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峰
摘? 要:公安教育體系具有獨立性、針對性和特殊性的特點,形成了具有公安特色的學歷教育和在職培訓教育。但是,我國公安教育仍存在性質不明晰、辦學理念待提高、專業設置不合理、辦學規模受局限、學生綜合素養不高和師資隊伍薄弱等問題,究其產生原因主要有受到東歐等國家影響較深,歷史繼承痕跡明顯,對公安教育轉變時期的認知出現一定偏差。
關鍵詞:公安教育? 現狀? 辦學理念? 師資隊伍
中圖分類號:D631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8(a)-0130-03
The Present Situation Research and Problem Analysis for Public Security Education in China
WANG Jianfeng
(Criminal Investigation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031 China)
Abstract: Police education has formed a unique system which provides students with degrees and offers on-job vocational training to policemen because it is special and independent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compared with other colleg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concerns about the unclear nature of police education and approaches for operating police colleges need to be improved. Also, some subjects seem to be inappropriately chosen in some schools. The scale of schools is restricted by poor teaching staff and students. Police education in its transitional period, to some extent, is mislead by historical stereotypes from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Key Words: Police security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Teaching concepts; Teaching team
我國的公安教育是符合社會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形成了具有公安特色的學歷教育和在職培訓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隨著社會對公安人才需求的不斷深化,為公安教育改革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1? 公安教育體系具有獨特性
1.1 公安教育體系的獨立性
我國公安教育多以獨立設置的公安院校為主體,在學生招生、行政管理、財政經費以及就業等方面具有相對獨立性。
公安教育經費投入和行政管理的主體具有獨立性。由于警察職業的屬性原因,公安專業人才畢業去向為公安機關及相關部門,只能由國家政府和公安機關對公安院校教育進行經費投入[1]。
1.2 公安教育體系的針對性
公安院校要以黨建校,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科教強警”的方針,以提高公安隊伍的整體素質為目標,貫徹精神,貼近實戰,落實工作,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為公安工作的發展和公安隊伍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1.3 公安教育教學特殊性
(1)培養目標的唯一性。由于警察職業的屬性,為國家公安機關及有關單位培養專門人才是公安院校唯一的培養目標。
(2)教育對象的指向性。合格人民警察是公安教育培養的目標。公安院校的畢業生的工作性質的指向性較強。
(3)培養階段的紀律性。公安院校把學生培養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合格人民警察作為首要任務,依據政治建警、以嚴治警的要求,在培養過程中嚴格實行警務化管理,讓組織紀律性和警察意識牢牢扎根在每名學生的心中[2]。
(4)專業教學的實戰性。為符合公安工作需求,緊緊圍繞“教、學、練、戰一體化”的宗旨積極組織開展公安專業教學內容和活動,切實貼近實戰。
2? 我國公安教育存在一定不足
2.1 公安院校性質不明晰
(1)公安院校的管理歸屬不統一。我國公安院校屬于雙重管理,公安部門主要負責黨務行政工作、組織人事和在職培訓管理等;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教學工作管理。公安機關負責人事管理,造成公安院校的行政辦學色彩較明顯。公安院校職業的特殊性較明顯,不能完全按照普通高校的標準和要求進行管理,導致院校發展受到一定限制。
(2)公安教育的屬性認識模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歷教育,按照有關教育主管部門規定要求,公安院校專業和課程設置不科學,人才培養方案有待優化,管理和服務的能力有限[3]。
(3)公安院校教師的身份界定有分歧。公安院校教師身份比較特殊,既屬于教師還屬于人民警察,帶有明顯的職業屬性。在《公務員法》頒布實施后,個別地方公安院校單位劃分為政府機關,教職工身份轉變為單一的國家公務員。但是,多數的公安院校仍屬于事業單位,教師依然具有雙身份[4]。
2.2 辦學理念有待提升
(1)公安院校辦學定位偏離實際,組織架構和人才培養規劃不科學。按照綜合大學的辦學思想僵化辦公安教育,盲目開辦研究生和“二學位”學歷教育,不符合公安教育的辦學規律和公安工作的需要[5]。
(2)學歷教育和在職培訓的關系協調不充分。我國的公安教育是學歷教育和在職培訓并存的一種模式。當今社會上重學歷教育輕職業培訓、學歷強過學力的觀念仍存,職業教育發展受制,教學質量不能充分滿足公安實戰需求。
(3)公安院校和公安機關在人才培養和需求上不相適應。表現為:一方面,由于公務員制度的規范、政府機構改革力度加大以及輔助警察的大量招錄,各級公安機關編制加強管理。另一方面,隨著公安學校的規劃發展或規格升級,各地公安院校逐年擴大和穩定在校生規模。
2.3 專業設置滯后于公安工作的實際需求
(1)教學質量不能完全契合公安實際需求。提升教學質量面臨的主要問題:教師教學能力與實戰要求有距離,教學方法相對滯后;學生貼近實戰的實踐能力培養有待提升;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難以保證教學質量。
(2)學科建設不完善、專業設置不科學、課程建設不完備不能滿足公安工作的需求。由于傳統公安教育理念的影響和教學資源條件的限制,加之偏重于縱向的專業體系建設,致使學科和專業之間的融合相對薄弱,不能完全滿足社會對“寬口徑、全方面”的應用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3)專業教學學術性相對薄弱、實戰性不強依舊存在。近年來公安工作發展日新月異,公安教育教學改革步伐較快,公安學和公安技術學作為獨立的學科發展的時間較短,缺少積淀和擴展,理論研究不深入;專業教材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密切,內容的實用性不強,功能性不足[4]。
2.4 不適宜的辦學規模和教學計劃影響教學質量
(1)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如火如荼,高校不斷增加專業和加大學生擴招工作。在這種背景下,部分公安院校盲目跟風,導致公安教育的發展不順暢。
(2)課程設置不科學,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公安專業課程設置專業課程比重大、基礎性課程擴展不足、理論與實踐學時比例不合理,這些都對教學質量影響嚴重。
2.5 公安院校需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質量
(1)公安院校學生的綜合素養有待提高。公安院校教育教學的工作側重于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和課程,通識基礎課程發展不順暢,導致公安院校在人才素質培養的全面性上不如普通高校,對照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有差距。
(2)隨著法制社會的日趨完善,要求警察執法的綜合素質更高。由于公安院校的綜合課程的缺少多樣性,法律和防護意識培養力度不夠,實踐教學不能有效契合實戰需要,考核內容針對性不足,導致人才培養目標偏差。
(3)公安院校學生在公務員考試上競爭力不足。公安院校學生的畢業去向基本為公安機關或相關單位,學生只有通過公務員考試才有成為警察的資格。公務員考試面向全社會,公安院校學生缺乏競爭力。雖然《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錄用辦法》有說明,公安機關在錄用警察時,對公安專業有需求的崗位可以優先錄用公安警察院校畢業生,但是該規定與人事部的公務員錄用的有關政策不統一。如果公安院校學生不能通過公務員考試,將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一旦長期滯留在社會,勢必造成社會安全隱患[3]。
2.6 師資隊伍力量薄弱成為教育水平質變的阻礙
(1)我國公安院校的師資隊伍中缺少精品團隊、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和權威型學者、“雙師”型專業教師,師資隊伍整體實力不足。目前公安院校的師資一般是畢業于公安高等院校的專職教師,實行身份終身制。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單一,教學內容與實戰的貼合不充分,導致教學質量提升有限。
(2)師資結構不合理,不能有效發揮團隊作用。導致專業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有:學歷結構不合理,本碩生偏多,缺少博士生;職稱結構不合理,中級職稱的教師偏多,高級職稱的教師較少;教師專業性比例不合理,文科類的教師較多,經濟類和理工類的偏少;理論研究型教師偏多,實戰研究型教師較少;專業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的比例需要調整[6]。
3? 我國公安教育問題的原因分析
3.1 東歐的公安教育對我國的影響較深
我國公安教育主要是受到東歐等國家影響較深,歷史繼承痕跡明顯,致使公安教育改革推進力不足,成效不夠顯著,相對滯后于現代公安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現有:偏重學歷教育,對職培訓支持不夠,有限的教育資源利用率較低;課程的理論學時占比較重,實踐學時少;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落后于時代發展;專業教材內容滯后,不能完全反映公安工作的發展變化。
3.2 公安院校對公安教育轉變時期的認知出現偏差
由于辦學理念不明晰,規律認識不深刻,公安院校對學歷層次的發展、學生素質能力培養等方面認識不清,脫離實際。部分院校為了讓師資隊伍達到教學評估要求,盲目引入或招聘了與公安專業無關或關聯不大的非公安業務的高職稱教師或高學歷者。部分公安院校制定了弱化公安特色的規章制度。這都是導致公安教育質量不能產生質變的重要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 郭芳.公安教育改革與發展問題研究[J].遼寧警察學院學報,2020,22(3):104-107.
[2] 關曉曦.淺議公安院校教育改革與創新[J].廣東蠶業,2018(6):90-92.
[3] 曾婕.新形勢下公安教育培訓發展方向研究[J].科技資訊,2018,16(14):151-152.
[4] 高瑋.“警教融合、協同育人”創新公安教育新模式[J].廣西警察學院學報,2019(6):105-110.
[5] 李瑩,魏克強.信息化背景下我國公安教育培訓工作建設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16):71-74,81.
[6] 董凌燕.公安院校深化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