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青

【摘 ?要】目的:分析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術后血清CRP、PCT、IL-6水平及并發癥的影響。方法:本研究共66例研究對象,均為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其中33例行針對性護理干預的患者列為研究組,另外33例行基礎護理的患者列為常規組,所有研究對象均選自2017年3月到2020年3月。經護理干預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統計并發癥。結果:在RP、PCT、IL-6上,研究組低于常規組(P<0.05)。在并發癥上,研究組6.06%低于常規組21.21%(P<0.05)。結論: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術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的效果明顯,并發癥少。
【關鍵詞】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術;針對性護理干預;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162-01
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疾病中最為常見的一類,主要是指在胎兒時期心血管系統發育異常而引起的一種心血管系統畸形,給患者身體帶來不良影響[1]。體外循環術是先天性心臟病的主要治療手段,目前已在臨床廣泛應用。臨床研究表明,在手術的同時給予患者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減輕炎癥反應,減少并發癥[2]。基于此,本次研究針對我院2017年3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66例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術患者進行分組討論,旨在為臨床研究提高疾病患者的手術治療質量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7年3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66例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術患者納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常規組(33例)與研究組(33例),此次研究獲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66例患者家屬同意參與此次研究并簽字。常規組男17例,女16例;年齡0.5-3.2歲,平均(1.5±0.2)歲。研究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0.4-3.2歲,平均(1.5±0.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可作比較。
1.2 方法
常規組給予普通護理,包括心電監護、病情觀察、常規宣教等。
研究組則在普通護理的基礎上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為:(1)加強病房環境干預。由于患者年齡的特殊性,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的特點改變病房的布局,提供患者喜歡的玩具等物品,換上患者喜歡的顏色,為患者營造舒適溫馨的病房環境;同時注意維護病房衛生,保持病房的安靜。(2)加強對患者的呼吸、排便等訓練。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采用合適的護理流程進行護理干預,選擇患者容易接受的語言與其進行交談,指導患者正確的呼吸、排便等。設置合理的呼吸機參數,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確保呼吸暢通。(3)加強藥物指導。將患者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師,合理調整藥物劑量;注意維持電解質平衡;根據患者情況適量使用抗生素與營養心肌的藥物。
1.3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1)比較兩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血清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白介素-6(IL-6)。清晨空腹抽取5ml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測定。
(2)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以及胃腸脹氣。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以( ±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常規組患者的CRP、PCT、IL-6水平明顯高于研究組(P<0.05),具體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并發癥對比
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常規組發生切口感染患者有2例,胃腸脹氣4例,心律失常1例,常規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1.21%(7/33);研究組發生胃腸脹氣有2例,總發生率為6.06%(2/33);常規組高于研究組(x2=9.746,P<0.05)。
3.討論
先天性心臟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主要是由感染病毒、缺乏葉酸等因素所致,臨床上表現為呼吸道感染、氣喘、心悸等癥狀,不利于患者的正常生長發育。體外循環術是一種血液循環方法,利用人工膜肺達到氣體交換的目的。體外循環術是臨床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主要方式,但其過程復雜,極易產生并發癥。因此,需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
針對性護理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護理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努力為患者提供舒適的護理服務。針對性護理是指根據患者病情的差異性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從而最大程度上滿足患者護理的臨床護理需求[3]。本次研究通過給予患者環境護理、藥物護理等一系列措施,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在炎癥因子水平與并發癥上,研究組優于常規組,這與冉秦等人[4]研究結果相似,進一步證實了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術患者的炎癥反應具有明顯的減輕作用,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崔琳. 改良腹膜透析置管對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BUN、SCr的影響[J]. 中國醫藥指南, 2019,17(3):44-45.
[2] 劉小清, 陳寄梅, 周成斌,等. 微小化管道技術對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圍術期病死率的影響[J].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8, 34(11):688-693.
[3] 潘佩珍, 巴宏軍, 李玲,等. 急重復雜先天性心臟病急診術后非計劃再次手術患兒的臨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 2019,25(16):118-120.
[4] 冉秦, 趙紅英, 田友春,等. 人性化護理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術后并發癥及全身炎癥反應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9, 38(3):406-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