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勞動教育是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但現實中,勞動教育被弱化、軟化和淡化的現象屢見不鮮。學校教育中積極推進勞動教育,對弘揚勞動傳統,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轉化社會風氣,培養新時代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增強國家軟實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關鍵詞:勞動教育;意義;內容;策略
一、 勞動教育內涵界定
勞動是人類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活動。歷史表明,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勞動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并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勞動教育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教育大辭典》勞動教育,即勞動、生產、技術和勞動素養方面的教育;新時代勞動教育以塑造勞動觀念、傳遞勞動知識、傳授勞動技能、端正勞動態度和培養勞動習慣等為主要內容,系統提升受教育者的勞動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
二、 中職學生實施勞動教育的崇高意義
(一)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但現實中,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中小學生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輕視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切實加強勞動教育,是對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堅守與繼承,更是培養新時代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二)完成中職教育目標的必然舉措
中等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主體之一。其目標是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
中職學生處于知識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他們的下一役便是直接投身社會勞動和實踐。加強勞動教育,培養中職學生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造的精神,提高中職學生勞動素養,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勞動態度,必將為學生職業人生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中職學生個人成長發展的迫切需要
強身健體,勞動益智早已成為人們共識。更重要的是勞動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自立自強的獨立生活能力。
勞動獲得主人翁意識,責任感和使命感;能以正確的態度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及成果,從而培養尊重他人,熱愛祖國和勞動人民的高尚情感;艱苦的勞動體驗,更能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包括吃苦耐勞、攻堅克難,抵御挫折的意志力,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好作風。
三、 中職生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勞動觀念教育
觀念即思想意識,指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印象評價。勞動觀念是勞動場景、勞動對象、勞動手段、勞動成果等客觀事物在人腦中概括印象和評價。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始終將勤勉勞作視為社稷之基和生活之本。但是近些年來,隨著物質財富爆發增長,也助長了一些人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的惡習。加強勞動教育,讓學生學會勞動,養成勞動習慣,培養勞動精神,不僅僅是對優秀傳統的繼承,更能增強國家發展的軟實力。
(二)勞動技術教育
勞動是從使用工具開始的,認識工具,使用工具,愛護和維護工具是勞動技術的必修課。在勞動中編制進程規劃,實施勞動步驟,把握勞動規律,積極提升勞動效率,是勞動技術含量的綜合體現。加強中職學生勞動技術教育,是培養“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重要舉措。
(三)勞動安全教育
學校勞動安全教育,旨在幫助學生正確地構筑安全防范心理,樹立安全防衛意識,掌握安全保護方法技巧。安全教育應要求學生遵守勞動紀律,服從勞動分配,聽從勞動指揮。安全教育應教會學生實施勞動保護,采取人員保護,硬件防護,技術保護等安全措施,確保人身及財產安全。
四、 中職學校勞動教育實施策略
(一)在學科教學中實施
中職學校課程設置,專業實踐課程占有較大比重,扎實過硬的專業技能,都是在“做”中學習逐步完成的,做事即勞動,但應重點把握好學生參與度、合格度、勞動強度。在專業理論課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強化勞動理論指導,開展安全教育。在德育、語文、歷史等人文學科教學中,加大勞動觀念教育和勞動態度培養。在其他學科和團隊活動課中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
(二)在課外活動中實施
中職學校普遍開設興趣小組、校園社團和俱樂部,通過手工制作、電器維修、技能服務、匯報表演、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提高勞技水平。廣泛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團會、勞模會、勞技展演,提高學生勞動興趣,強化勞動意識。
(三)在校外實習中實施
中職學校的優勢,實習基地完善,實習見習任務明確,參與社會勞動的機會眾多,應重點突出規劃嚴密、管理精細、考核全面、經驗推廣。適度擴張社會服務,以師生技能優勢,走進社區,貼近群眾,服務人民生活。加強校際交流,城鄉交流,促進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術的相互參透,優勢互補,實現學工學農的教育目標。
(四)在家務活動中實施
教育學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合作做,弘揚優良家風,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學校應適量安排家庭勞動作業,密切家校聯系,轉變家長對學生參與勞動的觀念,使他們懂得勞動在學生學習、生活和未來長遠發展中的積極意義和作用,讓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形成勞動教育合力。
教育是強國之本,民之大計。面對當前重智力,輕體力,重知識,輕能力的不良社會風氣,真正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還任重道遠。中職教師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注重實質,切實推進實踐創新和勞動教育,讓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參考文獻:
[1]宋乃慶,王曉杰.“勞動教育”內涵、意義及推進路徑[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
作者簡介:
劉景富,重慶市,重慶市巫山縣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