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進生問題,不僅直接影響到眾多后進生的前途命運,而且給學校的管理帶來許多不便,還會影響到我國教育的發展。
轉化后進生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去轉化他們?
關鍵詞:后進生;管理;教育發展
一、 后進生的形成原因
(一)后進生形成的內因
個人的原因(即內因)才是根本的原因。
有的是因為剛入學時不能較快地轉換角色;有的是因為思想上不夠重視,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有的是因為一次偶然失誤影響了他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進而影響其學習的效果,成為某科目的“后進生”。
另外,學習態度不端正,有偏科心理;學習的階段過程中不能持之以恒;缺乏學習動機,認為課堂知識與客觀實際差距太大;性格內向,回避與別人交往,碰到問題常常不向同學或老師請教等等都是造成后進生形成的個人原因。
(二)后進生形成的外因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外因也不能忽視。影響差生的外因包括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社會影響、學校教育。
1. 不良的家庭環境的影響
(1)有的家長外出打工,家里沒有人照看子女,家長就不得不帶著孩子四處奔波,經常讓孩子處于不斷地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這樣的家庭滋生了浮躁、動蕩的情緒,為錢而奔波成為家庭生活中的重要話題之一,這勢必給這類學生注入了不穩定情緒和不思進取、不想學習的影響。
(2)有的把孩子留在家里讓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他們中有的畢竟年歲已高,身體欠佳,精力不足,根本就無暇顧及;有的認為孩子的爸爸媽媽沒有在身邊孩子很可憐,對孩子們特別的溺愛,這樣的情況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
(3)家庭主要成員結構上發生變化,單親家庭愈來愈多的出現。這樣的環境給這類學生造成了心理的創傷,致使這類學生對學習喪失信心。
(4)家長素質的高低不同。有的學生家長不懂得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不注意身教重于嚴教的力量,不注意從小培養子女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憑其自由發展,走偏了。
2. 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
社會的不良風氣,社會中的陰暗面。花花世界誘惑著他們去過把癮,有的不能自拔。不再求上進,脫離集體,厭學、不學、棄學。
3. 教育教學的負面影響
(1)同學之間的交往
他們構成了自己的“同伴文化”,如果與同伴們的行為不一致就會受到排擠嘲笑,就會被孤立起來。于是他們就屈從與他們所謂的“集體”,迫于壓力,使學生在行為上趨于從眾,這樣一來,學校的正面教育就會變得蒼白無力。
(2)教師因素
后進生,是教師用“眼睛”看出來的。首先,教師患了“斜視眼”,不能正視“后進生”的閃光點;其次,教師患了“近視眼”,看不到后進生輝煌的未來;再次,老師的抱怨情緒多,看到學生就煩,這樣的老師讓學生更加厭學。
二、 后進生的轉化對策
(一)了解后進生的心理特征和實際情況
要關心、體諒、原諒和幫助他們,后進生的形成偶然性后面隱藏著必然性。老師要努力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只有交心才能改正和提高其情感和成績。每學年,我都會設計一個記錄本把每個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的具體情況詳細記錄。我們不但要教育學生學會尊重老師,而且要求老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尊重差生的思想感情。
(二)堅持原則,遮掩有度
班主任必須做到既不能讓學生太了解自己,又不能一點也不讓他們了解自己,否則就會因為不了解而不在乎你,故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讓學生知道處理事情的原則,讓學生明白要一做某件事,就應怎么做,才能不違背規則;但也絕不能告訴學生還會有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三)微笑面對學生
在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時,隨之對后進生投去一個充滿信任的、親切的目光,老師心中有“后進生”,“后進生”心中才會有老師。在作業輔導時,若遇后進生完成作業吃力的,要給他以充滿信任鼓勵的眼神,使其有戰勝困難的決心。
(四)鼓勵后進生
對學生要經常予以鼓勵,使其獲得前進的動力;后進生更是如此。如對后進生作業的批改,不能簡單地劃“×”,而應對他們的作業細心閱讀捕捉閃光點。如加批語:“有進步,望保持”等等。
(五)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要注重指導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要求他們做好預習,認真上課,耐心復習,并要求學生按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培養習慣。學習上,對后進生的預習,要課前先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指導改正,這有利于他們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能準確地回答,會增強了其聽課興趣,做起作業來就容易得多了,某些人不做作業的壞習慣也隨之改掉。
(六)要做好家訪
這訪,能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系起來。班主任工作是溝通學校與家庭教育的橋梁,而家訪則是最常用的方式。雙方進行交流,彼此加深對孩子的了解,在教育孩子時做到有的放矢不讓孩子有空子可鉆。
(七)感恩教育
組織學生看感恩教育的片子、演講視頻,進行感恩感化教育,把心思投入到學習上來。
總之,面對后進生,我們不要放棄,找準原因,多想方法,拉他推他激他,就會使“后進”轉化為“跟進”,由“跟進”轉變“先進”的,這完全是可的。
作者簡介:
石大海,重慶市,重慶市南川區道南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