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廣州市白云區教育局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為契機,緊緊圍繞“立真求新”的教育發展理念和“深化改革年”“隊伍建設提升年”兩個年度定位,朝著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勇往直前。今年白云教育進入了集中爆發期,名師、名校長工作室相繼而至,呈現勃勃生機的教育氣息。
今天,我們有幸采訪到廣州市白云區基礎教育高層次人才、廣州市白云區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方芳。她是省特級教師、省首批中小學教師培訓專家庫成員、長三角名校長培訓班授課教師、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小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廣州市白云區黃邊小學負責人。
通訊員:作為白云區黃邊小學的負責人,能否分享一下您對辦學校做教育的心得?
方芳:我很榮幸作為廣州市白云區基礎教育高層次人才加入到白云教育團隊之中,堅定服從黨組織安排。以“創建白云區新時代品牌學校”為目標,全力踐行“立真求新”的發展理念,積極以新擔當新作為的姿態為白云區優質基礎教育做貢獻,將黃邊小學建設為白云區具有示范引領性的標準化優質學校。我一直認為:辦學校做教育不是靠一屆校長或幾個教育人在短時間內速成的,教育是一件需要長期堅守的神圣事業,需要教育人傳承和創新,積淀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從而影響和培養一代代學生。各個學校之間可以學習借鑒,但不可能復制,因為每一所學校都有其存在的獨特性,每一位校長在學校里都會很用心用情,全身心傾注其中,所以需要每一任校長尊重歷史,做好接力。因此,當我走進黃邊小學的第一天起,就以“我是黃邊人”自我定位,并以“我是黃邊人”作為每次教師會系列講話主題。
通訊員:您接手黃邊小學的校長工作后,有哪些具體的辦學舉措?
方芳:基于“立真求新”的發展理念,我準備從傳承文化、深化內涵、彰顯特色和提升品質四個維度推進學校發展。主要通過以下五方面著手:
一是了解教師。老師自然的模樣就是學校的模樣,一個學校的文化樣態和育人精神主要在于教師,所以我進入黃邊小學首先關注的是教師,具體從聽課教研、問卷調查、個別談心、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座談會、分享會等途徑了解老師。此外組織老師填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通過老師個人發展目標和專業發展需求進一步了解老師,有針對性地約老師進行個別談心,幫助和提供老師專業發展的平臺和路徑,并開展外出學習匯報分享會、班主任研修、讀書分享等,以分享的方式逐步讓每位老師在上臺交流展示,觀察和發現每個教師的特質和潛能,搭建教師專業梯隊的框架,規劃后備干部的培養工作。
二是走進學生。學生自然的模樣就是我們教育的模樣,每天早上我都會早早地來到學校迎接學生的到來,文明有禮從微笑問好開始,開啟美好的校園生活。放學我總是堅持站在校道邊與學生揮手道別。課間不忘走到學生中,在孩子喜歡的走廊椅上坐坐談談心,用手機拍下一張張童真笑臉,笑容是孩子最美的樣子,希望微笑成為每個師生最常用的表情。中午校長陪餐也是一個走進學生,傾聽學生的好機會,在和學生共進午餐過程中,進行了“我最喜歡的童心老師”小調查,收到學生的調查表264份,有66位老師被學生提名喜歡。孩子們的評價里藏著很多有溫度的教育故事,這是屬于黃邊小學特有的,因為你我共情,所以值得尊重,值得彰顯。一個有教育故事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好老師;一個有教育故事的學校,一定是令人向往的好學校。我整理歸納了被孩子喜歡的老師的特質,在教師會上與大家分享,從孩子們的喜歡角度來促進老師思考如何做一個童心教師。
三是關注課程。查看學校的課程設置,了解常態課表是否落實學科均衡,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是否有開足開齊,并通過課堂巡查,深入了解和反饋國家課程的落實情況,對體藝課程的專職和兼職教師提出具體的教學要求,規范各學科的教學流程管理。得知學校還不是智慧校園,立即積極申報,順利被列為白云區第三批智慧校園建設試點校,為師生和學校的發展爭取信息化資源和平臺。結合區健康工程、閱讀工程和數學工程的布署,探索“三大工程”校本化之路。此外成立校德育研究小組,從專業化角度提升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品質,以生為本,在班主任培訓會上開設“微班(隊)會”的講座,引導教師參與實踐,組織“微隊會”示范觀摩活動,邀請廣州市教研院德育專家進校指導,邀請周邊學校德育同行參與交流研討,讓思政課在小學成為一門有溫度、有信仰、有激情、有互動的課程。
四是融入社區。來到一所新學校,不僅要關注校內,還要主動走出去,認識和熟悉周邊環境,整合相關教育資源。學校的前身是黃邊村建造的一所村辦小學,村委對學校的發展作出很大貢獻,走訪村委學,支持居委,聯系街道,融洽社區關系,爭取各方支持。
五是啟動工程。運動場、籃球場破損嚴重需修建,場室升級改造,招生擴班導致課室需增加,學校走廊樓道文化陳舊需更新,校園綠化升級等,涉及到的校園工程多而雜,如何實施,需合理布局,長遠規劃,根據實際小步走路,穩步前行。通過積極申報,學校分別被列為白云區“書法進校園”第一批試點校、白云區第三批智慧校園建設試點學校、廣州市智慧閱讀第二批試點學校。申報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示范區建設專項項目,創辦了黃邊小學校報。暑期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啟動了7項工程。
經過一學年的觀察了解、熟悉融入后,我擬寫了《廣州市白云區黃邊小學三年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讓每位行政參與其中,每個人都要主動思考和發表建議,在全體行政對規劃深度分析,進一步改進,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我們邀請了廣州市名校長工作室等各區校長代表和專家走進黃邊小學,召開了《廣州市白云區黃邊小學三年發展規劃》論證會。
通訊員:您的辦學理念是什么?您眼中的黃邊小學是怎樣的?
方芳:我們都知道:辦好一所學校需要校長,需要制度,更需要文化。學校一旦形成自己的文化,每一個成員就會從中吸取營養,彼此成就。因此,在學校規劃論證會的形式上我做了一些新的嘗試,不是由校長進行“一言堂”陳述匯報,而是由5位班子成員代表團隊共同合作完成陳述,校長重點從頂層設計介紹學校基礎狀況、學校辦學思路和學校發展愿景,團隊成員分別從各自分管的部門介紹具體行動計劃。相信團隊的力量,摒棄權力管理,實現氛圍管理,讓團隊的每個人發現自己的潛能,獲得鍛煉和出彩的機會。
大家在充分尊重學校歷史的前提下,清晰了辦學理念,即:繼承黃邊優良文化傳統,遵循現代教育基本規律,尊重兒童立場,以兒童發展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形成適合黃邊小學師生發展的辦學模式和辦學特色,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從教育原點和教育主張中凝煉出教育價值。
黃邊小學創建于1994年,迄今為止有26年校史,2005年被評為省一級小學,屢次獲得白云區科研先進單位、白云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稱得上是“年輕有為”的一所學校。學校的前身是黃邊村建造的一所村辦小學,孩子的幸福成長牽動著村委的心,辦學的歷史見證了黃邊村對教育的重視,學校是在充滿著村民親情中逐步創辦起來的,在這個愛的搖籃里孕育滋養了愛的種子,渴望人心“善”,向往家園“美”,朝著“真善美”的更好方向發展。黃邊小學在歷史土壤中蘊育的教育原點就是“愛孩子,向未來”,即:“關愛人,發展人”。教育主張是以兒童為本。如,校訓中“讓童心自由綻放”,即:兒童立場尊重呵護、自我內心主動發展、生命成長現在幸福。并從一句話開始,發展一所學校,成就師生未來,提出了“人人都能主動而有個性地發展,以獲得人生幸福”的教育價值。
通訊員:您如何定位黃邊小學的辦學目標?并請談談如何實施這一目標?
方芳:有了辦學理念支撐,學校的辦學目標定位很快明確,即:著力構建“讓童心自由綻放”的學校文化體系,堅持走“課程內涵發展、特色文化辦學”的教育之路,力求打造全科優質教育品牌,創建“人人都能主動而有個性地發展,以獲得幸福人生,”的育人環境。具體發展路徑分別是關于特色、課程、老師、學生和環境的“五大關注”。
一是關注特色:凸顯籃球和書法教育的品牌項目。推進已有特色,將特色做到常態,打造品牌。如推進籃球教育品牌項目:調入或招入在編專職體育教師;將籃球運動納入體育課、大課間等課程中;提煉籃球運動的校園健康文化;建設運動場和籃球場;爭取第三方課后托管支持籃球特色訓練。又如推進書法教育品牌項目:書法名家進校園(熏陶);將書法課納入課表(體驗);校園師生書法作品展出交流;提煉相關書法的校園傳統文化;建造一個書法室等。
二是關注課程:立足國家課程,倡導知行合一,豐富校本課程系列化。以兒童為本,實施項目管理。如分年段的德育課程、籃球和書法等特色課程、雙向選擇的興趣社團課程、以主題課程和體驗探究為主的社會實踐課程。
三是關注教師:每個教師有自己追求的文化精神和專業領域。比如師表文化:有氣質、懂品位、講自律;工作文化:包容精神、合作精神、專業精神、創新精神;辦公文化:團結、友善、優雅、溫馨。
四是關注學生:每個學生有自己投入的學習活動和特長愛好。童年應賦予暖色調色彩,而最暖的色彩就是陽光的色彩,根據學校的校徽上的太陽花圖案, 以“培育充滿童真的陽光少年”培養目標,策劃“黃邊兒童陽光計劃”,即培養愛國正氣、書卷底氣、健康朝氣、藝術才氣、勞動香氣、進取勇氣和創造靈氣七種童真陽光氣質。
五是關注環境:童真黃邊,陽光樂園。比如校園微改造計劃。如:一院,一屋,一園,五中心。一院即陽光書院,一屋即陽光心靈屋,一園即陽光生態園,五中心分別是:陽光健體中心、陽光文化交流中心、陽光音樂中心、陽光書畫中心、陽光科技中心,每個中心將規劃以相應主題設計專項系列功能場室,每個中心的走廊文化生動豐富,與師生有效互動,充分打造可以讓學生主動而有個性發展的活動天地。
通訊員:感謝您接受本報采訪,最后一個問題,聊聊您的教育愿景吧。
方芳:謝謝。作為教育人,獻身教育,無怨無悔。2020年,特殊時期,主動作為!直掛云帆,乘風破浪!獨行速,眾行遠,我們是有責任擔當的教育人,常懷感恩,助力教育,為現在幸福、未來更好而奮斗!
(本報通訊員?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