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俊霄 何英
摘 ?要:我國醫(yī)學研究生初具規(guī)模,人才培養(yǎng)取得了喜人的成績,逐漸成為期刊投稿的主力軍。川北醫(yī)學院研究生論文規(guī)范化不足而熱情有余的現狀,迫切需要開設科技論文寫作“金課”。針對醫(yī)學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經驗缺乏的現實問題,培育其規(guī)范化的寫作思維,掌握基本的論文寫作技巧,能夠有效提升研究生科技論文的質量和增加稿件的命中率。通過經驗豐富的老師進行專業(yè)指導,使研究生能夠熟練的使用語言技巧,突出文章的創(chuàng)新點,進而提升醫(yī)學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和學術影響力。
關鍵詞:科技論文;研究生培養(yǎng);醫(yī)學院校;規(guī)范;技巧
中圖分類號:G643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21-0059-04
Abstract: In China, Medical postgraduates have begun to take shape, and personnel training ha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journal contributions. Base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and enthusiasm is more than enough of postgraduate papers in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it is urgent to set up a "golden cours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aper writing. Aiming at the practical problem of the lack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hesis writing experience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cultivating their standardized writing thinking and mastering basic thesis writing skill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hesis of postgraduates and increase the hit rate of manuscripts. Through the professional guidance of experienced teachers, graduate students can be proficient in the use of language skills, highlight the innovation of the article, and the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postgraduate training and academic influence.
Keywords: scientific papers;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medical postgraduate; standard; technique
近年來,川北醫(yī)學院圍繞“雙一流”建設,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促進學科內涵建設,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質量得到穩(wěn)步提升,就業(yè)率始終保持在100%。碩士生招生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學校的區(qū)域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增強。現有四川省博士后創(chuàng)新實踐基地1個、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基地2個,涵蓋臨床醫(yī)學、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等8個一級學科的32個二級學科授權點[1]。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設計日趨合理,教學管理井然有序。值得一提的是,開設了醫(yī)學信息檢索與利用、醫(yī)學科研與統(tǒng)計學、科學道德與學術規(guī)范等與論文寫作相關的課程。同時,邀請學術大咖開展關于科研寫作的學術講座,使研究生拓展了眼界,加深了對科學研究的認識和理解,論文發(fā)表質量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由于這類課程學時偏少,且多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部分學生反映內容講解宏觀、一些方法技巧很難在研究中熟練使用。學生論文研究的迫切需要同研究生課程供給的脫節(jié),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的論文寫作訓練嚴重不足,導致研究生在科技論文寫作過程中狀況頻出,實驗創(chuàng)新成果未能及時網絡首發(fā)。基于此,有必要優(yōu)化研究生課程設置體系,增加科技論文實操寫作訓練的學時,將選修轉換成必修,從而提升研究生學術素養(yǎng)和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
一、開設科技論文寫作課程對研究生學術成長的價值
科技論文有別于其他文體的論文,其邏輯性和規(guī)范性強,要求研究者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其研究結果通常是基于實驗數據的觀察、整理和分析而得出的。可以是對某項理論驗證、某項科研課題的指標測量,也可以是公認理論被創(chuàng)新的應用于某一實踐的效果分析,抑或偶然間的科技發(fā)現,提出一項前沿的科技理論。在校研究生由于實踐經驗不足、閱歷尚淺,只能在學習前人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科技研究。在學術研究初期通常表現“懵”的狀態(tài),缺乏創(chuàng)新因子,論文排版與格式混亂等問題,因而有必要開設科技論文寫作課程,引導研究生找到學術之“門”,提升其研究成果的公開發(fā)表效率,幫助其在學術研究道路上快速成長。
(一)為今后科學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科技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大量的積累,學思行結合是掌握科技論文寫作精髓的不二法寶。研究生是未來國家科研力量的后備軍、生力軍,為其上好科研第一課的價值不言而喻。科技論文寫作課程主要目的在于形成一種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的論文寫作方式,讓研究生養(yǎng)成良好的科技論文寫作習慣,有利于提高成果的轉化率和影響力。科技論文非常嚴謹,有一套成熟的論文寫作框架和流程設計。專業(yè)的課程訓練,可以幫助初學者較快的掌握科技論文寫作的核心要義,使研究生的實驗數據和結論能夠有效輸出為論文,實現學術交流和成果分享。
(二)增加研究成果公開發(fā)表機率
科技工作者的成就感常常來自于社會的認同和同行的認可,而期刊是刊載最新研究成果的主要載體之一。當今學術評價體系中,權威期刊發(fā)表論文的數量成為衡量科技工作者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標準。高校在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對其在校發(fā)文論文數量和刊物都有明確規(guī)定。學術型碩士在畢業(yè)前必須公開發(fā)表一定數量的論文,評獎評優(yōu)也對高質量論文作者予以傾斜,繼而助推了研究生論文發(fā)表熱情。事實表明:川北醫(yī)學院研究生近年來在權威期刊發(fā)表論文的數量明顯增多。在稿件日益增多的大背景下,期刊雜志社對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以及格式規(guī)范性要求更為嚴格,格式不合格、重復率不過關在編輯初審環(huán)節(jié)就會被淘汰。
科技論文寫作課程通過對論文編輯的國家標準進行詳細講解,并逐一舉例說明,學生能夠清楚了解論文格式的基本要求。在論文發(fā)表時,選擇合適期刊,根據其征稿要求進行稍微調整即可符合投稿要求。實際審稿過程中,格式規(guī)范的科技論文更受編輯親睞。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川北醫(yī)學院研究生與“雙一流”高校研究生還存在較大差距,必須加強科技論文寫作教學,以Nature、Science等高級別期刊作為教學案例示范,介紹國際、國內核心期刊對于創(chuàng)新的不同要求,彌補醫(yī)學研究生在論文創(chuàng)新方面的短板[2],幫助其正確認識個人成果的創(chuàng)新水平,從而選擇與論文水平相當的雜志刊物。
(三)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養(yǎng)
在科技論文寫作課程中,授課教師會著重強調學術道德問題,以學術不端的現實案例給初學者發(fā)出警示,讓研究生樹立底線思維,遠離“學術禁區(qū)”。當前,常見的學術不端形式有:剽竊、造假、拼湊、重復以及一稿多投,這些行為既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也是研究者的學術“污點”。在論文署名和參考文獻等方面需要符合《著作權法》和論文著錄規(guī)范,這是尊重他人知識成果的表現,也是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氛圍的必然要求。發(fā)揮道德教育的作用,通過良好的學術規(guī)范熏陶,有助于培養(yǎng)研究生正直誠信的科研道德和治學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學術研究習慣。實踐表明,科技論文寫作課程的開設,能夠提高研究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改善其寫作能力,鍛煉科學素質和精神,縮短審稿過程和刊發(fā)周期[3]。
二、醫(yī)學科技論文寫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研究生在寫科研論文之前,首先需要完成科學選題工作。選題應新穎,具有研究價值,與自己的興趣和專業(yè)背景相關。文獻綜述是論文寫作成功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正式動筆前應關注選題相近或者相關的學術研究前沿,把握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避免重復研究。其次,本著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完成論文需要的各項實驗,獲取一手數據和資料。運用SPSS、Stata、Excel等計算機分析軟件,進行比對分析解讀,最終得出結論。實驗的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研究生作為初學者應秉承“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完成每項研究任務。這個過程離不開老師、同學、朋友的支持與幫助,在論文結尾部分可致謝表示。此外,科技論文是與國際接軌的,要求研究生須具備英文文獻閱讀能力和扎實的文字功底,認真研讀高水平文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方能顯著改善研究效率。《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的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T 7713-87)是科技論文的國標。一篇完整的醫(yī)學科技論文應包括題名、作者署名、摘要(中英文)、關鍵詞、引言、正文(資料與方法、結果、結論)和參考文獻。
(一)題名及署名
題名是對文章的高度濃縮和概括,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擬定一個與文章內容貼切且簡明扼要的題名往往取決于研究者的綜合素養(yǎng)和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理解。好的題名能夠精準抓住文章重點和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勿用“芻議、淺談、淺論、探討”等詞語。一個好的標題,不僅是對內容的精煉和準確把握,而且是方便檢索、擁有吸引力,這樣才可以使論文得到廣泛的傳播和引起讀者共鳴,成為“畫龍點睛”之筆。署名必須使用法定姓名,不得出現筆名、網名等。這是件極其嚴肅和認真的事,既表示研究成果屬于該作者,也是“文責自負”的需要,即出現學術不端行為時要承擔相應責任。只有參與了研究的人,才有資格成為署名作者。按照對論文貢獻的大小進行排序,在署名前研究團隊要進行內部溝通,協(xié)商一致,避免產生利益糾紛。論文的第一作者應是文章的主要執(zhí)筆人以及文章核心觀點提出者,導師或者論文框架設計者可以作為通訊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作者的工作單位和地址必須全部列出,信息要遵循實際,不允許隨意杜撰。對于那些對文章有貢獻的人員,但由于署名一般不超過8位的原則,超出限額的人員則通過致謝或者腳注的方式展現。
(二)摘要和關鍵詞
摘要在網絡化傳播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它相當于文章內容的綱要。其意義在于讓讀者在第一時間知道科技論文的主要內容,供其確定是否在興趣范圍之內。可以讓讀者在不閱讀全文的情況下,對論文有大致了解。醫(yī)學科技論文的摘要有固定的格式,包含目的、方法、內容、結果以及創(chuàng)新之處,字數在300字以內。基于國際學術交流的意圖,我國絕大多數正規(guī)期刊都要求附上英文摘要。英文摘要需與中文摘要一一對應,翻譯時應力求專業(yè)、地道,無語法錯誤。摘要采用第三人稱的表述方式,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不使用評論性語言,不出現圖、表、化學結構式、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醫(yī)學科技論文的關鍵詞目的在于方便論文的分類和讀者的檢索,滿足讀者尋求目標論文的要求以及期刊選擇合適的審稿人。大多是從題名、層次標題和正文中摘取,從《漢語主題詞表》中選擇文章中出現頻次高、與主題關聯(lián)緊密的詞語,以3至5個為宜。
(三)引言和正文
引言,也叫前言、導言、序言,其作用旨在拋磚引玉。作為論文的開篇段落,主要介紹研究背景、已有研究成果、作者寫作意圖與分析依據[4],提出論文涉及的科技問題、成果意義與特色。總體寫作要求是:開門見山,簡明扼要的引出主題;內容不宜過多,詳略得當;主次分明,讓人能夠清晰理解作者意圖。正文是科技論文的主體部分,也是研究者苦心鉆研的結果。這部分需要對所依據的科學理論,介紹實驗方法和實驗數據。一篇優(yōu)秀的科技論文必然少不了圖表、數字、符號等,表格一般使用三線表,圖片清晰度要高。良好的數據分析和展示比簡單敘述更容易闡述研究結果,內容的說服力和公信度也更高。實驗數據和結果不能隨意篡改,更不能進行虛構和造假,應保證論文內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誠實是研究者最基本的素質,是最低底線道德,不能逾越半步。堅決反對將同一主題的論文進行隨意摘抄或拼湊,這既是違背學術道德,也是對個人不負責的表現。同一篇論文不能重復發(fā)表,也不能通過改變作者順序、小修小改的方式再次投稿發(fā)表。
(四)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論要簡明扼要的陳述成果及其研究價值,篇幅較短。對該項研究的應用前景進行展望,分析其應用價值和預期收益。討論則要與同行現有成果進行比較,闡明本項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說明研究結果的獨特性并闡述原因。醫(yī)學科技論文的寫作少不了要參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獻引用應以尾注的形式依次排列。在選擇引用文獻時,盡量引用同行業(yè)最新的和最原始的高質量論文,標注信息要完整,引用的網絡資源應保持其時效性。參考文獻的意義在于對前人知識產權的尊重,讀者對文章中引用觀點感興趣的話可以查找到原文詳讀,為作者省去不必要的論述進而花更多篇幅闡述文章創(chuàng)新成果。規(guī)范的參考文獻是學術交流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學術的繁榮。科技論文盡量多采用間接引用的方式,少用直接引用,除了那些必須直接引用的經典觀點。為讓自己的觀點和引用觀點相區(qū)別,可以使用“認為”“主張”“建議”“承認”等詞。初學者為避免參考文獻編寫出錯,可采用參考文獻自動生成器等軟件進行校對。
三、醫(yī)學科技論文寫作的技巧
規(guī)范性是影響科技論文質量和投稿命中率的重要因素,醫(yī)學生科技論文問題具體表現在題目與層次標題設置、語句和結構邏輯、標點符號和計量單位、數學公式及量符號正確使用與書寫等方面。[5]科技論文的寫作格式和組成要素相對固定,在行文過程中可以靈活運用。哪一部分有想法即可先寫哪部分,因為前后邏輯順序已經生成,只需將內容補充進去。創(chuàng)新是科技論文的靈魂所在,內容新穎才能出彩。當論文初稿形成之后,需要靈活運用學科話語體系,數易其稿,整體提升文章學術價值。經過大量的科技論文寫作訓練,研究生能夠形成個人的寫作技巧和方法,現就一般的論文寫作技巧作以下說明供研究生學習所借鑒。
(一)篇章結構布局
醫(yī)學研究生存在“重實驗,輕結構”的現象,不注重論文結構的編排,導致文章內容的表述受到影響。優(yōu)秀的論文結構能夠反映作者研究思路,看出作者對該問題是否有深刻的認識和鉆研。因此,醫(yī)學研究生在正式寫作前,須在文獻綜述研究基礎上,擬定文章的內容框架和基本內容,再計劃寫作順序和修飾語言。醫(yī)學科技論文的謀篇布局體現在層次段落上,基本遵循“三段論”,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文章層次上,邏輯清晰、條理清楚。在文字表述上,應做到圖文相符,運用專業(yè)符號工具增強論文的說服力。在內容完善上,核對論點、論據、論證要素是否完備,能否做到“自圓其說”。正文的寫作秉承“凡是可用照片、圖形、曲線或表格說明的部分,就不要用累贅的文字描述。但凡是能用文字簡潔說明的問題,則也要減少使用圖表”[6]的原則,正確處理好圖表與簡潔文字擇取問題,力求以最便捷的方式向讀者展示。結構和內容的相關要素應完備,每個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明確,上下段的承接應順暢,不能偏離論述主題。
(二)修辭方法運用
科技論文的用語要符合漢語習慣,句段的邏輯清晰連貫。科技論文不同于文學作品,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最好不要用頂針、對偶、擬人的修辭手法,也不適用對聯(lián)、文言文、歇后語。語言力求干凈,表達到位,不要出現病句和標點符號用錯等低級問題。漢字的用詞特別考究,意思相近的詞語選擇時需要謹慎,仔細推敲,反復琢磨,挑出最貼切、最適合上下文語境的那個。科技論文選題特別看重可行性、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合理運用修辭技巧能夠從整體上提升論文整體層次。[7]作為研究成果的載體,科技論文內容是正確可信的,能夠起到廣泛傳播和學者間交流的效果,不少應用性成果還能夠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社會價值。其邏輯性十分嚴密,推理過程要符合因果關系和漢語表達習慣,結論要經得住檢驗。切記不能出現口語性的文字,寫作語言要升華為學術用語,這是體現科技工作者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好的文章必然是可讀性強的文章,能讓人明白和理解你所要講的內容,這要求減少生僻詞匯的使用。按照簡潔精煉的原則進行敘述,文章的格式規(guī)范嚴格遵循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對實驗的前期準備、過程和數據的獲得與處理進行詳盡的描述,讓讀者能夠根據你的操作步驟獲得同樣的實驗結果,當然一些保密性的關鍵技術可以模糊化處理。
(三)突出論文創(chuàng)新
好的科技論文最大的閃光點在于創(chuàng)新,沒有創(chuàng)新就相當于是對已有材料的堆砌,沒有任何個人思想與觀點,充其量稱之為“知識搬運工”。從宏觀層面來看,無創(chuàng)新的研究工作是徒勞無功的,也是對現有社會資源的浪費。創(chuàng)新是科技論文的生命和靈魂,是每個研究生在寫作過程必須思考的問題。要在學術領域有所創(chuàng)新突破,必須綜合利用“文獻檢索、閱讀外文文獻、參加學術論壇、高年級”傳幫帶[8]等方式來為學術創(chuàng)作服務。創(chuàng)新需要貫穿于科技論文寫作的始終,研究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悉力,善于發(fā)現和捕捉新事物新問題,努力挖掘數據背后深層次的根源。當然,創(chuàng)新思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yǎng)起來的,課堂上老師可以進行引導塑造,首先在觀點和思考上獲得突破。在科技領域,一些化學元素和力學原理等非常抽象,通過人們的演繹歸納能夠轉化為公式或者符號,深刻的揭示其內在規(guī)律。科技研究需要大量的理論作為支撐,但必要的靈感和想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些偉大的科技發(fā)現往往來源于某一瞬間的思維碰撞,其實質是潛意識作用的結果。每個領域都有權威人物,把某一科技研究主題不同研究方向的成果進行整合,分析各家之長,吸取前人的智慧,從整體的視角來切入,往往會收獲意外的驚喜。剛入門的研究生,由于知識和思維的局限性,不能突破固有的束縛,思想趨于保守而很難取得成績。這時,不妨進行逆向思維,換個角度來考慮,結果或許比那種定勢思維更好。也可采用“頭腦風暴法”(即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在一個自由的氛圍內,各抒己見,每個人的發(fā)言都得到相應的尊重),發(fā)揮課題組的集體智慧,在自由討論中誕生“創(chuàng)新因子”。研究生教育過程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思維訓練和培養(yǎng)的過程。靈活的運用好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將能有效的改善當前研究生論文質量,提高整體水平。
四、結論
科技論文的寫作能力是逐步積累起來的,實驗能力和知識儲備固然重要,但創(chuàng)新和獨立的思考習慣能夠讓研究生受益終身。川北醫(yī)學院不僅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素質,而且兼顧實踐操作能力,進行課程的改革探索,讓研究生能夠在臨床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在學科競賽和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加大對科技論文寫作課的重視程度,安排經驗豐富的學報編輯上課,以豐富的稿件資源開展案例教學,其一線審稿和編輯經驗能夠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和生動性。集中解決學生寫作和投稿中的困惑,針對性指出學生論文的真正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必須讓研究生意識到科技論文寫作課程開設的意義,在寫作方法和技巧上進行系統(tǒng)性培訓,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增加投稿命中率。研究生高質量論文數量的增加,既是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質量檢驗的指標,也是展現培養(yǎng)單位在研究生培養(yǎng)方面的實力和增強學校聲譽度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川北醫(yī)學院.學校簡介[EB/OL].(2020-04-03).https://www.nsmc.edu.cn/zh/19177.html.
[2]張杰,秦穎,等.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生科技論文寫作教學實踐與探索[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88-91.
[3]唐陸平,李紫元,梁偉燊,等.科技論文寫作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7(34):82-83.
[4]李浩然,陳瑞佳,陳廣艷,等.淺談農林類高校科技論文寫作[J].教育現代化,2019,6(7):25-27.
[5]吳萬玲.從學術傳播的角度談科技論文寫作[J].學報編輯論叢,2018(00):211-215.
[6]劉志壯.科技論文寫作的技巧與規(guī)范[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5):210-212.
[7]劉靈芝.怎樣撰寫科技論文[J].天津科技,2020,47(01):92-94.
[8]趙麗華,王海艷,鞠善宏.高等院校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提升研究[J].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學報,2019,28(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