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武
【摘? 要】隨著國家對基本建設的持續投資,建設單位應正確認識其在建期間自用固定資產的價值轉移過程,準確計提折舊,正確核算自用資產費用,確定建設成本,從而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準確和完整。
【Abstract】With China's continuous investment in capit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unit should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transfer process of its self-used fixed asset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take depreciation accurately, correctly calculate the cost of its self-used assets, and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cost, so as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關鍵詞】基建會計;固定資產;折舊處理
【Keywords】capital construction accounting; fixed assets; depreciation treatment
【中圖分類號】F27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0)08-0115-02
1 引言
隨著國家對新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不斷投資,城市框架持續拉大,投資規模越來越大,加強對建設資金的監管和核算,正確核算各項費用、支出,精確核定資產價值,是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意義。
通過多年基建賬務審查可以發現,很多建設單位對在建期間自用固定資產的認識模糊,會計處理不準確,甚至部分審查單位對此問題未充分重視,導致賬務處理混亂、費用歸集不明確、資產價值虛增虛減,會計信息失真。部分建設單位對建設期自用資產提取的折舊在期末一次性計入工程成本;部分審查單位對建設單位提取的自用固定資產折舊不予認可,要求竣工決算時自用固定資產必須按原值作交付使用資產價值,否則屬于國有資產流失,等等。
2 判斷建設單位在建設期間自用固定資產應否提取折舊
①新《會計準則》規定,除以下情況外,企業應對所有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已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按照規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很明顯,提取折舊的前提是“該資產是否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與企業所處階段是建設期或經營期沒有關系。建設單位在建設期間自用的固定資產不管是購入的、建造的,已達固定資產標準被確認為固定資產管理和使用的,如果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且不具備以上兩條“除外”情況,其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消耗并轉化為建設工程的成本,則滿足提取折舊的條件。
②《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適用于在中國境內實行獨立核算的國有建設單位,使用國有資金投資的建設項目必須嚴格執行。該制度對固定資產提取折舊規定得更加明確,第201號科目“固定資產”核算范圍:核算建設單位在建設過程中自用的各種固定資產原價;第202號科目“累計折舊”中明確規定,對建設單位在建設期間自用的固定資產應提取折舊并計入“待攤投資—建設單位管理費”,再分期進入建設工程成本。之所以沒有直接計入“建筑安裝工程投資”“設備投資”“其他投資”等科目,是因為這部分資產并非直接用于建筑施工(即形成建設項目實體或改變建設項目性質狀態),其費用應分配計入各個工程成本。也就是說,建設單位在建設期間對自用固定資產提取的折舊與建設單位其他管理費用一樣,屬建設單位為管理項目建設而發生的構成建設成本的費用,故在工程竣工時應該按使用年限、規定的工作量或資產消耗情況采取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或加速折舊法,按期提取折舊,分配計入工程成本。
3 對建設單位在建設期間自用固定資產提取折舊的現實意義
①對建設單位在建設期間自用固定資產提取折舊,是建設單位實現固定資產增值保值的重要舉措。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當前,各種新材料、新技術不斷涌現,固定資產的各種有形無形損耗也越來越大。為實現固定資產的更新換代,推動技術的進步和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除企業固定資產提取折舊外,2013年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已經開始對除文物和陳列品、動植物、圖書檔案、以名義金額計量的固定資產外的固定資產提取折舊,以準確核算資產價值、減少資產的損耗為事業單位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失。由此可見,隨著我國產業發展黃金期的到來,提取折舊的行業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大,按規定及時合理地提取折舊,不僅不會造成固定資產的流失,相反能有效補償建設單位在固定資產上的價值消耗,實現產業升級換代、固定資產保值增值。
②對建設單位在建設期間自用固定資產提取折舊、分攤計入在建工程成本,是合理確認間接費用,確定新增資產價值的重要步驟。在建期間建設單位自用固定資產的價值,隨著工程項目的逐步實施,已轉化為在建工程的成本,如果把這部分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從建工程成本中剔除,新增工程項目的成本是不完整的。同時,在竣工決算時,會導致建設單位在建設期間自用固定資產的交付使用資產價值虛增,并不能反映該資產的真實價值。
③對建設單位在建設期間自用固定資產提取折舊,是貫徹執行財經紀律、提高會計信息準確性和保證會計信息完整性的重要一環。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是會計核算謹慎性原則和配比原則的具體體現。謹慎性原則要求針對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在會計處理上充分估計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損失,提供反映經營風險的信息,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配比原則要求按固定資產的受益對象和受益期間確定計提折舊的范圍和時間,使取得的收入和發生的各項費用相配比,以準確核算各項經營成果。準確計提、合理分攤折舊額,方能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
④對建設單位在建設期間自用固定資產提取折舊,有利于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促使建設單位嚴格執行基建程序、遵守財經紀律,加強成本管理、控制成本費用,提高資金效益、增強投資收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4 賬務處理
在會計實務中應如何計提此部分資產折舊,對于提取的“累計折舊”科目余額,建設期末賬務應如何處理?下文對此進行介紹。
①資產的取得環節。固定資產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依據資產驗收單從“建筑安裝工程投資”“設備投資”“其他投資”“待攤投資”等科目把購建資產的費用轉入“交付使用資產”科目,同時,依據資產移交確認單把資產從“交付使用資產”轉入“固定資產”科目,完成固定資產取得環節的會計處理。
②對建設單位在建期間自用固定資產提取折舊后的處理,按照“歸集—分配—確定”三個步驟具體實施。對在建工程來說,這部分累計折舊額通過“待攤投資—建設單位管理費”科目進行歸集,建設期末按直接工程費或其他比例標準分配計入各個項目的建設成本,使原固定資產價值轉化為項目建設成本的一部分,精準確定了工程的價值,實現了該固定資產價值的更新和轉化。對該部分固定資產來說,“累計折舊”歸集的科目余額,作為“固定資產(原值)”的備抵價值,二者的差額就可以隨時反映出該固定資產的實時價值。竣工決算時以該固定資產的凈值,即原值減折舊,作為“交付使用資產”金額。如項目在建期間自用資產在竣工交付使用單位前公開變價處置的,項目建設期間計提的折舊費用和固定資產的清理凈損益,即公開變價與扣除所提折舊后資產凈值之間的差額,計入待攤投資;不計提自用固定資產折舊的項目,按公開變價金額與購置成本之間的差額作為待攤投資支出分攤到工程成本之中。
5 結語
綜上所述,準確計提建設單位在建期間自用固定資產折舊,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既能準確反映項目完工時建設單位自用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又能完整反映建設項目的實際價值,且財務處理清唽明了,財務信息真實可靠。
【參考文獻】
【1】張健華.小議建設單位自用固定資產的監督和管理[J].上海財稅,1999(09):34-35.
【2】于淑娥.淺談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固定資產存在的管理問題及對策[J].勞動保障世界,2014(02):24-27.
【3】戴紹梅.淺析基本建設單位交付使用資產移交工作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2(10):112.
【4】張艷麗.基建單位固定資產核算問題與建議分析[J].中國經貿,2016(14):191-192.
【5】張進.加強事業單位基建財務核算,提高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質量[J].時代金融,2011(15):227.
【6】吳瓊.新形勢下事業單位提高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工作質量的幾點看法[J].現代國企研究,2017(0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