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美

【摘 ?要】目的:觀察呼吸護理對急性左心衰預防院內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的1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是否行呼吸護理將患者分為對照組(80例:未應用呼吸護理而行常規護理)與實驗組(80例:應用呼吸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院內呼吸道感染發生率(2.50%)低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98.75%)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結論:急性左心衰患者呼吸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
【關鍵詞】呼吸護理;急性左心衰;院內呼吸道感染;預防
【中圖分類號】R47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204-01
急性左心衰竭的發生多是因心臟瓣膜疾病、心肌損害等心臟器質性疾病所致,在疾病因素影響下左室前后長期負荷過重,繼而致使心肌收縮力降低,外周血壓超過正常水平,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心律失常等癥狀,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本病病情發展快、且疾病變化顯著,因此及時行有效治療是十分重要的[1]。本次研究為論證呼吸護理對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影響,比較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3月80例行常規護理患者以及80例行呼吸護理患者護理干預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3月收治的1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按照是否行呼吸護理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實驗組患者行呼吸護理(n=80):男、女分別43例、37例,年齡/平均年齡為:42歲~76歲、(63.42±1.42)歲。對照組患者行呼吸護理而行常規護理(n=80):男、女分別42例、38例,年齡/平均年齡為:42歲~72歲、(63.48±1.41)歲。本次研究對象在性別、平均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經統計學驗證無明顯差異,P>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醫師結合患者既往病史均確診急性左心衰竭臨床診斷標準。(2)患者均神志正常、言語交流功能正常,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神志以及言語交流障礙患者。(2)排除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其他慢性肺系疾病患者。(3)排除臨床診療資料缺失患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常規護理模式):患者住院后護理人員遵照醫囑給藥,并監督清潔人員病房清潔工作,定期為患者更換床單、被罩,每日對病房進行消毒,從而協同清潔人員為患者提供潔凈、舒適的住院環境。此外,對于年齡較大的患者或心功能較差的患者可適當抬高床頭,并指導患者取端坐臥位以增強患者肺活量,緩解患者肺部受到的壓力。對于病情控制穩定的患者,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個體體能,囑其在患者家屬的陪同下下床活動,避免患者住院診療期間長期臥床,對于患者排出體外的痰液實施封閉式回收。
1.3.2實驗組(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呼吸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行腹式呼吸并指導患者掌握排痰方法,其中腹式呼吸即在患者臥床期間,患者取平臥位,兩膝立起,自患者鼻腔緩慢吸入氣體,同時伴隨腹部膨隆,而后將嘴縮窄,回縮腹部,緩慢呼出氣體。為促進患者有效咳嗽,一方面護理人員應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適當增加飲水量,同時盡量選取晨起、入睡前進行排痰,對于痰液排出困難的患者,可給予患者霧化吸入治療以降低肺泡表面張力。另一方面指導患者在行2次至3次腹式呼吸道,將雙臂交叉置于胸廓下方,在向腹部加壓的同時深吸氣2次至3次,輕咳2次至3次,反復重復上述動作以促進排痰,必要時護理人員可協助患者翻身,空拳叩擊患者雙肺肺底,并指導患者配合空拳叩擊活動咳嗽,以促使痰液排出。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院內呼吸道感染發生情況以及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請患者出院時對臨床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臨床護理滿意度分為十分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其中滿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1.5統計學處理
SPSS21.0系統處理結果數據,(%)表示的計數數據應用χ2檢驗,P值低于0.05則表示組間數據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院內呼吸道感染發生情況,實驗組有2例患者發生院內呼吸道感染,對照組有15例患者發生院內呼吸道感染,實驗組院內呼吸道感染發生率(2.50%)低于對照組(18.75%),兩組患者呼吸道感染發生率對比差異明顯,χ2=5.125,P值<0.05。
2.2比較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實驗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見表1
3討論
急性左心衰竭的發生可極大程度降低患者自主活動能力,患者診療期間長期臥床可增加呼吸道感染發生風險,致使患者病情加重,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可進一步影響患者疾病治療。常規護理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易忽視呼吸護理,因我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對自身疾病了解程度較低,患者在住院期間自我護理能力低,無法有效排痰,致使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呼吸道感染發生風險高[2]。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治療期間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行呼吸護理,指導患者通過腹式呼吸鍛煉、行排痰方法聯系,從而借助腹部加壓,進行有效排痰,逐漸提升患者肺功能,防止痰液積聚,降低呼吸道感染發生風險[3]。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呼吸道感染發生率低,且該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高,由此可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呼吸護理干預可提升患者臨床治療安全性,同時增進護患之間的溝通與理解。
綜上所述,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呼吸護理有較高的臨床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曉麗.觀察呼吸護理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預防院內呼吸道感染的護理效果[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15):44-45.
[2] 田子紅.觀察呼吸護理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預防院內呼吸道感染的護理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2):213-214.
[3] 王曉寧.呼吸護理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預防院內呼吸道感染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5,21(36):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