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排污許可制度是國家出于環境保護的考量出臺的針對企業進行了排污限制的制度,其制度創立的目的是管控企業內部的環境管理及排污行為,本文針對當前環境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深入思考當下環境管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環境管理的改善措施與應對方案,為當前我國的環境管理問題的解決提供思考的方向。
關鍵詞:排污許可;環境管理;改進措施
Abstract:The emission permit system is out of the consid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enterprises conducted emission limits system that was introduced,the purpose of its establishment is intern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 enterprise behavior,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think deeply about the causes of the pres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response to,think of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vides the direction of thinking to re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Pollutant discharge permit;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mprovement measures
排污許可制度源于瑞典,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在我國進行試點工作,到今天,該項制度已經實施20多年。通過分析當下的環境質量和企業現狀可以發現,排污許可制度依然存在執行上的不合理現象,企業更多的是重視排污證的辦理而輕視自身的排污行為,企業的環境管理意識并未隨著排污許可制度的實施有著進一步地提高,企業更多會考慮如何在保障企業利潤的基礎之上合理的排污,因此,面對企業的排污以及環境管理現狀,如何在排污許可證核發之后對企業進行監督管理,尋求加強企業環境管理的措施,保障環境管理工作落實到位是當下環境管理工作的改進方向。
1 排污許可制度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排污許可制度自公布到現在已實施20年有余,但是在該制度的施行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環境管理問題也是現實存在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 制度內容欠缺
我國的排污許可制度其有關的法律條文豐富且多樣,不同的法律針對不同領域的排污問題進行了規定,但仍然沒有專項的法律對排污問題進行細化到具體的管理與懲罰措施,導致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沒有統一的制度標準,更是由于違反制度之后的懲罰措施不夠明確,造成各地區形成各地特色的懲罰標準,在違法成本較低的地區,排污許可制度難以起到限制與震懾的作用,造成了企業對于排污的不重視、不作為現象,加大了政府環境管理工作的難度。
1.2 制度監管松懈
我國目前的環境管理監管仍然是中央自上而下,地方平行管理的方式,但是實際的管理過程中,中央的管理往往只能是指導監督的作用,而地方的管理又由于各部門之間的平行關系,在實際的環境問題上管理松懈,首先,地方上出于經濟發展的角度并不愿意向中央實際說明地區的排污情況;其次,對于跨地區出現的排污問題各地為了自己地區的經濟利益并不積極配合其他地區的排污調查;最后,由于排污監管部門的不明確,面對企業的排污問題,各部門無人管或者都在管的現象也導致了排污管理效率低下[1]。這種現象的存在既導致了地方企業的環保壓力小且不重視企業的排污問題也為環境管理的實施造成了障礙。
1.3 制度監督薄弱
排污許可證的核發過程是核發部門對企業進行監管的過程,但是核發之后的監督工作就存在不到位、不全面的問題,環保部門對企業的排污監管是有效進行環境保護的手段與辦法,但是實際的企業生產中,企業在許可證核發之后并不一定嚴格按照排污標準要求自己,而是面對檢查的時候只做表面工作,從而違背了排污許可證的設置目的,也不利于環境管理工作的開展。
2 環境管理改進措施
面對排污許可制度施行下的環境管理問題,在現狀的改善中首先要從完善制度入手,其次從管理及監督入手來切實解決當下環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完善排污許可制
針對排污許可制度的環境管理制度內容重復交叉的問題,首先要完善排污管理制度,明確管理對象與管理內容。在排污許可制的施行下,企業對于排污許可證的獲取要建立完善的要求與規定,確保企業首先要滿足排污許可證的發放,同時要確保企業在排污的許可范圍之內進行企業生產[2]。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環保部門要切實負起監督責任,實時監督企業的生產過程滿足排污要求與排污標準,對于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及時要求進行整改并驗收,使排污許可證切實達到其發放目的和發放要求。
以當前我國核發的排污許可證數量來看,總計超16萬張,發放行業涉及家具、熱力、污水、牲畜、金屬、零件、肉制品、水泥和白酒等眾多行業。其中2020年2月的核發數量為12 726張,而2019年12月份的核發數量近3萬張,在新增的排污許可證中,核發數量最多的省份是江蘇。而2020年2月全國的排污許可證撤銷數量為11個,自排污許可證頒布至今,總計撤銷232個,通過核發與撤銷的數量之比可以看到,經由管理部門撤銷的排污許可證數量是相當少的,因此排污許可證發放之后的監督管理工作也應是環境管理的重點工作。
2.2 加大垂直管理力度
環境管理不能僅僅依靠地方管理地方,由于排污許可證都是核發給當地的企業,而企業的生產效益可以直接影響到地方的經濟表現,因此,地方的管理部門對于地方的企業有一定的保護傾向,所以,在環境管理的問題上要加強中央向地方的垂直管理,既要明確中央領導地位也要明確地方的管理責任,對于各地區各部門的環境管理工作進行責任與權力的細化[3]。
對于地方企業的環境問題可以與地方政府的考核進行合理的融合,在環境問題上,暢通舉報與投訴路徑,確保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并落實政府對于企業的監督,在企業的排放申報和環境評價的過程中,可以納入多方面、多部門的考核內容,要求企業重視自身的排污行為,并通過部門的協同工作加強環境管理工作的互相監督,確保排污許可證核發的準確性,提高環境管理的效率。
環境保護部門于2018年1月印發了《排污許可管理辦法》,在該辦法中延續并深化了之前的《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規定》,做到了在內容上進一步細化并強化,明確了排污者責任的同時強調守法激勵、違法懲戒的環境保護措施[4]。排污許可證制度在今后的環境管理實踐中,也需要隨著國家的環保要求及制度的實踐過程及時地作出改善的措施以便更好地在環境管理過程中發揮排污許可證的積極作用。
2.3 嚴格排放標準
環境管理的關鍵在于一致的標準、統一的要求,基于排污許可證的環境管理也要落實統一的排放標準。我國對于排污總量的控制上是根據大目標分解到區縣的小目標進行要求的,而由于國家的總量分配未根據地區實際進行細分的分配,所以地方在面對大的排污總量要求下要根據地區之間的差異合理地選擇排放標準,保證排放問題在單個地區的系統化,以統一的排污標準要求企業并依法進行排污監督,對于不符合排污要求的企業要有效地進行處罰與整改,堅決執行誰核發、誰監管的原則,定期檢查排污標準的落實情況并嚴厲處罰違法措施確保排污許可證在企業生產中的有效實施。
以我國的污水排放標準為例,我國當前使用的污水排放標準是1996年10月發布,1998年1月開始執行的《污水排放標準》,按照污水排放去向共規定了69種水污染排放標準,總計公布了五類污染物并根據行業的不同設置了不同的排放標準,并同時規定了63種污染物的測試方法。從該項標準的數據及使用可以看出,該項標準只是面向全國的基礎標準并沒有根據地域的不同有所改動,因此各地區在面對自身的排污總量時可以在排污標準范圍之內面對不同地區不同企業進行調整,以更好地完成排污總量目標。
3 結束語
排污許可證是環境管理工作中面向企業進行排污管理的監管制度,是通過企業進行環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但是我國的排污許可證制度頒發施行至今,確實存在制度及管理上的不足之處,無法滿足當下我國的環境管理的要求,因此在環境管理工作的開展中,要切實利用好排污許可證制度,在企業生產的過程中進行好動態的監管工作,充分發揮排污許可證的環保功能,推動我國的環保工作,為我國的環境管理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想,王軍玲.排污許可證在污染物總量控制中的作用[C]//2012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2012.
[2]吳報中,樊元生,李蕾.排污許可證制度在環境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J].環境科學研究,1995,8(2):3-9.
[3]梅宏.排污許可制度何以成為點源環境治理的核心制度?[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0(5):31-34.
[4]劉春平.排污許可制度下工業企業環境管理的思考[J].環境保護,2019(9):47-50.
收稿日期:2020-06-11
作者簡介:王愛芳(1983-),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影響評價。