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健康的身體是青年報效祖國和人民的根本前提,是中華民族蓬勃生機的體現。學校應該深切融入“一切為了學生,健康第一”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強化體育教育工作,讓所有學生都可以體會到體育的快樂,以此來豐富校園生活,使得學生身心健康能夠得到和諧穩定的發展。使其能夠建立和諧的校園文化,展現學校體育特色,構建體育教學方案。
關鍵詞:特色體育活動;小學生;身體形態;身體素質
一、 引言
學生應該積極執行國家學校體育會議上的精神和教育部、中國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委員提出的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要求學校能夠將學生的健康作為第一目標,形成“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現代化體育思想,并充分落實《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將不斷推進體育課間活動作為重要內容,使得“陽光體育活動”能夠得到蓬勃發展。與此同時,還應該將強化奧運活動與學校的體育課程建設有效結合起來,促進道德教育的良好實施,推動和諧校園的發展。比如:學校通過特色體育活動的開展,不斷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加強自身身體形態與素質的發展,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使得學校能夠最大限度展現奧運示范學校的功能。
二、 小學生身體形態與素質的現狀
按照有關調查統計結果我們能夠看出,目前小學生身體素質并不良好,具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能夠清楚看到,小學生在身高、體重、形態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呈現出上升趨勢,但是學生的肺活量卻在不斷下降。并且,近年來,在我國小學中學生肥胖、超重等現狀也在不斷增加,學生的視力、體力、耐力等都呈現下滑趨勢。面對這一狀況,其發生的主要原因為以下幾點:
(一)家庭對學生身體素質培養的忽視
如今的學生大部分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孩子不但是家庭的焦點,并且也是家長的希望。因此,部分父母都渴望看到孩子的成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很濃。然而,部分家長對學生的重視都體現在學習方面,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形成了忽視,導致小學生身體形態、身體素質較差,缺乏強健體魄。
(二)學生對特色體育活動的忽視
部分小學生通常都不知道怎樣使用正確的鍛煉方式來強化自己的身體素質,尤其是在鍛煉過程中不能單獨應用科學的鍛煉方法,所以不能獲得良好的鍛煉效果。并且,因為一些學校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了制約,學校體育設施落后,導致學生體育運動項目單一化,不能從中感受活動樂趣,還有學生不能感受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同時因為又苦又累,所以在開展體育鍛煉時極為敷衍,并沒有用心開展體育鍛煉。
(三)學校對特色體育活動的忽視
在部分小學中,學校對學生的教育重點放在了文化教學上,忽略的體育教學的開展,學生沒有良好的體育鍛煉,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形成了極大的阻礙。并且,因為學生缺少完善的體育器材和體育場所,造成體育運動項目極為欠缺,缺少娛樂性和有趣性,造成學生逐漸不想參加體育學習。
三、 特色體育活動對學生身體形態與素質的影響
良好的特色體育教學活動,對小學生身體素質和身體形態的培養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并且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
(一)培養學生身體素質,加強自身素養
因為選擇具有自主性,學生能夠隨意挑選自身喜愛的體育形式,這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是不能滿足的,不管是球類還是舞蹈形式,通過興趣來確定學習效果,讓學生能夠充滿興趣地加入特色體育教學活動,并且在實際訓練中也會有很快的進步,學生發揮投入,體育鍛煉的效果也會極為明顯。但是不管是哪種實際體育項目,都能夠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保存體力,加強免疫力。利用多種形式的課外體育鍛煉活動來滿足學生。學生對體育的喜愛與需求,能夠最大限度展現學生的個性與能力,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與身體形態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
對小學生而言,我們可以看出,一部分學生性格很外向、喜歡交流、喜歡討論,而有些學生則沉默寡言、內向,即使這是天生的,或家庭環境的影響。但即使是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也會希望能夠有人和自己交流,只是缺少勇氣。因此,在開展體育鍛煉時,教師可以為小學生組織一些互動性的活性,例如:雙人跳繩比賽等,使其能夠在活動中和小伙伴交流。在最初的時候,可能一些學生不愿意投入體育活動,但是伴隨次數的增加,學生的心態也會越來越自然,而不是感到壓力,享受體育活動。慢慢地,還能夠讓小學生喜歡上和別人交流,使其性格也慢慢開朗起來。因此,特色體育活動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體質,還能夠培養學生積極的態度,快樂的生活態度,加強學生適應生活的技能,推動學生個性的良好發展。
(三)利用課外活動,培養學生情商
特色體育活動主要是學生間的互動,一部分在課堂上沉默的學生經常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自身優秀的地方,這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自信心,并與其他同學平等、愉快地交流。特色體育活動就是學生之間進行相互互動,可以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形成良好興趣,這樣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具有很大的價值。由于在小學學習課程中,不特意對學生情商進行培養,因此,開展特色體育活動能夠促進學生對社會進行適應,讓學生能夠融入體育鍛煉中。經常投入體育鍛煉的學生自身的合作、交流、團結能力都能得到提升。當學生將在體育活動中得到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轉移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生的心理更加健全,人格更加完善,素質更加全面,更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在這些體育活動中,能夠有效開拓學生的交流范圍,并學會相互合作,建立學生間的友誼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加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體育道德。
(四)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鍛煉精神
目前部分的小學生是獨生子女,是家長的寶貝,在家里可算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長對學生形成了溺愛,不愿意打,不愿意罵,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就盡量滿足。長此以往,導致學生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形成自私、狹隘的心理,沒有集體精神。與此同時,還會導致學生形成怕吃苦,怕累壞習慣,在遇到困難時總是希望父母幫自己解決,不想自己找出來方式,形成依賴思想。面對這一情況,在大多數的特色體育活動中,能夠讓學生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有利于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意識的教學活動,使得學生通過學習來獲得良好的身體素質與形態。
四、 開展特色體育的方案
(一)制定教育目標
1. 結合學生年齡、性別和身體條件,學校應該積極探索更符合小學生特色的體育活動形式,指導學生制訂教學計劃,具有目的性與規律性地進行體育鍛煉,不斷提高學生的運動形式與功能,加強學生的運動能力,使其能夠達到健康標準。
2. 有必要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其能夠從繁重的學習中解脫出來,讓學生能夠具有更多的時間投入陽光運動。
3. 為了保證小學生每一天能夠獲得1小時的鍛煉,學校應該嚴格遵守國家課程計劃,安排每周3節體育課,并基于此,還應該增加一周一節的課外活動,讓班主任領導學生進行傳統的體育項目。例如:1~2年級開展的內容可以為丟沙包、短跑、體操、有效、滾鐵環等;而3~4年級開展的活動可以為:踢毽子、跳遠、跳繩、校園集體舞等;5~6年級的學生可以為其安排乒乓球、籃球、跳遠、跳高、長跑、搖大繩等活動。
4. 并組織“敲響中華鼓,踢好中華鍵”這項運動,充分使用課間活動來強化訓練,豐富校園文化。
5. 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由學校組織校園籃球隊、田徑隊、乒乓球隊等運動隊伍。并安排每周兩天的課外訓練,以此來保證訓練的效果。
6. 學生應該貫徹落實每一學期的校級運動會,并盡量做到所有人參與的目標,使班班有活動。
7. 為保證學生能夠擁有良好視力,學校應該堅持每天兩次的眼保健操活動,并為學生普及用眼衛生,對學生不準確的閱讀與寫作姿勢進行糾正。
通過上述方式,能夠有效加強學生在特色體育活動中的健康鍛煉,使得學生身體形態與身體素養能夠得到有效加強,創建良好的校園特色體育教育。
(二)完善體育教學條件
在學校資金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增加資金投入的強度來提高體育條件,盡量增加體育器材的購置與體育活動的開展,使得學校體育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成為校園美化和文化環境建設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健康、安全的運動環境中訓練,并做到所有學生都有體育器材。
(三)加強體育宣傳活動
學校應該通過開展特色體育活動來宣傳體育鍛煉的重要作用和價值,并呼吁全社會能夠對學習體育工作的開展與學生的身體狀況引起重視,開展“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體育活動,讓所有學生能夠在體育活動中跑起來、跳起來、動起來,加強學校陽光體育的鍛煉浪潮,使得陽光體育運動能夠在學校不斷發展。
五、 結論
綜上所述,開展特色體育活動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身體形態與素質,而特色體育活動的核心是其并不包含在課程中,被課程限制,它應該具有一定自由與靈活性,能夠滿足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特色體育活動具有極為豐富的內容,能夠有效讓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身體形態和身體素質進行培養,并且能夠讓小學生更加釋放活力,保持心中的那份天真。
參考文獻:
[1]周志博,于亮,吳迎,等.特色體育活動對小學生身體形態及身體素質的影響研究[C]∥2018年中國生理學會運動生理學專業委員會會議暨“科技創新與運動生理學”學術研討會.
[2]高揚,于亮.小學特色體育對兒童身體形態指標與力量素質的影響及相關關系[C]∥2018年中國生理學會運動生理學專業委員會會議暨“科技創新與運動生理學”學術研討會.
[3]盧焜才,歐勁生.關于實施體育大課間對小學生體質影響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下,2014(7):183-184.
[4]夏磊.運動干預對西安市小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2.
[5]張倩,倪剛.輪滑運動對小學生心肺功能及身體形態和素質的影響[J].宜春學院學報,2015(6):113-116.
[6]張士坤.體育家庭作業對小學生身體素質影響的研究[J].運動,2013(17):69-70,57.
[7]張曉臣.校園定向運動對小學生身體形態、機能以及素質影響的實證性研究[J].運動,2015(2):61-62,95.
作者簡介:
李樹根,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合水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