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茂云


【摘 ?要】目的:抑郁癥患者采用疏肝解郁膠囊治療同時聯合氟西丁治療,觀察該種治療方法的效果。方法:將我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觀察時間段為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并且根據患者使用的治療方法不同,將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采用氟西丁治療,治療組采用疏肝解郁膠囊治療同時聯合氟西丁治療。結果:(1)治療組治療有效率為95.55%,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5.55%,(P<0.05),結果有顯著差異。(2)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后各認知功能和治療前對照都有明顯變化,(P<0.05),結果有顯著差異;治療組治療后在執行功能、信息加工功能和總認知功能上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果有顯著差異。結論:抑郁癥患者治療過程中使用疏肝解郁膠囊聯合氟西丁治療效果明顯,該種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薦使用。
【關鍵詞】抑郁癥;疏肝解郁膠囊;氟西丁
【中圖分類號】R28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095-01
抑郁癥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病癥,該種病癥會引起患者精神異常,影響患者生活,同時患者抑郁癥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自殺傾向,引起患者自殘,嚴重時還會導致患者死亡。抑郁癥在臨床上治愈難度高,其主要原因是患者采用西藥治療后,容易出現病癥復發,難以達到治愈效果。為了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可以采用中藥治療方法,中藥治療可以從患者病因上解決問題,實現患者治療效果提高目的。基于此,本組研究抑郁癥患者采用疏肝解郁膠囊治療同時聯合氟西丁治療,觀察該種治療方法的效果。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觀察時間段為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并且根據患者使用的治療方法不同,將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隨機編入患者45例,患者平均年齡36.27±3.39歲,患者平均病程3.25±0.54年,患者平均身高1.62±0.35米,患者平均體重55.28±5.71千克,男20例,女25例。治療組隨機編入患者45例,患者平均年齡34.27±3.72歲,患者平均病程3.73±0.53年,患者平均身高1.59±0.53米,患者平均體重49.36±4.38千克,男21例,女24例,(P>0.05),兩組患者資料無差異。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使用的西藥為氟西丁,患者每天使用一次,采用口服治療,每次使用量為20mg,連續治療6周。
1.2.2治療組
治療組采用聯合治療方法,該種方法中需要使用對照組治療方法,并且聯合疏肝解郁膠囊治療。患者每天使用兩次,每次使用0.72g,分成早晚服用,連續治療6周。
1.3統計學
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使用%計算平均值,采用差方t檢驗,p<0.05為有差異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
治療組治療有效率為95.55%,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75.55%,(P<0.05),結果有顯著差異。
2.2兩組認知功能情況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后各認知功能和治療前對照都有明顯變化,(P<0.05),結果有顯著差異;治療組治療后在執行功能、信息加工功能和總認知功能上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果有顯著差異。
3.討論
抑郁癥病癥患者主要誘因是心理疾病引起,屬于精神類疾病。抑郁癥患者病程時間長,患者很難實現痊愈,因此治療抑郁癥是醫學界的一大難題。目前對抑郁癥患者治療中主要是采用藥物治療和心理指導治療,藥物治療主要采用抗抑郁藥物,一般臨床上會使用氟西丁,該種藥物是一種西藥成分,主要作用是刺激患者血流灌注,改善患者皮質局部代謝,調節患者中樞神經功能,以此來達到治療抑郁癥效果。但是采用西藥治療,患者容易出現病癥復發,難以提高治療效果。
為了提高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可以在使用氟西丁治療同時聯合疏肝解郁膠囊治療。在中醫理論中,抑郁癥患者病因在心,由于患者肝火旺盛引起肝氣淤積,出現患者心理煩躁,引發抑郁癥。在治療抑郁癥過程中使用疏肝解郁膠囊治療,該種藥物主要功效是疏肝解郁,因此能夠治療抑郁癥。該藥物是一種中藥膠囊,藥物的主要成分是刺五加和金絲桃。金絲桃的主要功效是清心瀉火,疏肝解郁的功效,同時該種藥物還有著補腎安神、益氣健脾的功效。藥物中使用的刺五加成分,主要是一種提取物,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該種物質對輕度抑郁癥患者有治療效果,可以使用在抑郁癥患者臨床治療中。
在本組研究中,為了獲得抑郁癥患者采用疏肝解郁膠囊治療時聯合氟西丁治療效果,采用兩組對照分析。從兩組患者認知功能分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后各認知功能和治療前對照都有明顯變化,(P<0.05),結果有顯著差異;治療組治療后在執行功能、信息加工功能和總認知功能上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果有顯著差異。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獲得,抑郁癥患者采用疏肝解郁膠囊聯合氟西丁治療效果明顯,該種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 β-細辛醚對抑郁模型大鼠海馬神經元細胞的影響[J]. 王俊蘋,張曉杰,于秀文,興桂華,孫玉榮,榮瑋.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06)
[2] 抑郁癥患者血清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水平測定及臨床意義分析[J]. 程容,周振祥,呂永良,張榮生,錢志平.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4(17)
[3] 不同劑量舒肝解郁膠囊治療輕中度抑郁癥的多中心、隨機、開放、對照研究[J]. 姚軍,李清偉,季建林,張海音,馮斌,吳文源.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