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利軍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與科技水平的高速發展,各地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城市地區人口密度越來越大,產業消耗與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大,人類生存環境的空氣質量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本文以西北某城市2014~2018年五年期間的環境空氣質量為列,以當地的《環境質量公報》為文章依據,分析了當前城市空氣質量具體情況和五年來城市空氣質量的變化特點,從四個方面探究了影響環境空氣質量的因素,并根據個人經驗提出了改善空氣質量的有效舉措。
關鍵詞:空氣質量;影響因素;變化分析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strength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various places is gradually accelerating,the population density in urban areas is increasing, industrial consumption and energy demand are increasing, and the air quality of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has become common Concerned topics, this article uses the ambient air quality of a city in Northwest China during the five-year period of 2014-2018 as the basis, and uses the lo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Bulletin" as an articl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air quality and the changes in urban air quality in the past five years characteristics,explor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ambient air quality from four aspects,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air quality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Key words:Air quality;Influencing factors;Change analysis
1 2014-2018年西北某市環境空氣質量評價以及變化分析
1.1 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
2014-2018年,該市空氣質量達標率依次為:57.8%,69.1%,52.5%,49.3%,51.5%,2015年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達到峰值之后,2015-2017年的空氣質量達標率相比2015年較低,2018年達標率相比于2017年高出2.2個百分點。
1.2 二氧化硫監測結果
2014-2018年,該市年度全市二氧化硫濃度的年平均值分別為32ug/m3、24ug/m3、20ug/m3、19ug/m3、15ug/m3,隨著時間推移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其中,五年來該物質濃度均值最低點是在2018年,比2014年相比降低了53.13%。
1.3 二氧化氮監測結果
2014-2018年,該市二氧化氮濃度的年平均值呈波動性變化,2014-2018年的二氧化氮濃度平均值依次為47ug/m3、44ug/m3、53ug/m3、59ug/m3、55ug/m3,二氧化氮濃度嚴重超標。
1.4 PM10濃度監測結果
2014-2018年,該市年度顆粒物(PM10)濃度平均值從2016年開始逐漸降低,2014-2018年年度顆粒物(PM10)濃度平均值依次為147ug/m3、125ug/m3、137ug/m3、130ug/m3、122ug/m3,2018年全市顆粒物(PM10)年平均濃度值不高,但是2018年顆粒物濃度相比2015年最低值仍有一定的差距。
1.5 PM2.5濃度監測結果
2014-2018年,該市的年度顆粒濃度(PM2.5)的平均濃度值呈現波動性變化,但顆粒物濃度(PM2.5)在濃度增長年份的增長幅度較小,在濃度降低年份的降低幅度較大。2018年較2014年顆粒濃度(PM2.5)的年均濃度降低了17個百分點。
2 以西北某市為例探究影響城市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的因素
2.1 經濟環境方面
首先,在產業結構方面,不同地區擁有不同比例的產業結構,不同的生產形式對于化石能源的需求量與利用率不同,且化石能源的使用量與空氣污染物始終呈現正相關。因此觀察一個區域的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可以基本分析出該地的空氣質量水平。其次,該市作為中國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與經濟中心之一,近年來企業不斷創新科學技術,科技水平的提升帶來資源利用效率與產品生產效率的穩步提升。在產品產出量一定的前提下,企業購買的化石能源的數量大大降低了,從而提高了這一區域的空氣質量,同時,產出比升高的同時,企業可以留有充足的資金投入科學技術的研發工作,再次提升資源利用率,形成良性循環。最后,從經濟規模來看,城市的經濟規模越大,城市服務居民所消耗的能源就越多,城市能源需求量也更大。經濟規模的評估可以借鑒城市的人均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預算收入這三個方面。
2.2 社會環境方面
首先,該市在近幾年高速的城市化進程中,企業和消費者都進行了龐大規模的生產行為與消費活動,全市的人口雖然增長緩慢,但是私人汽車使用量大幅度增加,草皮綠化的覆蓋率明顯降低。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企業和消費者對能源的消耗量也日益增加,能源消耗所產生的廢棄物也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空氣質量。其次,資源環境客觀反映了一個地區的環境承載能力,也就是說這一地區可以承受廢棄物的能力。廢棄物存在氣、液、固三種形態,可以在特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因此要想改善空氣質量,我們所關注的能源廢棄物不僅僅是空氣中的顆粒物與污染物,也需要重視固體廢棄物和液體排泄物。最后,居民消費水平直接反映了人們對能源的需求量,我們可以通過居民常用的天然氣和水資源的消耗量來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