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婷婷

【摘 ?要】目的:分析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在兒童重癥監護室應用的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兒童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患兒8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42例,對比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兒童重癥監護室的護理效果,降低并發癥,值得應用。
【關鍵詞】以家庭為中心護理;常規護理;兒童重癥監護室;護理質量;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133-02
重癥監護室主要收治的都是危急重癥患者,利用較多先進的設備和醫療技術等對患者實施治療和護理工作,盡可能保證患者的生存質量。而兒童受到年齡、自制力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需在實施積極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科學合理化的護理干預,從而加快康復進度[1-2]。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為新型的護理模式,此護理可使患兒獲得家庭般的護理干預,縮短病程,促進康復[3]。所以,本研究以84例重癥兒童為研究對象,觀察以家庭為中護理模式的效果,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兒童重癥監護室84例患兒為研究對象,入選時間2019年5月-2020年4月,隨機分為觀察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齡2~10歲,平均年齡(3.31±0.52)歲;對照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齡1~,9歲,平均年齡(3.43±0.49)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主要內容:
1.2.1 進行家庭全面評估:①包括家庭環境、宗教信仰、經濟狀況、家庭結構、職業、文化、性別、年齡等方面的資料評估。②家庭需求的評估:了解特殊藥物的注意事項、監護儀器的目的、特殊和常規檢查的內容和目的、主要治療藥物的名稱和用法。不適癥狀的改善措施和原因、飲食護理、藥物的不良反應和作用、治療方法和效果、疾病發展和預后效果、病因等方面。對患兒全力搶救、照顧生活、減輕疼痛、安慰心理、增加生命等需要的評估。
1.2.2 入室宣教
①積極、熱情、主動對患兒家屬進行接待。對科室環境和規章制度進行講解。責任護士及主治醫生,同家屬溝通,構建和諧關系,增加信任感,消除恐懼感,適當介紹某些儀器的功能和目的,構建安全感。②家屬探視期間應耐心講解,讓其構建好的心態,滿足其對于信息的要求。護理人員需在每次患兒家屬探視時耐心的同家屬溝通,使其獲得知情權,講解病情、治療措施,讓其接受事實,針對已經好轉了病情的患兒,告知家屬,并按照通俗易懂詞匯將治療信息傳遞給家屬,構建信任,讓其心情改善。若家屬出現不信任或懷疑心理,拒絕配合,可向其解釋,個體具有差異,醫護人員會根據不同病情而給予患兒正確的治療和護理措施,使其懷疑消除。同時告訴那些不了解醫學的家屬不可胡亂講解,防止心理負擔加重。
③評估家屬心理需求的階段性:護理人員對家屬心理需求隨時評估,對于不同時期心理狀態的家屬實施持續的心理干預,滿足其需求,提升其治療疾病信心。對于反復提問的家屬因耐心的解釋和傾聽,改善心理壓力。④盡可能在心理和生活上滿足其需求,讓其獲得更多的尊重、理解、關心,讓其具有好的心態,鼓勵、贊揚積極配合診治的家屬。
1.2.3 出科宣教
若患兒轉入普通病房或出院需告訴家屬做好準備,如果和患兒交流存在障礙也需積極同家屬溝通。將用藥、飲食、睡眠等注意情況詳細向家屬講解。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分析數據,患兒并發癥用(%)和X2檢驗,護理質量評分用(x-±S)和t檢驗,P<0.05統計學成立。
2. 結果
2.1 護理質量評分
2.2 并發癥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7.1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81%,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下:觀察組感染、消化道出血、壓瘡分別為1例、2例、0例,總發生率為7.14%;對照組分別為4例、4例、2例,總發生率為23.81%,(X2=12.354,P=0.042)。
3. 討論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是將患兒作為家庭、社會的一部分,考慮患兒和家屬的需求。知曉家屬心理需求,進而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從而完善和強化患兒的支持系統,滿足家屬需求,在住院過程中,家屬需要面對精神和經濟壓力,因此在醫院將一個完整的支持系統提供給家屬對于其需求的滿足非常重要[4]。
本研究結果為,觀察組護理質量、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說明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兒童重癥監護室的護理質量,減少并發癥發生率,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李男.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護理模式在兒童重癥監護病房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4):19-20+23.
[2] 廖秋燕,張婷.兒童重癥監護室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的效果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2):158-159.
[3] 拉姆次仁.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護理模式新發展探索[J].西藏科技,2017(10):53+80.
[4] 趙曉霜,張葆榮,郭放,等.以家庭為中心的過渡期管理方案在兒童重癥監護室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22):2656-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