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秋萍 張飛躍
摘要 ? ?偃師市農作物秸稈產生量大,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是當地農業的重要方面。本文介紹了偃師市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為當地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問題;建議;河南偃師
中圖分類號 ? ?X71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7-0146-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焚燒秸稈浪費資源、污染環境,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之一,每年夏、秋季各級政府都要在秸稈禁燒工作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解決秸稈焚燒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發展秸稈綜合利用,推動產業化深入發展[1-2]。偃師市常年種植農作物45 333 hm2,包括小麥、玉米、紅薯、花生、谷子、大豆等,夏、秋2季作物年產秸稈總量約達34萬t。除了常規作物秸稈以外,偃師市特色產業葡萄和花卉苗木種植面積約5 332 hm2,每年冬季果樹及花木修剪也會產生大量的廢棄枝條,全年各類秸稈、枝條等可達60萬t。現對偃師市秸稈綜合利用狀況進行探討,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借鑒。
1 ? ?偃師市秸稈綜合利用現狀
目前,偃師市秸稈綜合利用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一是收獲后直接粉碎還田,慢慢轉化為肥料利用,如大多數的小麥、玉米秸稈。二是部分玉米秸稈通過青貯后作為飼料利用,每年青貯量約15萬t,主要為養殖戶自用。三是部分小麥秸稈從田間回收后通過粉碎或軟化后作為牛羊配合飼料利用。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現有小麥秸稈打捆機不足40臺,按照每臺每季收300 t計算,每年最多可利用1萬t。四是作為青綠飼料直接飼用。大多數的紅薯秧、花生秧等被養殖戶撿拾后直接飼喂牛羊。
2 ? ?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2.1 ? ?綜合利用宣傳氛圍不夠
秸稈禁燒宣傳勢頭強勁,但是秸稈綜合利用宣傳相對較弱。盡管當前偃師市主要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率已達到90%以上,但是由于收貯秸稈費時費力,經濟效益不明顯,人民群眾對秸稈利用的積極性不高,對焚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土壤板結、加劇干旱等認識不足,偶爾還會出現焚燒秸稈現象。
2.2 ? ?龍頭企業帶動欠佳
目前,偃師市秸稈利用的龍頭型、骨干型企業較少,現有秸稈綜合利用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投入不足、技術含量不高、整體運作水平偏低,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場機制和完整的產業鏈條。雖然偃師市秸稈綜合利用企業有27家,主要是養殖企業,由于規模小、收儲能力差,特別是在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方面運用程度較低,遠遠承載不了全市年產60萬t的秸稈產量。
2.3 ? ?政策和資金扶持不足
目前,對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的財政補貼政策如下:一是在購買打捆機、粉碎機、青貯玉米打包機等農機后進行購機補貼;二是對養殖戶利用玉米稈、玉米全株制作青貯飼料的補貼,對其他作物種植戶的秸稈處理沒有補貼,其他領域如收儲環節、利用環節補貼很少或沒有補貼,造成農民或企業秸稈利用積極性不高,仍存在焚燒隱患,禁燒人員長時間處于應急值守狀態,造成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
2.4 ? ?樹木枝條利用渠道不暢
葡萄及樹木修剪后的廢棄枝條遺留田間會影響管理耕作,一般都要雇工先撿拾,再集中堆積在地頭,然后焚燒。近年來,有小型機械可以在田間粉碎葡萄枝條后直接還田,但存在處理慢、動力小等問題,如果用于處理修剪下來的樹木枝條,作用不大。
2.5 ? ?收儲運體系尚不健全
目前,偃師市秸稈收儲運服務體系主要靠企業自己運作且處于起步階段,存在難度大、進程慢、成本高等問題。一是收集難度大。雖然有較為成熟的秸稈打捆機械、枝條粉碎機械,一次性投入大,同時,由于秸稈體積較大,運輸成本較高,最終導致收集成本過高。如小麥種植可收獲秸稈2 250 kg/hm2、150捆/hm2,1臺機器1 d打100捆,秸稈價值最高500元/t,純收益不高[3]。二是秸稈收集時間緊。每年小麥秸稈收儲時間僅有10 d左右,玉米秸稈收儲時間僅有12~15 d,時間過于集中且工作量大,每年秸稈收儲時間都在農忙期間,這個時間用工難、成本高。三是運輸難。秸稈體積大,容易引發燃燒事故,消防責任重大。此外,秸稈收集運輸半徑很難超過50 km,運輸成本過高。盡管養殖戶對秸稈需求大,但收儲企業偏少、收集難度大。因此,秸稈收集儲運能力已成為制約秸稈產業化發展的重要瓶頸。
3 ? ?建議
3.1 ? ?加強宣傳引導,營造秸稈綜合利用社會氛圍
全市在抓秸稈焚燒的同時,要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及時發布秸稈綜合利用信息,多層次、多角度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宣傳活動,幫助農民算好秸稈禁燒的成本賬、增收賬和生態賬。通過召開現場會、演示會等,廣泛宣傳秸稈還田、秸稈青貯等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和利用典型,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自覺性、主動性以及積極性,調動牛羊養殖企業和飼草種植加工企業的積極性[4]。
3.2 ? ?加強技術指導,促進綜合利用
每年夏秋之際,對農機手進行技術培訓,包括機械使用操作、維修保養、安全知識、秸稈青貯技術等,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技能,保障收割效果。同時,積極組織農機企業及農機部門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搞好維修養護服務,確保農業機械以良好的狀態投入農業生產,提高農業機械的作業質量。強化收貯能力建設,結合養殖企業監管等工作,指導牛、羊養殖場及時將秸稈收儲到位,提倡麥秸稈打捆等措施,便于儲存和運輸,降低牛場、羊場的飼養成本,提高秸稈的有效利用率。
3.3 ? ?開拓利用渠道,提升多元利用能力
要堅持源頭治理、堵疏結合、以疏為主,推動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五化并舉”、協調推進綜合利用水平。一是要著力推廣養殖業過腹還田。實施秸稈養畜、過腹還田,既節約了飼料,又提高了土壤肥力,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要把秸稈飼養業作為研究推廣重點,加快秸稈飼料的開發和秸稈養殖示范企業建設[5]。二是著力推動能源化利用。能源化利用是最直接、利用量最大的途徑。建議理順體系,充分利用秸稈發電設施,為秸稈利用提供途徑。三是著力推動秸稈原料化利用。利用花木修剪下的枝條,引進創新秸稈人造板、纖維板原料加工技術,不斷拓展秸稈利用領域,提高利用效益。四是著力推動秸稈基質化利用。可充分利用葡萄枝條、玉米芯等制成食用菌培養基質進行食用菌栽培。
3.4 ? ?實施多策并舉,推進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
從運營體系、政策扶持、利用渠道等多方面著手推進收儲運體系建設。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運作的形式,參與秸稈的收儲,增加收儲中心建設,并且在規劃、用地、財政補貼、金融支持等方面創造條件,拓寬秸稈的收儲半徑、加工半徑、利用半徑。樹立典型示范加快形成“秸稈離地出田、進站進園”“劃片收貯、集中轉運、規模利用”的秸稈收儲利用體系,努力推動全市秸稈綜合利用水平邁上新臺階。
3.5 ? ?加快科技創新,強化技術服務支撐
一是引進先進農業機械。對現有的聯合收割機械進行改造,實現小麥秸稈直接成捆,玉米秸稈直接包裝青貯,減少人工成本,加大秸稈綜合利用裝備的產業化發展和應用。二是加強技能培訓和技術推廣。依靠龍頭企業、合作社、大戶帶動,加大對農民實用技能的培訓。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機作業和秸稈收儲運規范培訓,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成熟技術,提高農民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能力。三是抓好示范帶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用示范帶動群眾,用效益吸引群眾,不斷提高農民、新型經營主體以及其他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四是探索生態鏈條化利用秸稈技術模式,結合土壤生產能力提升、增加土壤有機質技術等科學利用作物秸稈,為農戶增收增效提供更多機會。
3.6 ? ?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
要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從政策和資金方面對利用秸稈養殖企業進行扶持,著重支持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固化成型、收儲體系建設等關鍵環節,提高資金扶持的精準度。建議設立專項秸稈綜合利用成果獎,對秸稈綜合利用重要技術研發成果給予獎勵,多渠道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資金問題,提高養殖企業收貯秸稈能力,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提供有力支撐。
4 ? ?參考文獻
[1] 胡兵.實例探討秸稈綜合利用效益及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2,32(12):44-45.
[2] 葉宏,陳軍輝.四川省秸稈綜合利用困局及對策建議[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0,30(12):37-40.
[3] 石祖梁,賈濤,王亞靜,等.我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及焚燒碳排放估算[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9):32-37.
[4] 陳玉華,田富洋,閆銀發,等.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8,39(2):67-73.
[5] 石祖梁,邵宇航,王飛,等.我國秸稈綜合利用面臨形勢與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1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