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力
摘要:本文對會計計量屬性的概念和意義進行了一定的論述,并進一步對五種會計計量屬性與其利弊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對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進行了探討,有助于促進會計計量屬性選擇質量的不斷提高,對于從事相關工作的財務人員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會計;計量屬性;歷史成本;公允價值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會計計量工作主要取決于計量屬性的選擇,屬性選擇的恰當與否對于會計信息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要予以充分的重視。
一、會計計量屬性的概念和意義
(一)會計計量屬性的概念
會計計量的精確與否對于會計核算質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要保障會計計量具有足夠的精度。
(二)會計計量屬性的意義
會計計量作為各項會計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對于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計量屬性作為會計計量的關鍵,對于各種會計計量行為和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過程中,要充分結合會計計量工作的要求,對計量屬性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進而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出各項工作的進行情況。
二、五種會計計量屬性
(一)計量屬性的概念
歷史成本,也可以稱為原始資本,是資產初始的交易價格,即取得資產時的公允價格。
重置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獲取與過去某項資產相同資產而需要支出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可變現凈值,是指企業所擁有資產的估計出售價格減去企業為此付出的獲得成本、出售所必須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相應的稅費,最終所得的凈值。在企業的會計實務工作中,可變現凈值使用得非常少,只有在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項目中才會使用。
現值,是指在正常的生產經營狀態下,企業所擁有的資產或負債所能實現的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值。
公允價值,是指在計量日發生的各項有序交易過程中,企業通過出售某項資產所能得到的價格,公允價值的判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
(二)主要會計計量屬性之間的關系
1.歷史成本與其他屬性
某項資產的歷史成本所反映的是該資產的過去價值,而其他四種計量屬性所反映的是該資產的現時價值,這要予以有效的區分,避免混淆。
2.重置成本與公允價值
重置成本所反映的是為重新獲得某項資產所必須支出的成本,而當資產不存在時,其就無法通過真實的交易獲悉其價值的相關信息。此時,就要根據想象的資產對其價值進行評估,那么在這種特殊的條件下,重置成本與公允價值相等。
3.可變現凈值與公允價值
可變現凈值關注的是未來某一段時間,其所反映的資產價值構成中不包含貼現值。當可變現凈值所關注的時間較近,此時的可變現凈值就等于公允價值,這其中主要體現的是會計計量過程中的成本效益。
三、會計計量屬性利弊分析
(一)歷史成本
1.優點
首先,具有非常強的可靠性,這是由于歷史成本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是以交易過程中的原始憑證為相應的依據,其能夠對資產進行客觀真實的反映。由于在交易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交易憑證能夠作為可靠的證據,這就符合會計記載的原始憑證要求;其次,歷史成本獲得容易,并且操作簡便,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歷史成本的入賬價格所反映的就是買賣雙方的交易價格,在交易過程中企業自然而然的就能獲取,并不需要付出額外的成本,并且歷史成本入賬之后,其始終保持不變,不會因外界交易環境發生變化而需要進行重新計量。
2.缺點
首先是無法反饋資產的真實價值,由于外界物價環境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始終處于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尤其是當出現較大的波動時,固定的歷史成本發揮發生相應的變化,導致其難以準確反映出資產的實際價值;其次,歷史成本的相關性非常差,隨著會計報表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歷史成本較弱的相關性已經無法滿足會計報表的制作需求,導致其在應用過程中受到不小的限制。
(二)公允價值
1.優點
首先,公允價值更加符合資產的本質要求,資產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利潤,而公允價值所反映的就是在市場交易過程中的實際價格,采用該計量屬性,資產的價格是買賣雙方在友好協商、充分交流溝通后所確定的交易價格,這個價格是公平合理的;其次,公允價值具有非常強的相關性,由于公允價值是在實際的市場交易過程中形成的,其與市場的經濟動態息息相關,進而能夠將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支出轉變為相應的市場價格。
2.缺點
首先,公允價值的可靠性程度較低,由于公允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交易市場,而交易市場價格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始終處于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這就導致其交易價格難以進行有效的預測;其次,可操作性較差,企業資產具有多種不同的類型,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中,這就導致市場信息的可靠性難以辨別,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只能對其進行粗略的評估,這就導致其無法進行可靠的操作。
(三)其他計量屬性
1.重置成本
優點:在物價發生大幅上漲時,能夠對成本進行準確的計量,避免通過少計成本增加利潤,并且重置成本能夠對資產當前的價值進行準確反映,這就有助于大大提高其實用性。
缺點:存在含義模糊的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技術的革新速度越來越快,也就難以找到與原有資產相一致或類似的資產,而且確定其具體數值難度較大,由于缺乏類似資產的支持,在沒有相關證據的前提下,只能通過估計進行計量。
2.可變現凈值
優點:能夠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變化,對資產未來的實現價值進行準確的反映,具有較高的穩健性特點,并且還能為企業提供相應的變現價值,為各項決策的有效制定建立良好的基礎。
缺點:適用范圍較窄,無法用于企業的所有資產上,這就大大限制其在更大范圍內的應用,并且還有可能出現違背持續經營假設,這就導致其參考性嚴重失真,而且主要是由會計人員根據自身經驗得出,缺乏客觀性。
3.現值
優點:其是根據資產的時間價值進行計量的,這就能夠為企業提供未來的現金流量情況,為各項財務決策的制定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同時還能對實力成本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正。
缺點:現值的計量屬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而會計人員自身的專業水平高低會對現值計量造成直接的影響,尤其是當會計人員缺乏相應的時間價值和風險等財務觀念時,這就會導致現值的可靠程度嚴重降低。
四、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
(一)選擇的理論基礎及原則
1.均衡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
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強調信息的實用性,即能夠為決策者提供一定的參考,而可靠性則更加注重真實存在的經濟業務,即信息真實存在,內容完整。因此,在對會計計量屬性進行選擇的過程中,要兼顧相關性和可靠性。
2.堅持可操作性和現實可能性相結合
會計計量是財務會計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要對其計量屬性進行充分考慮,同時,還要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需求。為了降低財務報表的編制難度,計量屬性需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現實可能性,進而為財務報表的順利編制建立良好的基礎。
3.遵循成本效益原則
通過對不同計量屬性方法實施過程中的效益與成本進行對比分析,優選付出較小的成本就能獲得較高效益的計量屬性,進而降低不必要的浪費。
(二)選擇的影響因素
1.宏觀經濟環境
企業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對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在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狀況。例如,在通貨膨脹的大環境下,重置成本往往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這就需要將其作為主要的計量屬性;而在經濟相對穩定、競爭較弱的大環境中,會計計量屬性則不必過分的考慮穩健性,此時,需要更多的關注相關性。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更多的企業參與到世界經濟中,而對于參與世界經濟的企業而言,不僅要考慮到本國的會計計量屬性,而且還要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會計準則進行系統全面的了解,進而選擇相適應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而為會計計量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保障。
2.不同屬性選擇產生的成本與收益
在會計信息的獲取過程中,需要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進而企業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其過程在本質上是不同利益方之間的博弈結果,在實際的獲取過程中需要對整個過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獲取成本。首先,在對會計計量屬性進行選擇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重要性和成本效益進行系統全面的對比分析,會計計量的選擇性會受到數據信息搜集難度的影響,只有獲得足夠的信息數據,其相應的計量屬性才具有說服力,否則,其只是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而已;其次,所獲取的數據信息能夠為企業創造的價值要大于其獲取成本,避免得不償失,導致企業資金的浪費。
3.投資者和經營者利益
會計信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利益關系上,能夠對投資者和經營者的利益情況進行客觀真實地反映,而當其被披露后就能對相關利益的分配產生直接的影響。在物價處于上漲的經濟環境中,企業的經營者就會將歷史成本作為其基本的會計計量屬性,而企業通過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經營收益。但是對于企業所投入的成本而言,由于其成本存在缺陷不足值,進而導致其資本也難以得到可靠保障,這就會給投資者的資本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所以對于投資企業家而言,則不會選擇歷史成本作為會計計量屬性。
4.會計人員的素質
會計計量屬性的充分運用建立在會計人員的基礎之上,因此,其選擇還要結合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高低,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確保計量屬性能夠被會計人員充分地利用。在進行選擇之前,需要對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進行系統全面調查,這樣在選擇過程中就能結合不同的會計人員選擇不同的會計計量屬性。同時,由于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不盡相同,為了確保所選擇的計量屬性能夠適應所有的會計人員,需要優先選擇可操作性強的計量屬性,這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獲取質量。此外,計量屬性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客觀復雜性,這也會給其選擇造成不小的影響,會對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帶來最為直接的影響,在實際的選擇過程中也要進行適當的考慮。
結語
總而言之,會計計量作為會計核算的重要基礎,會給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造成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對于信息使用者各項決策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需要充分關注會計計量的工作質量,進而為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資金保障。計量屬性作為會計計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的選擇過程中,要充分結合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宏觀經濟環境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進而確保其能夠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進行客觀真實地反映,這樣企業的管理者才能掌握企業的發展情況,并結合企業的未來發展目標,制定相應的決策,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呂金哲.資產評估價值類型與會計計量屬性的關系[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2):91–92.
[2]葉美玉.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中計量屬性的運用探究[J].中國商論,2019(02):115–121.
[3]許騫,胡美琪,張淑凡.不同會計期間和計量屬性下碳資產變化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9(05):159–160.
[4]張小偉.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研究[J].時代經貿,2018(16):47–49.
[5]關濤.稅務會計計量屬性及其與財務會計計量屬性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07):34–35.
[6]劉巖.會計計量屬性應用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8(05):67–68.
[7]董萍.會計計量屬性中的公允價值運用研究[J].時代經貿,2018(14):87–88.
[8]葛連芝.論會計計量屬性選擇應用[J].時代經貿,2018(0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