濕潤育秧,秧田選擇陽光充足、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的田塊,大田用種量11.25~15.00 kg/hm2。播種前做好曬種、消毒浸種、催芽等工作,適當稀播、培育多蘗壯秧[2]。
秧田管理主要抓好3個關鍵點:即一葉一心期施好斷乳肥,施45%三元復合肥(15-15-15)105~150 kg/hm2;移栽前3~5 d施好送嫁肥,施尿素75 kg/hm2和氯化鉀75 kg/hm2;移栽前2~3 d,用75%三環唑375 g/hm2+80%烯啶吡蚜酮225 g/hm2兌水625 kg/hm2噴施作送嫁藥,做到帶藥移栽,減少大田病蟲害發生。
2.2 ?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薈豐優3301在連城縣作晚稻種植,秧齡控制在30 d內,密植株行距20 cm×25 cm,插植19.5萬叢/hm2,叢插帶蘗2粒谷,確保基本苗60萬~75萬株/hm2,要勻插、淺插,以促進秧苗早生快發[3]。
2.3 ? ?合理施肥,促進高產
科學施肥是水稻優質高產的基礎,根據薈豐優3301生長特點,按“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巧施穗粒肥”的原則,施純N 165~180 kg/hm2,N∶P2O5∶K2O=1.0∶0.3~0.5∶0.7~0.9,具體施碳氨435~450 kg/hm2、過磷酸鈣450~750 kg/hm2作基肥;移栽后7 d內施分蘗肥,施尿素135~150 kg/hm2、氯化鉀120~150 kg/hm2,促進早生快發;巧施穗肥,在幼穗分化二期末三期初,據苗情長勢施尿素60~75 kg/hm2、氯化鉀90~120 kg/hm2,促進穗大粒多;酌施葉面肥,抽穗灌漿期用磷酸二氫鉀2.25~3.00 kg/hm2兌水750 kg/hm2進行葉面噴施1~2次,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4]。
2.4 ? ?科學管水
大田水分管理上,應薄水插秧,寸水返青,淺水促蘗,苗數達225萬~240萬株/hm2時及時烤田,控制無效分蘗,促進壯稈大穗,孕穗抽穗期保持淺水,灌漿結實期干濕交替,成熟收割前7 d斷水。忌過早斷水,以免影響水稻結實率和粒重。
2.5 ? ?綜合防治病蟲害,確保豐收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從秧田開始做好除蟲防病工作,盡量減少秧田病蟲帶入大田,同時提倡合理施肥、科學管水等健身栽培方法。在做好田間病蟲監測預報的基礎上,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進行防治,重點抓好“三蟲兩病”即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紋枯病防治。
二化螟枯鞘率達3%、卷葉螟50卷尖/百叢時用20%氯蟲苯甲酰胺225 mL/hm2兌水675 kg/hm2噴霧防治。稻飛虱達500頭/百叢(分蘗盛期)或1 500頭/百叢(穗期)時用80%烯啶吡蚜酮225 g/hm2兌水675 kg/hm2噴霧防治。紋枯病分蘗末期病叢率達15%、破口期病叢率達30%時用30%苯甲·丙環唑(愛苗)乳油300 mL/hm2兌水900 kg/hm2噴粗霧防治。破口期、齊穗期用75%三環唑375 g/hm2兌水675 kg/hm2噴霧防治穗頸瘟。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和次數,提高防效,達到減藥、節本、增效的目的。
3 ? ?參與文獻
[1] 福建省農業廳.福建省農業廳關于2017年審定農作新品種的通告[EB/OL].(2017-05-02)[2020-05-15].http://nynct.fujian.gov.cnxxgk/tzgg /tw/201705/t20170502-2539329.htm.
[2] 陸永.遲熟中粳水稻品種“常農粳10號”在南通市的種植表現及其機插高產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20(2):24-25.
[3] 李發光.永德縣優質水稻高產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20(2):15-17.
[4] 陳香妹.Y兩優5867在尤溪縣作煙后稻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稻麥科技,2020,38(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