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非凡
圖譜在幼兒園教學工作中的運用方式將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新穎得當的教學方式更易激發幼兒的興趣,能夠讓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本文主要以圖譜運用的兩大理論(即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支架式教學理論)為基礎,對當前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圖譜運用的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并提出改善圖譜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教師明確圖譜設計目標,優化幼兒圖譜設計內容。
音樂圖譜教學模式可以讓幼兒得到更優質的音樂教學,將音樂元素動態化,通過圖形化的概念將音樂呈現給幼兒,讓其更加容易理解。圖譜最常用的基本理念就是“力”與“場”,可以理解為當外在客體和藝術形式所體現的力的形態與人的視覺感知活動和內在情感的形態同構時,客體和藝術形式就被賦予了與人的情感相一致的本質,從而產生了“異質同構”的心理反應。
通過音樂圖譜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幼兒更加形象地理解無形的音樂,再結合視聽的綜合體驗,讓幼兒更深入地理解音樂的美妙,這樣有利于幼兒理解并學會欣賞各類音樂作品。
在認知發展理論的指導下,我們對幼兒園音樂教育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也為圖譜在音樂活動中的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認知理論中,皮亞杰采用四個基本概念對這一理論進行闡述,即平衡、圖示、順應與同化,這四個概念從不同的角度對認知理論進行了證明。所以,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在認知理論的框架下,采用音樂圖譜,激發幼兒的積極性與好奇心,從而更好地發揮出幼兒的主動性,為幼兒搭建橋梁,讓他們可以主動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實現音樂新環境與圖式之間的平衡,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支架最初是建筑行業中的術語,隨后被引入教育學中,這種理論是將幼兒的學習過程看作是建筑物的建造過程。教師提供的服務,更多的是起到腳手架般的支撐作用,從而為幼兒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說,支架式教學理論更多的是認為教師需要為幼兒提供臨時性的支撐,讓幼兒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形成符合自身發展的知識架構,從而提升自身的獨立學習能力。在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圖譜可以承擔直觀的教具作用,通過為幼兒搭建“腳手架”,更好地引導幼兒參與到音樂學習中。
在當前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圖譜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并且教師運用圖譜的意識也在不斷提升,這為教學效果的改善提供了可靠保障。但是從運用現狀來看,許多教師存在較大的盲目性,缺乏對音樂圖譜的正確認知,在使用的過程中忽視了圖譜與作品之間的契合度,這就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運用圖譜時,就會表現得略顯牽強,此外,如果沒有對圖譜運用的效果進行準確把握,對一些不適合使用圖譜教學的作品也使用圖譜教學的話,很難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會產生一定的阻礙,影響幼兒對作品的理解。除此之外,圖譜教學的運用模式也比較僵化。在進行新授歌曲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若拋棄以往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過于注重圖譜的使用,采用一種機械化的教學模式,就會使幼兒的主體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的發揮。
從現階段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來看,圖譜的設計形式十分豐富并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但是從設計內容來看,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情況。圖譜教學并不是簡單地進行圖畫與圖像的堆砌,為幼兒呈現精美的視覺盛宴,而是需要將教學內容與圖譜的內容相結合,從而借助圖譜的視覺效果,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目前,許多教師在進行圖譜設計的過程中,出現了圖譜與教學內容相分離的情況,如在音樂圖譜的設計過程中,并沒有與音樂元素相結合,缺少明確的樂節劃分,這就使得幼兒在觀看圖譜后,很難從中獲取有關音樂的信息,使得圖譜的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的發揮。與此同時,還存在著圖譜設計與幼兒認知相脫節的情況。特別是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其自身在節拍認知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足,這就使得其無法通過圖像來掌握相關內容,從而影響了圖譜的教學效果。在當前的圖譜設計過程中,許多教師會過分重視視覺感受,在圖譜的畫面設計上投入過多,實際上,強烈的視覺沖擊反而會分散幼兒對音樂的注意力,難以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在當前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感知能力與思維發展能力,進行更為科學合理的圖譜設計。例如,對于小班幼兒,應該保證圖譜顏色鮮艷、形象具體,而對于中、大班幼兒,應該增加一些具體形象的圖形或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從而培養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在進行圖譜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教育活動的核心,設計的內容需要以活動目標為出發點,從而讓幼兒更好地融入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活動的質量。因此,在開展圖譜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審視,觀察圖譜教學是否符合此次教學內容,從而對教學目標進行優化,提升教學質量。以《熊和石頭人》音樂圖譜為例,如果教師在講解時,只是根據歌曲內容進行話題引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對音樂內容的想象來給幼兒講解,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只是根據教師對內容的講解描述進行吸收和理解,而忽略了音樂本身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導致教學活動的質量大打折扣。
在進行圖譜內容設計的過程中,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圖譜的需求各有差異,這就需要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內容,對圖譜進行優化,明確側重點,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與此同時,在選取圖譜內容時,需要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選擇一些幼兒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形象,采用寫實的方式,引起幼兒的共鳴,為圖譜教學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音樂《禮貌歌》圖譜內容時,教師就先通過情境教學法描繪了圖譜中的場景,利用圖譜的模式進行教學,這不僅使得教學的互動性大大增強,還發散了幼兒的思維,讓其可以在學習中更加歡樂。而在進行抽象內容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選擇幼兒擅長的線條,如直線、細線以及波浪線等,既節省了設計時間,又加深了幼兒的理解,為教學質量的改善提供了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