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豐富教學手段,讓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從而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文章主要從課堂互動、因生訓練、發揮效能等角度闡述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優化
在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往往囿于狹隘的知識本位,片面重視知識的傳授、思維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情感的體驗、興趣的激發、習慣的培養、心理的疏導,學生缺乏探索的動力、學習的自信。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讓“教”與“學”和諧相融,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讓學生由“學會”逐步走向“會學”。反思當前的物理教學,教師對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的使用頻率不足,對新媒體、翻轉課堂等了解甚少,教學手段過于單一,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知識的拓展。很多教師因試而教,目標定位過高,授課內容難度大,往往超出了很多學生的接受范圍,造成了兩極分化的趨勢更加明顯。教師往往只對少數學優生進行個別化輔導,很少照顧到學困生,導致他們越來越對物理學習不上心。部分教師作業布置的題量大,學生負擔重,應試色彩濃,形式內容單一,不利于學生物理學科素養的提升。教師布置作業缺乏精挑細選,作業后缺乏有效的反饋,沒有進行當面的批改,作業效果差。教師評價方式單一,重結果輕過程,沒有關注學生的進步,不能合理控制學習難度,讓學生進行有品質的學習。教師要樹立生本理念。
一、 優化課堂,強化互動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要科學施教,減負增效,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教師要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教師往往在講完概念、原理后,讓學生借助于練習鞏固所學內容,“由教定學”的教學下,“做實驗”也會淪為“看實驗”“聽實驗”,而忽略了學情的研判、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生活實際的聯系以及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要將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加以顛倒,借助于課前微課等完成自學,在深度理解的基礎上參與分享、討論,促進知識的內化。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有了記憶、理解的基礎,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開展深度的學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挖掘。教師要加強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融合,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逼真的場景、豐富的信息,刺激了學生的神經,也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探求物理知識的工具,為學生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合作探究,加強生生之間的對話,讓他們學會分享、解惑、協作,在互幫互助中培育學生的協作能力與團隊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啟發學生深入思考,促進課堂教學的生成。教師要采用將課堂時間一半交給教師,一半交給學生,讓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討論交流相融合,讓學生的智慧在互動中獲得提升。這樣也能發揮教師的講授優勢,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學生可以進行課前的學習,借助于教學微視頻等材料學習新知,也可以在課后補充學習,這樣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學習不再困囿于課堂,學生可以在家中讀材料、看視頻,將遇到的學習障礙記錄下來,師生、生生之間可以利用課堂或課余時間展開交流,從而使學習更具有針對性。每個班級的學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在面對全體學生時,如果進行個別化的輔導往往會心有余而力不足。學生依據自己的認知水平選擇個性化的學習材料,完成個性化的作用,學困生可以反復觀看重點內容的視頻,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能促進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二、 優化作業,因生訓練
教師要避免布置“一刀切”的作業,要依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量身定制”,布置多樣化的作業,為學困生設置一些基礎題,促進他們對概念的鞏固,為中等生布置一些綜合題,能促進知識的融會貫通,為學優生布置一些開放題,能拓展他們的視野,提升他們思維的發散性。如在中考物理第一輪復習《壓強》內容時,教師讓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的填空,幫助他們掌握壓強的概念、原理、公式等內容,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布置一些綜合題、中考變式題,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作業要具有典型性,教師要精挑細選,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能讓學生做一道題會一類題。教師要對題目進行合理地改編,避免學生做大量重復的無效題。教師批改后反饋要及時,讓學生對解答的不足進行糾正,幫助他們理清思路,快速地掌握所學內容。
物理作業要具有實踐性,形式可以是實驗、制作、社會調查等內容,學生可以在“玩”中運用所學物理知識去探究未知領域、開展實驗探究,能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教師布置導學任務,讓學生去查閱資料,獲取所學新知的相關信息。如在學習“滑輪”內容前,教者讓學生查閱滑輪在古今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讓他們思考:滑輪利用的目的是什么?不同滑輪有何優缺點?如何用才會更省力?課后實踐作業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能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參與社會調查,讓學生能關心家鄉建設。
三、 優化考試,發揮效能
評價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也讓教師診斷、調整教學,對課堂教學起到一定的指向導引作用。傳統的評價過于關注學生的考分,忽略了學生的能力發展、情感體驗,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一味追求學生的考分,也會令學困生長期得不到關注,他們會感知壓抑。教師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要依據物理學科特點,將操作能力、探究意識、交流合作、解決問題等納入具體的評價細則之中,讓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發掘,學生在取得進步時就會得到表揚??荚囀窃\斷學情的一種手段,教師借助于考試去“問診”,并因情施教,才能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但考試的題目不宜太難,要講究基礎性,不出偏題,要關注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是否到位。在考試后,教師要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采取個別化輔導等方式,幫助他們理解所學知識,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考試的效能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作業管理、課堂反饋,調動學生參與物理學習的興趣,發掘他們的主體意識,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提升他們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唐悅.對布盧姆掌握學習理論的思考[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16).
[2]杜艷飛,張學新.“對分課堂”: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與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16(3).
[3]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0).
作者簡介:
劉美坤,江蘇省鹽城市,江蘇省濱海縣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